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现状我乡现有教师119名,专任教师113名,其中女61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54人,中专学历41人,高中15名,初中2名),其中高级教师27名,一级教师33名,二级教师34名,未定级教师25名。
非师范类教师占的比重较大,专职教师(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缺口较大,需及时补充。
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说,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道理教师在思想上都能接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
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偏重于教,注重的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课后通过大量作业巩固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说,很多应该学生做的、说的,学生能做的、能说的,都让教师包办代替了。
结果是课堂很热闹,学生却成了这热闹课堂的“观众”。
(二)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适应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透露出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更不能适应培训的想法。
因为新教材和旧教材在内容形式、设计理念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而且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密不可分,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农村教师的薄弱环节。
而对于新课改的培训内容,教师都认为理论性太强,太难理解,缺乏实用性,对于实际教学作用不大。
所以教师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由此导致了教师培训工作成了无功之劳。
(三)课堂教学注重了课堂效应,忽视了文本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大多能结合培训学习来的知识制作图片、题卡甚至课件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即让学生讨论、探究,又让学生表演、做游戏,形式多样,气氛活跃。
但是,教师只注重形式,只注重了课堂效应,却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体目标,忽略了学生对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很多课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上课教师除了出示问题,就是小组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很少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看起来学生在讨论、在活动,挺积极的,实际上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调动起来,只是跟着教师思路转,教师没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五)教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部分教师不能深入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自己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
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没了头绪。
特别是年级越低的学生自主性越差,教师指导的作用越大。
如果教师理解不了这一点,只会放任自流。
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一)教育教学现状就学习兴趣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一部分学生厌学语文,主要表现是:学习基础差、学习任务重、师生关系不太融洽等。
(二)存在的问题1、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及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
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
对于基本功的“训练”,一些教师淡化了。
2、各环节定位不准,不讲究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
有些教师则剥夺了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机会,经常引入没有或少有语文含量的游戏活动和多媒体。
再有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无价值的,而学生却围绕着这些问题讨论,占用时间较长,读文本的时间太少或几乎没有。
3、只停留在课程的主教材上,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课外课程资源。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按教材安排的内容展开教学,即教教材;而现代教育思想,要实现用教材教,教学实践中要首先用好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应从这个教学源头发展下去,迈向更广阔的课外课程资源,应勇于超越教材。
(三)提高教学校效率、质量的对策1、更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
(2)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者,课堂教学实践要有传授和记忆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3)无论学习水平如何,能力强弱,性格内向和外向,其心中都有一个自我,他们都需要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要给学生创设表现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
2、改进教法、学法。
“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培养语文能力,提高素质所要解决的正是“终身之鱼”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十分注意教会学法。
3、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把握好学科的个性,那就是听、说、读、写并重。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4、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艺术性与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采用“活”的教学方法,巧用媒体及开发、利用课外课程资源,是艺术的体现,比如:课前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读物,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精心筛选适合儿童学习的古、现代诗词;古今格言、警句,寓言、童话故事及一些成语、典故、谜语等等。
巧妙地将识字、写字、朗读指导、口语交际练习、正音等环节穿插其间,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像、表达能力、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一)教育教学现状就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少数学生厌学数学,主要是因为学习基础差、学习任务重、师生关系不太融洽等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绩较差。
(二)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
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
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
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
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
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
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
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
2、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重视。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1)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2)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3)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等等。
(三)提高教学效率、质量的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
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
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
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2、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培训、自身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行为,积极倡导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加强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把握好每次合作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对每次合作学习都有感受、都有体会、都有收获。
一般来说,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处。
另外,教师还要加强指导,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一)教育教学现状英语教师缺少,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到位,英语学科地位不高。
尽管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开始被人们接受,但由于家长对新课程改革不了解。
许多家长、学生都认为: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外国人,小学语文、数学都学不好,赶什么时髦学英语;小学英语学不学好都无所谓,反正中学要从头学。
正因为不少人有这种想法,以至在家从未听见孩子读英语,家长认为正常,即便到学校开家长会,也不询问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英语老师总是在“被遗忘的角落”,无人光顾。
尽管英语老师反复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但学生是充耳不闻、家长也满不在乎,英语老师感到很无奈。
2、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学习兴趣不能持久。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始终感到热闹有余,但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初学英语感到很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旺盛,靠机械的记忆还可应付,但久而久之,单词越学越多,学生又得记读音,又得记拼写,还得背句型。
有的同学顾此失彼,由学不会到不愿意学,失去了兴趣,放弃了英语学习。
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只对游戏活动感兴趣,只要老师布置背单词、读课文、听录音等任务时,学生的热情就荡然无存。
英语学习本来就无什么捷径可走,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就得死记硬背,但是,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