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导论1、将饭店业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驿站萌芽时期;(2)客栈与驿站时期;(3)前国际化时期;(4)国营招待所时期;(5)国际化时期。
2、我国现代饭店业发展历程:(1)引进模仿阶段(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传统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招待所、国宾馆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变,两个明显变化:①规模扩张;②初步企业化。
(2)本土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国内饭店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饭店管理模式。
这一阶段饭店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在:①国内饭店管理水平提高;②行业管理水平提高。
(3)改革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饭店业开始关注体制与产权的改革、品牌的建立等问题。
①国有饭店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重组;②市场的专业化与细分化。
3、饭店的类型:(1)暂住性饭店:位于城市且靠近商业中心,接待商务旅行社比例最大;(2)长住型饭店:公寓式饭店,豪华型发展、共管式公寓;(3)度假型饭店:游览地饭店;(4)汽车旅馆: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发展。
4、在众多的饭店业务部门中,前厅部与客房部可谓饭店的两大核心部门,前厅部是客房产品的销售者,客房部可谓客房产品的生产者。
前厅部是饭店的“神经中枢”、“业务活动指挥中心”、饭店的“形象窗口”。
客房收入(40%-60%)是饭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客房服务质量是客人衡量饭店“价”与“值”是否相称的主要依据。
客房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饭店的服务水平,是衡量饭店服务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第一章、饭店房屋管理概述1、客房产品的重要性(1)饭店出售给客人的最主要、最基本产品;(2)饭店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3)与客人的服务感知密切相关;2、客房产品的构成:有形设施设备+无形服务。
3、客房产品的特点(1)综合性;(2)价值易逝性;(3)脆弱性;(4)随机性;4、客房产品的质量要求:清洁、美观、舒适、安全、温馨。
5、房务管理的两大职能部门:客房部和前厅部。
6、房务管理的基本要求:(1)建立有效的组织系统;(2)增强营销意识,促进客房产品的销售;(3)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4)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对房务质量的控制;(5)加强信息沟通,搞好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7、前厅部在酒店中的地位:(1)饭店的“神经中枢”;(2)饭店的“形象窗口”;(注意:首轮效应、末轮效应)(3)组织客源、创造经济收入的关键部门;(4)饭店管理的参谋、助手;8、前厅部的工作任务:(1)销售客房;(2)联络和协调对客服务;(3)提供各种前厅服务;(4)管理客账;(5)建立客史档案;9、前厅部各班组有:大堂副理、预订处、接待处、问询处、收银处、礼宾部、电话总机、商务中心。
10、大堂副理——酒店的现场指挥官,总经理的代言人。
主要职责:回答客人问讯、帮助客人解决难题、处理投诉等。
大堂副理是酒店和客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饭店建立良好宾客关系的重要环节。
11、大堂副理工作“五忌”:(1)总是刻板呆坐在工作台;(2)在客人面前称饭店其他部门的员工为“他们”;(3)在处理投诉时不注意时间、场合、地点;(4)缺乏自信,在客人面前表现的过分的谦卑;(5)不熟悉酒店业务和相关知识。
12、客房部在饭店中的地位:(1)客房部是饭店为客人提供服务的主要部门;(2)客房是衡量饭店接待能力以及饭店等级的重要指标;客房数及床位数是衡量饭店接待能力的重要指标。
(3)客房部是饭店收入的主要来源;(4)客房部管理直接影响饭店的整体运行。
13、客房部的工作任务:(1)搞好清洁卫生工作,为顾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2)做好宾客接待工作,提供优质的客房服务;(3)维护和保养客房及公共区域的设施设备;(4)控制客房的物料消耗;(5)负责客衣服务和饭店员工制服、布件用品的洗涤和保管;(6)保障客人生命、财产及心理安全。
14、客房部各班组有:客房服务中心、客房楼面、公共区域、制服与布草房、洗衣房。
第二章、客房产品设计与价格决策1、客房的基本类型(1)单间客房:单人间、大床间、标准间、三人间等;(2)套房:普通套、豪华套、总统套等。
2、酒店客房通常分为5个功能区域:睡眠空间、盥洗空间、起居空间、书写空间和贮存空间。
3、客房设计与装修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防火、防盗、保证客房私密性);(2)健康性原则(隔音、照明、温控);(3)舒适感原则(空间舒适感、家具摆设、窗户的设计、装修风格);(4)使用效率原则(空间使用效率、实物使用效率)。
4、饭店星级评定机构及其工作权限(1)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简称“全国星评委”)(2)地方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简称“地方星评委”):①省级“星评委”;②城市“星评委”。
5、饭店星级评定工作程序:①申请;②受理;③检查;④评审;⑤报批;⑥批复;⑦授牌;⑧复核。
6、饭店开业一年后可申请星级,经星级评定机构评定批复后,可以享有三年有效的星级及其标志使用权。
7、星级评定标准(部分):(1)一星级应有至少15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客房、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应宾客要求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并做到每客必换。
(2)二星级应有至少20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5层以上(含5层)的楼房有客用电梯;客房、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应宾客要求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并做到每客必换。
