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培训试题及答案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培训试题及答案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培训试题及答案生料制备车间试题工艺培训试题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化学不完全燃烧:2、机械不完全燃烧: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物料的均化效果是通过()或()来衡量的。

2、粘土质原料,主要为熟料提供(、)。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每题10分,共20分)1、生料配料的目的:是为烧制优质、低耗的熟料而提供适当成份的生料。

( )2、生料均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料成分的均匀性。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0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率值SM反映的是CaO被SiO饱和的程度2B.率值SM反映的是液相粘度的大小C.率值SM反映的是液相量的多少D.率值SM反映的是熟料后期强度的高低2、二水磷石膏烘干成半水石膏后,水分(含结晶水)含量一般是:()A 2--3%B 6--8%C 19--20%D 29--30%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生料配料的主要原料是什么?2、生料细度控制对烧成工序有哪些影响?生料制备车间工艺培训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化学不完全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 , 由于氧气不足或加煤量过大 , 煤中的固定炭与烟气中的 CO2 反应 , 使其还原生成 CO, 随废气排空 , 造成可燃物的浪费 , 该现象称之为化学不完全燃烧。

2、机械不完全燃烧:燃煤由于粒度过大、燃烧温度不够或燃烧时间不足 , 煤中的固定炭未能完全燃尽, 与煤灰和煤渣混合一起清除出燃烧室 , 造成可燃物的浪费 , 该现象称之为机械不完全燃烧。

二、填空题:1、物料的均化效果是通过(均化倍数)或(均化系数)来衡量的。

2、粘土质原料,主要为熟料提供(SiO2、Ai2O3)。

三、判断题:1、生料配料的目的:是为烧制优质、低耗的熟料而提供适当成份的生料( √)。

2、生料均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料成分的均匀性。

(√)四、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2、二水磷石膏烘干成半水石膏后,水分(含结晶水)含量一般是:( B )五、简答题:1、生料配料的主要原料是什么?答:1)、磷石膏; 2)、粘土; 3)、焦沫; 4)、铝矾土。

2、生料细度控制对烧成工序有哪些影响?答(要点):(1)细度偏粗,特别是0.20mm筛余多,颗粒表面积减少,减少了煅烧过程中颗粒之间的接触,同时颗粒表面积小,自由能减少,不易参加反应,致使生料中硫酸钙分解不完全,易造成f-CaO增加,熟料质量下降。

(2)熟料矿物主要通过固相反应形成的。

固相反应的速度除与原料的矿物性质有关外,在均化程度、煅烧温度和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与生料的细度成正比关系,细度越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过程越易完全。

熟料烧成车间工艺培训试题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游离氧化钙:2、烧流: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挂窑皮时应采用()的方法。

2、加料、加风和提高窑转速应坚持“()、()”的原则。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每题10分,共20分)1、在回转窑内物料与高温气流按逆流原理传热。

()2、罗茨风机的风量随系统阻力的变化而变化。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0分,共20分)1、早期强度高的水泥,一般要求熟料中( )矿物的含量较高。

A、C3AB、C2SC、C3SD、C4AF2、熟料急冷主要是防止(B )矿物在多晶转变中产生不利的晶体转变。

A、C3AB、C2SC、C3SD、C4AF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影响回转窑内物料运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回转窑正常运行中操作的一稳、二清、四勤是什么内容?熟料烧成车间工艺培训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游离氧化钙: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记作f-CaO。

2、烧流:当烧成温度高时,液相粘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在操作上称为烧流。

二、填空题:1、挂窑皮时应采用(由前向后挂)的方法。

2、加料、加风和提高窑转速应坚持“(均衡上)、(不回头)”的原则。

三、判断题:1、在回转窑内物料与高温气流按逆流原理传热。

(√)2、罗茨风机的风量随系统阻力的变化而变化。

(×)四、选择题:1、早期强度高的水泥,一般要求熟料中( C )矿物的含量较高。

2、熟料急冷主要是防止(B )矿物在多晶转变中产生不利的晶体转变。

五、简答题:1、影响回转窑内物料运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要点):物料在回转窑内运动速度与窑的斜度、窑速、窑的有效内径、排风大小、窑内阻力、各带物料的休止角、液相粘度、物料粒度等因素有关。

2、回转窑正常运行中操作的一稳、二清、四勤是什么内容?答(要点):一稳:是稳定全窑系统的热工制度。

二清:是清楚地掌握生料的化学成分、喂料量的多少;清楚地掌握煤粉灰分、水分、细度变化情况。

四勤:是勤看火、勤检查、勤联系、勤观察各仪表参数的变化。

加强与有关岗位的联系,在窑尾定时测量CO、O2、SO2浓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水泥制成车间工艺培训试题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易磨性:2、饱磨: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性混合材掺入量不得超过()。

