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

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勤奋敬业,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系统、全面、准确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各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通晓与之相关的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科研、立法、司法及法律服务工作,精通一门外语。

二、学习年限脱产研究生学习一般2——3年,在职研究生3——4年。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设置四个研究方向:1.民法基础理论2.财产法(物权与债权法)3.知识产权法4.人身关系法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遵循以下原则:1.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以自学为主,注意采取启发式、研发式教学;4.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修养,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应修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1. 公共课6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第一外国语4学分136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2.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17学分法理学3学分51学时第一学期开设民法总论4学分6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民法分论专题4学分6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知识产权基础理论4学分6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3.指定选修课5学分竞争法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知识产权管理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诉讼与仲裁3学分51学时第二学期开设知识产权实务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4.任意选修课在全校硕士研究生任意选修课目录中选修,选修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

六、课程考试和考核方式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必须通过考试,考试方式由任课老师决定,考试成绩75分以上为合格。

七、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等。

实践活动以专业实习为者,实习时间为4-8周左右,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

实践活动结束应取得有关单位评语和成绩评定。

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研究生应根据导师的要求在本科课堂里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

八、学位论文硕士生在课程结束后,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经认真筛选后,方能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同导师组及教研室组织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的调查与撰写工作。

完成学术论文至少用半年的时间,不计学分。

在提交硕士论文求,每名研究生必须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九、阅读书目(见附件三)为了保证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硕士生在两年内必须有计划地阅读如下参考书目,并阅读老师指定的资料文献。

附件一: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及同等学力人员补修课程安排表备注:各专业硕士研究生跨专业人员必须补修至少三门专业核心课程1.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郑成思著:《信息、新型技术与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8.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吴汉东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2.黄晖译:《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著:《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14.张今著:《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黄勤男主编:《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8.张平著:《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19.何孝元著:《工业所有权之研究》,台湾1988年版。

20.曾陈明汝著:《专利商标法选论》,台湾1988年版。

21.郑立主编:《版权工作法律知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年版。

22.[日]半田正夫、纹谷畅男编:《著作权法50讲》,魏启学译,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23.陈传夫著:《著作权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4.张静著:《著作权法评析》,台湾水牛出版社1983年版。

25.翟一我、陈昭宽编:《版权讲座——国际版权纵横谈》,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26.杨崇森著:《著作权法论丛》,台湾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83年版。

27.[日]中山信弘著:《多媒体与著作权》,张玉瑞译,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28.[日]吉藤幸朔著:《专利法概论》,宋永林、魏启学译,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29.文希凯、陈仲华著:《专利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30.简世雄著:《专利申请实务》,1988年版。

31.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2.张序九主编:《商标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33.李茂堂著:《商标法之理论与实务》,台湾1979年版。

34.方彬彬著:《产地标识之保护》,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版。

34.李魁贤著:《国际专利制度》,台湾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75年版。

35.[ 美]阿瑟·R·米勒等著,周林等译:《知识产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日] 纹谷畅男编,魏启学译:《专利法50讲》,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37.王维藩等编译:《法国发明专利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

38.[日]纹谷畅男编,魏启学译:《商标法50讲》,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

39.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40. [美]康芒斯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41.蔡吉祥:《无形资产》,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

42. [日]富田彻男著:《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3.[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44.周木丹、吴文翰、谢邦宇编写:《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45.邓曾甲著:《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6.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7.[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8.[日]北川善太郎著:《日本民法体系》,李毅多等译,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9.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0.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1.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2.《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53.米良译:《越南民法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杨振山主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6.余能斌、马俊驹著:《现代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7.范健著:《德国商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8.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0.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日]小岛庸和著:《无形财产权》,株式会社创成社1998年版。

62.Melvin F. Jager , Trade Secrets Law , Clark Boardman Company, Ltd. ,1985.63. Sigmund Timberg: A Modernized Fair Use Code For Visual Auditory, And Audiovisual Copyrights ,Fair Use And Free Inquiry,1980.64.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Aldershot, 1996.65.Ian J Lloy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w. Butterworths,London.1997.2nd ed.66.Ugo Mattei. Basic Principles of Property Law: a Comparative Legal and Economic Introduction . Greenwood Press.London,2000.67. L. Ray Patterson & Stanley W. Lindberg. Athens,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a law of users' right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2.68. Philip Grubb, Patents for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and Biotechnology - Fundamentals of Global Law, Practice and Strate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69. Rochelle Dreyfuss,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nnovation Policy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70. Marta Pertegás Sender, Cross-border enforcement of patent rights :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77. Anne E. Magurran. Malden, Measu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MA: Blackwell Pub., 2004.78. Cornish、William ,Intellectual Property: Omnipresent, Distracting, Irrelevan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79. Alison Firth, The pre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7.80. Edward C、Walterscheid ,The natur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lau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N⋅Y⋅ : W⋅S⋅ Hein, 200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