(3)三星级应有至少30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应有单人间、套房等不同规格的房间配置;4层(含4层)以上的建筑物有足够的客用电梯设施设备;客房、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整理一次,每日或应宾客要求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客用品补充齐全。
(4)四星级应有至少40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70%客房的面积(不含卫生间)应不小于20㎡,应有标准间(大床房、双床房),有两种以上规格的套房(包括至少3个开间的豪华套房),套房布局合理;3层以上(含3层)建筑物应有数量充足的高质量客用电梯;应提供客房微型酒吧服务,至少50%的房间配备小冰箱;客房、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整理一次,每日或应宾客要求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客用品和消耗品补充齐全,并应宾客要求随时进房清理。
(5)五星级应有至少50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70%客房的面积(不含卫生间和门廊)应不小于20㎡,应有标准间(大床房、双床房),残疾人客房,两种以上规格的套房(包括至少4个开间的豪华套房),套房布局合理;3层以上(含3层)建筑物应有数量充足的高质量客用电梯;应提供开夜床服务,应提供客房微型酒吧(包括小冰箱)服务;客房、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清理一次,每日或应宾客要求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客用品和消耗品补充齐全,并应宾客要求随时进房清理。
8、色彩的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
原色:也叫“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两种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
复色: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
9、色彩给人的生理感觉(1)冷暖的感觉;(2)远近的感觉;(3)轻重的感觉;(4)软硬的感觉。
10、客房色彩运用:(1)运用色彩营造主题客房特色;(2)寒冷的冬日,在背阳、阴暗的房间里可运用暖色来增加房间温暖、亲切的感觉;(3)炎热的夏季,在向阳的房间里,可运用冷色来营造清爽的感觉效果;(4)空间较低矮的房间,应采用具有轻远感的色彩来冲淡压抑感,反之,则采用具有收敛感的色彩来避免使人感到空间过于空旷;(5)同一房间,从天花板——墙面——墙裙——踢脚线——地面,原则上色彩往往从上到下由明亮逐渐渐暗,由轻逐渐变重,以加强空间稳定感。
11、客房家具的选择:实用舒适、尺度合理、质地坚实、易于清洁、格调统一、色彩协调、式样美观。
12、客房定价的基本原理客房价格一般以供给价格下限为下限,以需求价格上限为上限,实际市场成交价格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在上下限之间波动,在特殊时期可能低于供给价格的下限。
(需求价格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愿意和能够支付的价格,它表现为消费者的对某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支付能力。
)(1)客房产品的价值决定供给价格;(2)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决定需求价格;(3)市场竞争决定市场成交价格。
13、影响客房定价的因素:(1)定价目标;(2)成本水平;(3)供求关系;(4)竞争对手价格;(5)地理位置;(6)季节性影响;(7)服务质量;(8)消费心理;(9)宏观政策;(10)国际国内形势。
14、客房定价目标:(1)追求利润最大化;(2)提高市场占有率;(3)应付或防止竞争;(4)实现预期投资收益率。
15、几种客房定价的方法:(1)千分之一定价法(建筑成本定价法)(2)盈亏平衡定价法(3)目标利润定价法(4)直觉评定法:邀请客人或中间商、相关专家等对客房产品进行只直觉价值判断,以决定产品价格;(5)随行就市定价法:以饭店业的平均水平或习惯定价水平作为饭店的定价标准;(6)边际效应定价法:在竞争激烈,出租率较低时,饭店可将P-Cv>0作为定价依据;(7)区分需求定价法:是指在客房产品成本相同或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客人对同一客房产品的不同需求来定制差别价格。
16、产品生命周期的定价策略:(1)介绍期(客房产品开发完毕到投入市场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产品本身不完善)的定价策略:低价占领策略,高价定价策略;(2)成长期定价策略:稳定价格策略,渗透价格策略;(3)成熟期定价策略;(4)衰退期的定价策略:驱逐价格策略,维持价格策略。
:17、房价种类(1)门市价①欧式计价(EP):只有房费;②美式计价(AP):房费+一日三餐;③修正美式计价(MAP):房费+早晨+一顿午餐或晚餐;④欧陆式计价(CP):房费+欧陆式早晨(冷冻果汁、烤面包、咖啡或茶);⑤百慕大式计价(BP):房费+美式早晨(除了欧陆式早餐还有鸡蛋和火腿、香肠或咸肉等肉类)。
(2)会员价(会员、卡类客人)(3)协议价(针对协议单位)(4)团队价(5)散客价(6)季节差价(7)白天租用价第三章、客房预订与销售管理1、预订的渠道(1)直接渠道①电话预订;②面谈预订;③传真预订;④信函预订;⑤网络预订;(2)间接渠道①通过旅行社订房;②通过航空公司及其他交通运输公司订房;③通过专门的饭店订房代理商订房(如携程旅游网);④通过会展组织机构订房。
2、预订的类别(1)非保证类预订:①临时类预订;②确认类预订:通常是指以书面形式确定过的预定(或客人已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预定进行过确认);③等候类预订;(2)保证类预订:指客人保证前来住宿,否则将承担经济责任,因而酒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证落实的预定。
包括:预付款担保、信用卡担保、合同担保。
3、预订工作中容易产生的纠纷及其原因(1)饭店未能正确掌握可出租房的数量,主要表现为:与前台分房组、营销部的沟通不良;与预订中心系统及订房代理处的沟通不良;客房状态的显示不正确;(2)记录、储存的预订资料出现差错,具体有:日期错误;姓名拼写错误;遗漏;存档的顺序错误;变更及取消的处理不当;(3)预订员对房价的变更及有关销售策略缺乏了解;(4)未能满足客人的要求,主要有:因疏忽、遗忘而未能最终落实客房;对行业术语的理解不一致及业务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失误;(5)实施超额预订不当而造成的差错,表现为:过高估计了预订未到客人的房间数;过高估计了临时取消预订的房间数;过高估计了提前离店客人的房间数;过低估计了延期离店客人的房间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