2、一般包装水泥存放期不宜超过()。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每题10分,共20分)1、水泥的比表面积越大,磨机的产量越高。

()2、水泥中掺的混合材料越多,其早期强度越高。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0分,共20分)1、水泥熟料急冷的优点( )。

A、物料更易磨B、C2S晶型转变C、C3S分解 D.保护窑体2、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 )。

A、铝酸三钙的含量过高B、石膏的掺入量太少C、磨水泥时石膏脱水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提高水泥粉磨产、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水泥制成车间工艺培训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易磨性:是指物料被粉磨的难易程度。

2、饱磨:是指因工艺条件或操作不当,磨内料球之比过大,使磨机失去破碎和研磨能力。

二、填空题:1、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活)性混合材掺入量不得超过(15%)。

2、一般包装水泥存放期不宜超过(3个月)。

三、判断题:1、水泥的比表面积越大,磨机的产量越高。

(×)2、水泥中掺的混合材料越多,其早期强度越高。

(×)四、选择题:1、水泥熟料急冷的优点( A )。

2、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 C )。

五、简答题:1、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要点):1)、熟料的矿物组成;2)、水泥细度;3)、施工条件:a 、水灰比及密实程度。

b 、养护温。

c 、外加剂。

2、提高水泥粉磨产、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答:(要点)1)、降低熟料粒度;2)、改善熟料易磨性。

3)、降低熟料和磨内温度;4)、加强磨内通风。

窑气制酸车间工艺培训试题姓名:分数:一、写分子式、化学反应式:(每题5分,共10分)1、写出硫酸的分子式:2、写出转化工段的化学反应式: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98.3%的硫酸液面上()、()及()的分压之和最低。

2、鼓风机启用前,其附属油站的高位油槽应灌满油,主要原因是()。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每题10分,共20分)1、正常生产时,干燥塔循环酸浓度越高,硫酸液面上水蒸气分压越小,所以对于干燥系统来说,干燥酸浓度越高越好。

()2、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如果转化钒触媒因超温而活性下降,则其活性无法恢复。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10分,共20分)1、硫酸装置用的丝网除沫器除去酸沫的原理是()。

A、气流中酸沫被网丝吸引而附着其上。

B、气流中酸沫与网丝碰撞而被捕获。

C、气流中酸沫通过丝网时速度降低而沉降。

D、气流中酸沫通过分子扩散运动至网丝而附着其上。

2、旧触媒与新触媒装在同一层时,旧触媒应装在新触媒的下部,其原因是()。

A、旧触媒阻力较大。

B、旧触媒高温活性较高。

C、旧触媒低温活性衰退。

D、旧触媒活性较低。

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窑气净化的目的是什么?2、硫酸装置所用干燥酸浓度和温度的确定依据是什么?窑气制酸车间工艺培训试题答案一、写分子式、化学反应式:1、写出硫酸的分子式:H2SO42、写出转化工段的化学反应式:SO2+O2→SO3二、填空题:1、98.3%的硫酸液面上(水蒸气)、(SO3)及(H2SO4蒸气)的分压之和最低。

2、鼓风机启用前,其附属油站的高位油槽应灌满油,主要原因是:(保证在油站的油泵停转时,风机各点仍有一定的油量维持润滑、冷却)。

三、判断题:1、正常生产时,干燥塔循环酸浓度越高,硫酸液面上水蒸气分压越小,所以对于干燥系统来说,干燥酸浓度越高越好。

(×)2、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如果转化钒触媒因超温而活性下降,则其活性无法恢复。

(√)四、选择题:1、硫酸装置用的丝网除沫器除去酸沫的原理是( B )。

2、旧触媒与新触媒装在同一层时,旧触媒应装在新触媒的下部,其原因是( C )。

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窑气净化的目的是什么?答(要点):窑气净化的目的是降低窑气温度,除去窑气中的尘、酸雾(SO3造成)、S、F-等有害成分。

根据磷石膏法制酸窑气的特点,降温、除尘、除升华硫是关键。

2、硫酸装置所用干燥酸浓度和温度的确定依据是什么?答(要点):1)、在该浓度和温度下,硫酸液面上的水蒸汽分压要小,保证干燥后的窑气含水量小于0.1g/Nm3;2)、在干燥过程中尽量少产生酸雾或不产生酸雾;3)、在干燥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速度要快,需要的吸收面积要小;4)、对二氧化硫气体溶解量要少,尽量减少窑气中二氧化硫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