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塞翁失马: 比喻事物的祸与福都是具有转换性的,即: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休戚相关,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古典作品名句: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物换星移:比喻时间的变化。
群众的口语和谚语:颠三倒四:形容次序错乱,没有条理。
趁热打铁: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从整体上可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语言中的遗留现象,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词义现象、语法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因此,了解这些现象,不仅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而且对于加深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并借此熟悉掌握一部分成语。
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词义现象、语法现象。
1.古音通假古音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
当成语中出现通假字时,毫无疑义应该按本字的意义去理解,而绝不能按通假字字面的意义去理解。
如:博闻强识.:识,通“志”,记住。
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反,通“返”,回复的意思。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
形容准备战斗。
厉,通“砺”,磨的意思。
再接再厉.:“接”指交战;厉同砺,磨快。
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斗前都要把嘴磨利。
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日薄.西山:薄,通“迫”,接近、迫近的意思。
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矢,通“誓”,发誓的意思。
矢.口否认:矢同誓,立誓,指完全不承认。
一倡.三叹: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倡,通“唱”,歌唱的意思。
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一唱百和一唱一和)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实。
华,通“花”,开花的意思。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秀外惠.中:外貌清秀,内心聪明。
惠,通“慧”,聪明的意思。
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根据的意思。
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蜚短流长)图穷匕见.:(见同现)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受益匪.浅:指意识或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匪:通“非” ,不是。
一暴.十寒:(暴同曝)晒。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词义演变一个词,它在古代基本的常用意义,我们称之为古义,后来词义不断的引申、发展、变化,产生了新义。
而成语中有部分词保留了古义。
1.1 词义扩大。
如:体:古义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后来词义范围扩大,指整个身体。
五体.投地:是说头和四肢这身体的五个部分都接触地面。
比喻敬佩到极点响:古义回声,今义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声响。
云集响.应:象云一样地集中,象回声一样的反应。
比喻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或支持。
色:古义指脸上表现的神情、气色,即脸色。
今义词义扩大,泛指所有的颜色。
声色.俱厉:“色”,就是指脸色,保留古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1.2 词义缩小。
如:臭:古义指气味,包括香气和难闻的气味。
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难闻的气味,即今天所说的臭气。
乳臭.未干: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无声无臭.:比喻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或不产生影响。
宫:古代房屋的通称。
清宫.除道:指打扫房屋和道路,准备迎接贵宾的到来,并不是指打扫宫殿和道路。
现在的“宫”一般专指帝王的宫殿了。
金:古义泛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固若金.汤:“金”就是指金属造的城墙,而不能理解为黄金造的城墙。
形容城池坚固。
丈夫:古义泛指男子,今义范围缩小,专指女性的配偶。
巾帼丈夫..:指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
这里的“丈夫”用的是古义,指男子。
1.3 词义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移动到另一个范围,这种现象更是大量存在于成语中。
如: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走.马看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现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使马奔跑。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痛哭流涕.: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
木:古义树,今义木头。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抓鱼,比喻方向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木”,指的是树,不是木头。
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短兵.相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
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
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
汤:古义热水,今义指以汁水为主的一种副食品,如鸡蛋汤、菜汤之类。
赴汤.蹈火:比喻意: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行为。
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努力向前冲。
般用来表示决心和愿望。
固若金汤.:形容城池和阵地非常坚固。
出自《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如果一方出现了问题,另一方也可能遭受祸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
比喻无端受祸。
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牢:古义关牲畜的圈,今义关押犯人的牢房。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逐:古义是追赶,今义是驱逐、赶走。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而不是赶走太阳。
去:古义离开某地,今义到某地去。
人去.楼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
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偷:古义苟且,不严肃,敷衍、只顾眼前;今义指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即偷窃。
苟且偷.生:意思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地活着。
快:古义高兴、舒畅、痛快,今义常用义是速度高,与慢相对。
拍手称快.:拍掌叫好。
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速:古义除了速度快以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招致;今义就是速度快。
不速.之客:没有约请而自己到来的人,这里的“速”就是由招致引申而来的邀请的意思。
烈士:古义指志向远大的英雄,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建:在古汉语中是倾倒的意思。
高屋建.瓴: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
刊:在古汉语中是削除的意思。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
休.戚与共:(休:喜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
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相同。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1.4 感情色彩变化。
如:乖:古义乖张、不顺,今义主要指听话、顺从,贬义变褒义。
时乖.命蹇:时运不好,命运不佳。
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时,指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困苦、不顺利。
风流:古义象风一样;风流..倜傥:由象风一样引申为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一般形容有才情、潇洒不凡的人。
现代义是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一般含有贬义。
可怜:古义可爱;今义是怜悯和值得怜悯的意思,带有贬义。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众生的样子,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危:古义端正,引申为正直,是褒义词;而今义是危险,是个贬义词,从褒义变贬义。
危.言正色:指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言逆耳:意为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这几个“危”都保留古义的褒义。
1.5 程度轻重的变化。
如:诛:古义是责备、谴责;今义词义加重,引申为惩罚,再引申为杀死,如诛杀。
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
古义轻,今义重。
抱恨.黄泉:意为心怀遗憾离开人间。
这里的“恨”指遗憾。
怨:古义仇恨,今义埋怨。
古义重,今义轻。
以怨.报德:怨:仇恨;德:恩惠。
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以怨报德,不仁。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属于语法范畴,但是,当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类词,它的词性改变了,同时它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词义,所以词类活用又与词汇现象密切相关。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也大量遗留在成语中。
当成语中的某个词保留着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就不能按这个词原来的常用的意义去理解,而应该按活用后的意思去理解,这种活用后产生的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很少用,因此也不妨看作一种古词义。
细加分析,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几种主要情况在成语中几乎都存在。
2.1 名词的活用2.1.1 名词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这是古代汉语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之一,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类活用。
如:狼.吞虎.咽:象狼一样吞,象虎一样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狼、虎: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栉: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土.崩瓦.解: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
土、瓦: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花、月: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风、电:名词用作状语,掣,一闪而过。
日.新月.异:事物、景象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月:名词用作状语,表时间。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风、露:名词用作状语,表处所。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说。
道、途:名词用作状语,表处所。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势:根据情势,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按照道义,名词用作状语。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
车、斗:名词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工具。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
拳、脚: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工具。
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近义词】烟消云散:事物消失净尽【反义词】风起云涌星.罗棋.布:“星”和“棋”就分别作“罗”、“布”的状语,“星罗棋布”就是像星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