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医院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凝固法操作规程
一、检验目的
二、工作原理
三、方法学溯源
四、标本采集及处理
五、参考范围与危急值处理
六、报告审核制度
七、临床意义
一、检验目的: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二、工作原理:
被测血浆加入带不锈钢球的检测杯内温育后,加入激活试剂血浆开始凝固,被测血浆粘度不断增加,不锈钢球在检测杯底沿弯曲的轨道运动逐渐减慢,并且振幅减小,此振幅的变化由数学算法通过计算得到凝固时间。
三、方法学溯源:
纤维蛋白原测定(Clauss法)原理:凝血酶将可溶性的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多聚体,纤维蛋白。
当凝血酶浓度较高(约为100NIH/ml)且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0.05—0.8g/L)时该反应决定于纤维蛋白原浓度。
如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画点,凝血酶凝块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相比较呈线形关系。
线性范围:6-12g/L
四、标本采集及处理:
试剂准备:按照试剂瓶标签上标明的量,用蒸馏水复溶Fg试剂,使用前预温到室温(20-25℃)。
1、采血步骤
(1)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病历号、采血时间、登记编号、送检部门等。
(2)识别病人:问清病人并识别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近期用药情况和特殊生理状况,并记录。
例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口服避孕药会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活性明显增高;当剧烈运动或输注肾上腺素时Ⅶ因子活性会快速上升。
应注明。
(3)病人的体位:坐位采血;卧位采血;采血时病人的口中不准含食物、口香糖或口表等,以防意外。
(4)选择适当的静脉,最宜采血的肘窝静脉,也可在腕,手,踝静脉采血。
2、注意事项:
(1)病人宜处于休息状态,并在早餐前采血(乳糜血影响检测结果)。
(2)针头不应小于21GAVGE。
国际推荐用21G1.5或20G1.5号针头,确保针头与空针联接牢固,以免产生泡沬。
如果采血时产生泡沫,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变性。
(3)抽血时要“一针见血”,如抽血过慢或不太顺利,将会影响检测结果。
(4)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混合抗凝标本时需轻微的但彻底的混匀,因为纤维蛋白在剧烈振荡混匀时可能变性,一般轻轻的翻转5至10次,要避免用力振摇,以免标本溶血影响结果。
(5)采血的注射器应是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并要求收集管刻度精确,所有试管应与参比管一一比较,弃去所有不符合要求的试管。
(6)不可在输液侧手臂采血,更不宜在输液针头内抽血。
采血前也不要拍打静脉。
3、抗凝剂的选择: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并且应根据HCT调整抗凝剂比率;为了保证比例准确,推荐使用真空采血管含抗凝剂浓度为109MMOL/L的枸椽酸钠。
4、标本的送检:
(1)标本采取前先将标本编号贴在采血管上,采血后应进行核对。
(2)标本应带盖存放;存贮时间为2-8℃<4小时;-20℃<2周;-80℃<6个月;因此取血后应及时送至实验室,以免检测结果受影响。
5、标本处理
(1) 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应首先逐个检查其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如果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需通知临床重新采血,
(2) 包括抽血量不标准(过多或过少)、目测发现采血管中存在小血丝或小血块,如果排除病人体内自身溶血的情况,人为造成的溶血标本以及重度乳糜血的标本等。
(3) 核对化验单申请检验项目,编号登记。
(4) 标本应在采集后离心,离心力1500G,15分钟,4小时内检测。
6、试剂准备
按照试剂瓶标签上标明的量,用蒸馏水复溶Fg试剂,使用前预温到室温(20-25℃)。
五、参考范围与危急值处理:
纤维蛋白原Fg:2-4g/L
凡是Fg<0.6g/L,且无使用抗凝药者。
启动危急报告程序,记录电话报告临床并记录相应信息,如患者姓名、病历号、标本唯一编号、病房及床号、检验结果、报告时间(精确至分钟)、接电话人的姓名。
六、报告审核制度:
实验报告发出前要求:
审核者需检查整个实验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并核对相关信息方可发出报告。
1.室内质控合格
2.病人的各项信息有登记
3.报告发出时除急诊病人需有检验者与审核者双签字或盖章。
七、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病例极少。
一种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纤维蛋白原。
男、女两性均能发生,但以男婴为多见,患婴出生时,半数出现脐带出血。
其血液凝固缓慢或只有部分凝固。
继发性血浆
纤维蛋白原减少是由于纤维蛋白溶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剥,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了体内原有的纤维蛋白原,使其含量减少,有时可降至0.5g/L以下。
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纤维蛋白原的减少。
此类疾病还常伴有凝血酶及第Ⅶ因子缺乏,也往往是病性严重的先兆。
此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2、纤维蛋白原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征、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
(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可见轻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