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加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卷一、(12分)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踪迹 护生符 击扬文字B.提纲 委婉语 心得体会C. 朗颂 规画图 不经之谈D. 理采 椭园形 书生意气 2. 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对联,是一种绘声绘色的文学样式,它要求形式上双管齐下,内容上别有用心,好的对联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已凝聚了作者的智慧。
A. 绘声绘色B.双管齐下C.别有用心D.信手拈来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措施不到位,一些古代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B.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
C.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人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
D.既有数量的提高,又有质量的增长,这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意义所在。
4. 下列句子中,不能用来替换画线句子的一项是 (3分)巴金写了二十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其代表作。
A.一般认为其代表作是《家》和《寒夜》。
B 一般把《家》和《寒夜》视为其代表作。
C .《家》和《寒夜》一般未必不是其代表作。
D 《家》和《寒夜》一般被认为是其代表作。
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昧,想在“没有骨气的" 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许》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十“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呼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节选自《咬文嚼字》) 5. 对文中“咬文嚼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咬文嚼字的依据:研究炼字的道理。
B. 咬文嚼字的态度:字字推敲的谨严, C. 咬文嚼字的做法:斟酌文字的分量。
D. 咬文嚼字的目的:调整思想和情感。
6. 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介绍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句式的见解和做法。
B. 肯定郭洙若关于“你是”“你这”句式的研究结论。
C. 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
D. 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
7. 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开头,举郭沫若修改字句的具体事例,并指出“这是炼字的好例”。
B. 接着,引文学作品例子并加以分析,说明两种说法表达效果不同。
C. 然后,从两个方面指出郭沫若援例修改的句子是不妥的。
D. 最后,点明炼字意义,并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
三、(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靡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合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省(市) 芜 湖 市 学校 安徽中加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打印:中加学校文印室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三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岳。
”泰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奏不敢动。
(节选自《靡颇蔺相如列传》)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廉颇蔺相如计.曰计:商量。
B. 示.赵弱且怯也示:显示。
C. 赵王鼓.瑟鼓:击鼓。
D. 秦王竟.酒竞:完毕。
9. 对下列甸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③会于.西河外渑池②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④终不能加胜于.赵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A. 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退却了。
B. 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倒下了。
C. 相如瞪着眼睛向自己的手下呼救,他们早都吓跑了。
D. 相如瞪着眼睛向自己的手下呼救,他们吓得趴下了。
11. 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交代了渑池会前的相关背景、赵国君臣的应对措施。
B. 叙述了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君臣争锋相对的斗争经过。
C. 描写了秦王一心结好赵王结果反而受制、受辱的窘态。
D. 刻画了蔺相如英勇果敢、不畏强暴、忠心事主的形象。
四、(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2. 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 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 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 第四甸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1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 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 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五、(5分)14.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填五句)(5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__! (《荆轲刺秦王》)(2)暖瑷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4)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5) ,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琵琶行》)(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8)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六、(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史铁生的微笑苗向东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
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摧残。
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
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坚定地写作?是否还笑得出来?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
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视采访的镜头上。
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如云,明亮似水。
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笑。
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铁生:“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生马上露出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排。
”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灿烂的笑。
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
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
他的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诚挚而灿烂。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
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
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
”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
他用笑容温暖别人。
《我与地坛》中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原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为了使母亲开心并感到骄傲。
20XX 年1月4日,也就是他“60岁生日”时,他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他生前的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献花圈挽联。
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灿烂、最美。
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