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中心区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铁路交通给人的中远距离出行带来极大便利,高铁枢纽的便捷性为城市郊区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条件。
新城在结合高铁枢纽发展的条件下,吸聚大量人流,枢纽成为地区门户性节点,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使新城得以迅速高效地建设起来,枢纽中心往往成为新城的活力核心。
文章以位于新城中心区的枢纽站点——惠城南站为例,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特色,从生态空间、区域关系、站城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枢纽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城中心区;枢纽核心;城市设计策略1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特点及规划设计重点1.1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特点根据现有研究,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具有几下几点特征:①城市空间发展趋向于高密化:枢纽为大量人口集聚之处,于是满足人口需求的大量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空间在此汇集,再加上周边区域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活动加快,导致该地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多种行为方式的存在,使得枢纽片区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紧凑型与高密化;②城市功能趋向于复合化:现代建筑逐渐由单一功能空间向能够容纳多种功能空间的建筑综合体转变,而交通枢纽就是一种集交通、购物、餐饮、娱乐、展览、停车、市政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综合体。
③交通系统一体化:交通枢纽承担着交通转换的媒介作用,要求能够实现人流的快速集散,因此要求进出站设施、各种接驳设施、步行系统一体化组织,实现枢纽的高效运转。
④城市地块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地点汇聚到枢纽的交通工具能够实现大量人流、物流从一个地块到另一个地块的转换,所以通过交通枢纽,各个地块之间的联系加强。
【1】1.2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规划设计重点:①完善片区公共服务,填补新城服务空白,缓解新城距离主城区较远,服务溢出较弱、带动不足的问题。
②依托交通枢纽的门户效应,提供与主城区和新城其他功能组团便捷联系的交通设施。
③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功能,形成职住平衡、功能完备的新城中心,为新城周边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④培育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兴产业集聚点,导入与高铁密切相关的快运及相关电子商务功能、大型节事和旅游服务等相关功能,快速聚集人气,推动新城产业发展。
③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和景观轴线,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互相融合,增强枢纽片区活力。
【2】2惠城南枢纽片区基本概况1.1线路概况惠城南站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新城中心城区,站台规模为6台16线,其中广汕高铁2台6线,预留高铁2台6线,深惠城际及惠大铁路2台4线,广汕高铁为近期建设线路,其余为远期线路。
广汕高铁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也是广东省“五纵二横”高速铁路骨干网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粤东粤西之间的联系,助力惠州全面对接广深港。
1.2片区概况惠城南站片区位于惠州市金山新城核心区,惠城区以南、淡水河谷以西,范围东至惠大高速、南至演达路、西至金山大道南、北至惠南湖,用地面积约为366.5公顷。
片区大部分用地处于未开发状态,土地权属较为明晰,总体开发条件良好。
东部水塘遍布,以农田和水塘肌理为主,西部分布部分丘陵,毗邻庙背山,东南角有淡水河支流穿过,山水资源较为丰富,生态条件优越。
周边紧邻多条高速公路,对外交通便捷,随着广汕高铁、深惠城际轨道等重大项目落成,将为片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图1)图1 惠城南片区范围与现状土地利用分析图3枢纽价值研判与发展定位项目立足于新城中心枢纽这一核心特征,判断新城对片区发展的要求,同时从区位关系、区域竞合、资源禀赋等角度进行价值研判,进而明晰惠城南站在金山新城中承担的使命和定位。
3.1片区发展要求金山新城位于城市中部交通发展轴上,为惠州市发展重点功能片区,定位为大湾区生态立城的门户标杆;惠州未来城市中心、一流城市核心样板;湾区东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新中枢。
根据新城规划,北部为金山湖生活和体育中心,东部为惠州湾产业新城及德赛未来科技小镇,南部为三栋数码科技中心园及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西部为教育板块,枢纽所在的中部地区为金山新城的综合服务核心,布局有金山新城CBD、会展中心、惠南湖公园以及惠城南站等重大项目。
枢纽片区为金山新城的先行启动区,需要依托惠南湖等生态资源,与新会展中心结合布局,以站促展,以展补站,成为带动金山新城发展的引擎,打造惠州山环水聚的城市门户,成为展示新城城市品质和形象以及惠州生态特色的窗口。
3.2枢纽价值3.2.1价值一——门户枢纽惠城南站是大湾区东部连接粤东北和闵赣区域的门户枢纽,是惠州融入广深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平台枢纽。
广汕高铁西端通过广州枢纽衔接贵广、南广、广珠,沟通珠三角核心地区,并辐射粤西、西南等地;中部在惠州地区承接京九铁路通道,连接江西、安徽等中东部片区;东端在汕尾地区与沿海铁路相连,通达东南及华东沿海地区。
