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C.-746kJ·mol-1D.+746kJ·mol-1
4.N2H2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2(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H2(g)+O2(g)====N2(g)+2H2O(g);ΔH=+133.5 kJ·mol-1
B.N2H2(g)+O2(g)====N2(g)+2H2O(g);ΔH=-133.5 kJ·mol-1
C.N2H2(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
D.N2H2(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
5.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一标: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
二找:找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化合价
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计算出“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四平: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再配平其它原子
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原子是否守恒
《离子反应》知识回顾
一、离子反应(概念见课本)
1.离子反应的条件
(1)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生成沉淀:
CaCO3、BaCO3、BaSO3、CaSO3、BaSO4、FeS、PbS、AgCl、AgBr、AgI、Mg(OH)2、Cu(OH)2、Fe(OH)2、
Fe(OH)3、Al(OH)3、H2SiO3
②生成气体:
SO2、CO2、NH3、H2S、NO2、NO、O2、H2
③生成弱电解质:
弱酸—HClO、HF、 H2S、H2SO3、H3PO4、H2CO3、H2SiO3、H4SiO4、HNO2、CH3COOH
A.262.6 kJ·mol-1B.-131.3 kJ·mol-1C.-352.3 kJ·mol-1D.131.3 kJ·mol-1
【针对训练】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
②电荷守恒:方程式左右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③电子守恒(价守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
(3)酸式弱酸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部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如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HCO3-+H+═CO2↑+H2O
(4)操作顺序不同OH)2、Cu(OH)2、Fe(OH)2、Fe(OH)3、Al(OH)3、AgOH
水—H2O
(2)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离子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2.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的有:
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2)满足的守恒原则
2.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所表现的反应热。
H+(aq)+ OH-(aq)= H2O(1);ΔH =-57.3KJ·mol-1
例3、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六、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盖斯定律直观化:
△H1、△H2、△H3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
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
图1
图2
(1)找起点
A
C
(2)找终点
C
B
(3)过程
A→B→C A→C
C→A→B C→B
例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SO2+O2 2SO3;H=-196.6 kJ·mol-1
B.H2(g)+1/2O2(g)=H2O(l);H=-285.8 kJ·mol-1
C.2H2(g)+O2(g) =2H2O(l);H=-571.6 kJ
D.C(s)+O2(g)= CO2(g);H= +393.5kJ·mol-1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还原性逐渐;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还原性逐渐。
5.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在负极反应的物质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物质的还原性强。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规律:
1.电子守恒规律(价守恒):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电子转移总数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四.燃烧热与中和热
1.燃烧热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燃烧热。
如: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3)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4)还原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总结规律:
3.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①标化合价
②若有化合价升降,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反应式: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强制弱规律:
则: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 Cl2+ 2Fe2+= 2Cl—+ 2Fe3+
则:氧化性: Cl2>Fe3+;还原性:Fe2+>Cl—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或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时,反应才能发生反应,即强氧化剂制取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取弱还原剂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回顾
【知识储备锦囊】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本质上是电子的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2)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 + Cl2(g) ==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
2.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为()
A.404 B. 260 C.230 D.200
(6)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例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3.已知:2CO(g) + O2(g) == 2CO2(g);ΔH=-566 kJ·mol-1
N2(g) + O2(g) == 2NO(g);ΔH=+180 kJ·mol-1
则2CO(g) +2NO(g) == N2(g)+2CO2(g)的ΔH是()
A.-386kJ·mol-1B.+386kJ·mol-1
2.有升必有降,有失必有得规律
3.先后规律: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
4.归中规律:化合价都在同种元素升降时,较高价降低和较低价升高只能往中间价靠拢。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3.依据一些规律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单质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难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Br2>Fe3+>I2>S 还原性:S2->I->Fe2+>Br-
4.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H=-38.6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