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东文化浅谈

河东文化浅谈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

人如果没有惊奇感,他就还是处在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没有什么事物是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界以及其中事物分别开来。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起点,自己对河东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冲动。

下面谈谈自己对河东文化的两点认识。

一是河东文化的品格,一是河东文化的面貌。

○河东文化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品格?
河东文化是一个“三教融合”的文化。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说儒,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最推崇的人物是谁呢?是诞生在河东大地的尧、舜、禹三位圣人。

“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孔子还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

”这其中的“三代”就包括大禹。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深得孔子的真传,他叫子夏。

孔子曾经对他说过一句名言,“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

”儒,就是古代的读书人。

孔子告诉子夏做一个什么样的读书人呢?不要只为了个人利益去投机取巧,而是要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利益。

子夏记住了老师的话,用从孔子那里学来的知识和道理教书育人,他在哪里教书呢?在今天的河津。

今天的河津还有卜子夏西河书馆。

子夏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因为据历史记载,孔子去世之后,“儒分为八”,而子夏就是这八派里面的一个。

子夏为中国历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魏文侯、段干木都是子夏的学生。

在今天新绛县有个文庙,其历史和规模位在三晋之首。

里面供奉着孔子和子夏等圣贤人物。

文庙是弘扬儒家文化的基地。

所以,我们说,河东大地儒家文化繁盛。

在河东还有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比如薛氏、柳氏、王氏、裴氏、吕氏等等,这些家族为什么能够绵延上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秉承儒学,诗书继世。

到了元明清时代,在河东大地上还出现了很多书院,比如今天的运城中学就有700年的历史,她的前身就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书院。

根据以上这些,我们说河东文化里面儒家文化很重。

河东文化里面有佛家文化。

比如芮城的寿圣寺。

现在寿圣寺的方丈据说是从法门寺过来的。

据佛典的记载,寿圣寺的下面也珍藏着佛舍利子。

又根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今天新绛龙兴寺的附近也藏有舍利子。

这些足可证明河东大地在历史上佛教文化有多么繁盛。

关于舍利子,近几年有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说和尚们一生吃素,而吃素就容易得结石。

因此得出结论,舍利子就是结石。

关于这一点我同一些佛教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非常生气,说这是胡说八道。

只有高僧大德才能在圆寂之后炼出真身舍利。

舍利是高僧崇高的道德在物质层面的呈现。

原来英国人在占领香港之后,他们也不相信舍利子,他们用油锤去砸舍利子,而舍利子丝毫无损。

要是结石早就碎了。

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舍利子。

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据佛典的记载,在山西境内很多的寺庙下面有舍利子。

在山西这个佛教繁盛的省份,河东也能占得一席之地。

另外,比较有名的寺庙还有普救寺,万固寺等等。

其中普救寺又同著名的《西厢记》的故事有关系。

最近在芮城大禹渡
又立起了一个观音像,这个观音像的体型大小在中国排第二。

这一点也能说明佛教在河东大地颇有影响。

下面我们说河东文化里面的道教。

在河东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道观,就在今天还能找到遗址。

但是,我们只说一个永乐宫就足够了。

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中国道教有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陕西重阳宫。

永乐宫里供奉这道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神仙吕洞宾。

所以,我们可以说,河东文化是一个典型的“三教圆融”的文化。

○河东文化的面貌呢?琴棋书画,文采风流。

琴。

河东拥有华夏最珍贵的琴。

那就是大舜之琴。

一说这个,我们就都会心地一笑。

大舜用这把琴唱出了著名的《南风歌》。

棋。

在永济五老峰有棋盘山峰。

其中又有仙人对弈石。

司空图有诗“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

”后来大文豪苏东坡来到五老峰,对司空图的这句诗豁然开朗,一下子感觉到了环境的优雅和司空图那句诗歌的美妙。

书。

在新绛有中国著名的“四大名帖”之一的绛帖。

另外,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是河东人物。

柳公权累封河东郡公。

画。

晚唐时代临临猗人张彦远是我国历史最杰出的画史家和画论家。

他的《历代名画记》号称绘画史上的《史记》。

河东还有著名的王维是个艺术天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河东人的诗歌做结尾。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是大唐时代永济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大自然的春天到来了,研究河东文化的春天也到来了。

祝愿河东文化研究的前景就像这首诗里描述的一样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