随着广汕高铁、赣深高铁联络线、深惠城际的建设,实现惠州半小时通达广、深,将加强惠州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联系,进一步加速广深与惠州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
(图2)图2 惠城南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位置3.2.2价值二——中心枢纽惠城南站是强化城市主中心、联动东西、沿江向海战略的中心枢纽。
湾区时代,惠州进入了改革提速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时期,惠州主城也将从“临湖沿江”向“沿江向海”发展,正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惠城南站枢纽位于惠州地理几何中心,其所在的金山新城在惠州主城区“沿江向海”的发展主方向上,将成为惠州主城区“沿江向海”发展、联动东西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战略桥头堡。
惠城南站是支撑惠州强心育极、扩容提质的中心枢纽。
惠城南站周边聚集了一批市级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和区级中心,有条件成为惠州商业娱乐、文体休闲、创意体验、旅游服务、产业服务的中心。
在此基础上,惠南片区将成为惠城未来南拓的主要拓展空间,形成惠州主城区新副中心。
惠城南站是高标准、高品质引领支撑金山新城发展的中心枢纽。
惠城南站位于金山新城的核心位置,新城综合服务区内,是新城建设的先导区,通过高标准、高品质的建设将成为引领支撑新城发展的中心枢纽。
(图3)图3 惠城南站在惠州市、主城区、金山新城的位置3.2.3价值三——生态枢纽+特色枢纽惠城南站是山水资源禀赋凸显的生态枢纽。
规划区东侧为西枝江-淡水河谷流域,西侧有笔架山-十二栋山等大型生态斑块,紧邻庙背山,北侧规划惠南湖大型水域,片区内部有一处高程为97米的山体,整体呈现出山环水抱的景观生态格局,站场选址背靠规划范围内山体,面朝惠南湖,处于51.5m 标高平面上(地面标高约30m ),站场背山面水,凸显惠州山水特色。
(图4)图4 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图3.2.4价值四——潜力枢纽惠城南站是展现惠州现代国际化城市品质的重要潜力枢纽。
惠州共有惠州北站(在建)、惠城南站(在建)、惠州南站(现状)、仲恺高铁站(规划)4个高铁站,其中惠州北站与惠城南站同为枢纽站,等级规模较为相似,具有可比性。
惠州北站位于惠城区西北侧,周边用地以现状建成区、生态用地、耕地等用地为主,发展空间受限;背靠主城区虽然能够充分利用主城区配套资源,但同时受主城区产业基础薄弱、城市空间品质不高等因素影响,以服务主城区,发展高铁总部经济、弥补主城区产业发展为主要功能导向。
惠城南站位于金山新城核心位置,规划区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本底,丰富的土地资源,立足于两大产业园区,同时结合惠州湾产业新城、会展中心、新城CBD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望通过高标准、高品质的打造,塑造成为惠州展现现代国际化城市品质的窗口,引领金山新城中心的建设。
3.3发展定位基于片区发展要求及惠城南枢纽门户枢纽+中心枢纽+生态枢纽+特色枢纽+潜力枢纽的价值判断,以“枢纽门户”、“新城引擎”、“生态立城”为惠城南枢纽片区最大使命,因此将枢纽片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荟客厅,惠州金山新城生态发展新引擎;希望通过充分发挥枢纽片区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吸引湾区人才,创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生机之城。
4城市设计策略在考虑片区自身资源禀赋的条件上,充分考虑金山新城未来发展方向、各个功能组团、资源条件等要素对枢纽片区的影响,在新城中心区范围内研究枢纽片区的主导功能、发展轴线、生态空间结构,同时梳理枢纽片区站与城关系,为下一步具体城市设计奠定主体框架。
4.1策略一:生态先行,蓝绿筑底我们总结惠城南站站址特色——位于半山上的站点。
在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山水格局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划、城市景观价值、地块开发价值等综合因素,对现状山体进行梳理,再结合规划的惠南湖,共同构建片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①理山水,定资源:基地范围内及周边山水资源优越,大致形成“三山一湖、两水多塘”的景观资源格局。
②梳廊道,筑双环:在未来的空间布局中,需要加强山水资源的空间联系。
规划通过梳理多条生态廊道,形成内外双环的山水绿环。
③连枢纽,强内环:考虑到枢纽为南、北侧式站房布局,规划在山水绿环的基础上,构筑枢纽内环,加强南北站前地区的空间联系。
最终在规划区内形成“品”字三环的生态空间结构,加强枢纽片区与新城其他功能组团的联系。
(图5)图5 生态结构生成分析4.2策略二:区域协同,功能协作从惠州中心城区层面来看,规划区位于金山大道功能轴与宏达路功能轴的交点。
功能轴串联市中心、金山湖中心、体育中心等城市服务核心区,宏达路向东联系淡水河谷湿地公园与惠州湾产业新城中心。
从金山新城层面来看,规划区位于金山新城核心区东南部,周边为综合服务、产业、文教、生活等功能板块,战略资源平台优越,将相互协同深度参与区域竞合。
我们以轨行区为界,分别梳理南、北片区条件,审视规划区与城市的空间发展关系。
规划范围内北片区与未来金山新城中心区的关系更密切,承载着枢纽和新会展中心资源,是未来新城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需要审视与周边功能组团的发展关系,并妥善处理与生态资源的相互关系。
通过福田中心区、珠江新城、杭州奥体博览中心等案例的分析,确定规划区北片区是商务会展区的组成部分,也是金山新城核心的重要拼图板块,以枢纽结合会展,围绕惠南湖环湖构建惠州金山新城中心承载地,形成枢纽+会展+商服+居住等功能混合组团。
南片区新城中心区联系较不密切,周边主要为产业园区和居住社区,对标深圳华侨城,结合山体资源,营造特色生态旅游休闲人才聚集地。
结合轨行区、高快速路对规划区的割裂,最终形成四个功能组团,分别为:枢纽会展组团——该组团为站展融合区,将形成以枢纽、会展为核心,并配套商业商务、生活服务等功能,建设功能混合的站展组团;旅游休闲组团——依托庙背山等自然山体资源,营造主题性生态旅游休闲区,形成集旅游、人文、居住、服务等于一体的功能组团。
充分利用深惠城际轨道优势,打造高品质城市休闲后花园,吸引区域高层次人才;两个产业组团——结合已有产业基础,落实产业发展空间诉求,形成主要产业空间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