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抗菌感染免疫-简
病原生物学课件第六章 抗菌感染免疫-简
1g 10g
20g 20g
1000g
(78.67%)
200g 20g
➢胃肠道、口腔、阴道、皮肤是四大菌库
部位
皮肤
口腔与咽喉
鼻腔 眼 中耳和鼻窦 外耳道 气管、支气管和肺 胃 小肠与大肠 胆道 尿道前1/3 女性生殖道 男性生殖道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汇总表
主要微生物
面部:G+细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G-细菌,嗜血杆菌;厌氧菌,以脆弱拟杆菌、真杆 菌、丙酸杆菌、双歧杆菌为主;真菌,念珠菌 上肢与躯干:与面部菌群分布接近,但嗜血杆菌与厌氧菌罕见;真菌,念珠菌、曲霉菌、青霉菌 会阴与下肢:G+细菌,与上肢接近;G-细菌,肠杆菌、非发酵菌;各种厌氧菌主要分布于会阴;真菌,念珠菌 为主
• 能将亚硝酸胺降解为亚硝酸盐与胺,起到抑癌作用 • 能刺激巨噬细胞-提高活性-增强免疫监视作用
• 抗衰老作用-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如双岐杆菌产生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抗衰老作用
• 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 • SOD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和复原受
– 微生物群与机体的生理组合变为病理组合,称为— – 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如小肠污染综合征
2020/10/29
(一)微生态平衡的 标准
• 微生态平衡应包括微生物与宿主两
• 微生个物方方面面
定定位性
确定正常微生物群生态空间
损细胞-抗衰老
2020/10/29
二、条件性致病菌
• 定义 正常时不致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 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bacterium)或称机会性致病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
– 由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称条件感染(conditional infection)或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第六章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指 机体防御病原生物
侵入的能力
作 用
• 终止初次感染 • 防御和抵抗再次感染 • 防止潜伏感染的发展
2020/10/29
固有免疫
适应性 免疫
又称天然抵抗力, 是机体防御感染 的第一道防线
亦称获得性免疫, 是指人体出生后, 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 生物及其毒性代谢产 物等抗原物质接触后
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弯曲菌、嗜血杆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 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各种阿米巴、鞭毛虫、滴虫
总胆管,各种厌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肠球菌
G+细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微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嗜血杆菌、非致病性奈 瑟菌、支原体/脲原体、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各种厌氧菌;腺病毒;真菌:念珠菌
2020/10/29
第二节 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的概念
– 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表面存在的 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当机体免疫 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将这些微 生物称为—
– 是人体的一个生理系统-与人体共进化形成 – 属于“微生态学”领域 – 其分布与组成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 外耳道: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通常无菌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通常无菌
各种厌氧菌;G+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弯曲菌、螺杆菌;真菌,念珠菌 ;寄生虫,人类酵母(原虫)
• 免疫调节作用--作为抗原刺激,
– 交叉抗原抑制、杀灭病原菌 – 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2020/10/29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 降低胆固醇、降血氨作用
– 可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 – 能够代谢胆固醇,产生特异性的中性固醇 – 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粪甾醇
• 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 – 促进有害物质转化,将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
2020/10/29
人体各腔道各有多少克细菌?
1985年瑞典著名的微生态学专家宣称, 若将健康成人人体上的细菌集中起来:
➢种类达1000余种 ➢数量达104(100万亿个)
➢(人体体细胞只有10万亿个)
➢总重量约1271克
➢重量和体积相当于一个肝脏
➢但产的酶比肝脏更多
➢组成:
➢9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 的专性厌氧菌 ➢0.1%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 2厌020氧/10菌/29
`慢性病
`不可逆
• Ⅲ度失调 (二重感染)- 原来菌群几乎消失, 全被外来菌占领,
已成为不可逆损害,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如真菌性肠炎、肺炎等
2020/10/29
`变化剧烈
`病情凶险
不可逆
2. 菌群定位转移 (translocation)
• 定义:正常菌群的生态定植部位发生改变而发生的菌群失调, 也称异位寄生,根据定位转移特点分为4种:
• 种类:结核分枝菌、麻风分枝菌、布鲁斯 菌等
❖对胞内感染菌的防御
通过致敏淋巴
❖主要靠 细胞免疫
细胞释放的各种 淋巴因子,
❖Th1是其重要免疫效
激活吞噬细胞,
应细胞
增强其吞噬消化 能力
2020/10/29
三、黏膜免疫
• 分布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其他部位黏膜下 的淋巴样组织,形成机体黏膜防御系统, 称为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
• 是有益细菌的活菌制剂,与抗生素(Antibiotics)相反的 物质
• 益生元(Prebiotics)
• 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有的一种或几种益生 菌生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 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 合生素(Synbiotics)
• 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服用后可使进入 肠腔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再行繁殖增多,使益
–水平移位正常菌群由原生态环境向周围转移
» 细菌自鼻咽部位→下呼吸道 » 细菌自下结肠上移→小肠或胃
–纵向移位 细菌从粘膜移位至→粘膜下肌层
–
(表层菌→深层)
–血行转移 菌血症
–异位病灶 与脓毒血症有关
2020/10/29
微生态调节剂
(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
• 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
2)胎盘屏障 3)血脑屏障
2020/10/29
三、体液因素
• 补体
补体
C5a C3a趋化
产生炎症反应
C5b6789 溶解病原生物(G-菌及原虫)
C3b
促进对病原生物的吞噬和消化
• 溶菌酶:存在于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碱性蛋白
– 破坏细菌细胞壁聚糖骨架
• 防御素:小分子多肽,以破坏细胞膜杀菌
– 包括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
外阴:以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为主 阴道、宫颈:以乳杆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少) ,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支原体/脲原体;真菌,念珠菌;滴虫
• 母亲乳汁中的IgA抗体通过哺乳进入新生儿
2020/10/29
第六章 学习重点
• 1.正常菌群(Normal flora)的概念及其生 理作用
• 2.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 念
• 3.急性感染(胞外菌)、慢性感染(胞内菌 )、外毒素血症的免疫特征
•20240/1.0/2哪9 些细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菌
2020/10/29
(二)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 拮抗作用-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 生物屏障(biofilm)--抑制病原菌定植或条件致病菌侵袭 • 改变pH、占位保护、营养争夺 • 产生抗生素、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物质
• 参与代谢与营养作用
– 分泌各种酶,以利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 能促进胆汁、胆固醇代谢、激素转化 – 产酸,使氧化还原电势(Eh)下降,有利于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 – 并能促进维生素B族、K族、烟酸、叶酸的合成
2020/10/29
生菌的作用更显著持久
目前国内的主要益生菌制品
• 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促菌生、乐腹康、源首胶囊) • 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胶囊、回春生胶囊) • 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胶
囊、散剂,贝飞达胶囊) •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制剂(金双歧) • 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整肠生胶囊) • 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威特四联活菌片) • 口服双歧杆菌、酪酸菌活菌制剂(常乐康胶囊、散剂) • 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 • 口服酪酸菌活菌制剂(米雅BM颗粒剂、酪酸菌胶囊)
• IgA是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的主要类型抗体 • sIgA阻止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定植
2020/10/29
四、新生儿免疫
• 新生儿出生后数月防御微生物感染主要依靠 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
• 母体IgG穿过胎盘进入胎儿,IgG由新生儿 特异性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介导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形成内吞泡运动到细胞 的另一端、将抗体定向释放入血
2020/10/29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 在适应性免疫中,抗胞外菌感染免疫
– --以抗体的体液免疫为主 – --Th2细胞是其主要免疫效应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