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前段时间给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内刊《e支点》写的一篇文章。
解读对日软件外包一、前言外包、软件外包、对日软件外包。
这些都是什么?您对它们都有了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去一家外包企业工作?如果大家对外包和软件外包还不甚了解的话可以先找些相关文章参阅。
本人现在就职于一对日软件外包公司,所以在对日软件外包方面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本文就着重为您介绍一下对日软件外包的特点,以此来使您了解对日软件外包。
文中并不涉及任何细节问题,只是对日软件外包特点的一个概览。
二、特点1:日语水平和其他外资或对外公司一样,对日软件外包公司也很需要外语也就是日语人才,它最看重的就是你的日语水平,你技术水平不高,甚至你根本不懂软件,没关系,只要你日语很好,公司也照样会录用你,如果你能和日本人交流,那你更是公司的重点保护对象了。
为什么?因为公司和日本做生意就要和日本交流,连交流沟通都有问题,别的就别谈了。
很多人说中文和日文有很大的相近之处,所以中国在对日外包上有语言的优势,我认为也不全尽然。
首先中国人会日语的太少了,而且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人不愿意学日语。
虽然近几年参加日语等级考试的中国人猛增,但相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讲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弥补对日公司的人才缺口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这里面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日语不是他们的第一外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从中国整体地域上来看,由于日本临近中国东北部,所以有史以来东北地区和日本、朝鲜交流比较多,会日语和韩语的人相对其他地区较多一些。
而中国的南方和西部日语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对日外包公司多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比如大连和最近对日外包日渐活跃的北京。
那么是不是我一点日语不会,或是日语不好就没有希望在对日公司工作了呢?不,绝对不会。
因为在对日企业如果纯作技术的话一开始日语不好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不必和日本人直接交流,虽然文档都是日文的,但都是模式化的东西,而且确实和中文比较相近,大概意思都可以猜出来,实在不行别人也是可以帮忙讲解的。
一般对日公司针对日语不好的员工都会开办各种形式的日语学习班帮助其学习日语的,利用晚上或周末大家聚在一起由老师教授或自学。
起码我所在的公司是这个样子的,别的对日公司我也了解过大体上都差不多。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日语学习如果你的日语水平还没有长进或你根本不学那问题就严重了。
当前日语人才短缺,所以对日公司才会招日语基础不好的人,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
员工在公司里接触的都是日文,如果一点不懂,时间长了必定影响工作效率。
不会可以,肯学就行,不会又不肯学日语在对日公司是一点前途都没有的。
在我们公司日语不好别的再好,涨工资、提升根本就不会在考虑范围之内,但如果你日语水平很高,甚至能通过高等级的日语水平考试那就是前途一片光明,如果技术在很过硬的话,没的说,重点栽培对象。
在这里我建议有想到对日公司工作的朋友,如果你不再乎学日语,肯学的话,你可以到对日公司试一试,如果根本不想学那我劝你还是另做打算吧,如若不然你在公司里将非常尴尬,你并不是技术或别的方面不行,就是日语不行,那你的绩效就是上不去,不光屈了你的材更为公司带不来高效益。
三、特点2:工作时间为什么会把工作时间列为对日外包的特点呢?其实不光是对日外包,所有的离岸(国外、海外)外包都有这个特点,也就是国外和国内因为时差和节假日或其他的不同会导致我们的工作时间步调不一致,这里我只是针对日本来说说。
首先说日本人和中国确实是有一个小时的时差,但一个小时并不是问题。
成问题的是日本人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精神。
日本人一般都不是正点下班的,日本人工作疯狂的程度我想已经不用我再多说了,日本人因为工作劳累过度猝死的有很多。
日本人下班后大多数都会自觉的留在公司再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尤其是软件行业。
这是传统也是因为日本国内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不卖命就会很快被淘汰掉,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很努力的工作。
而对于我们对日软件外包公司和人员来说问题就来了,他们不下班,他们在工作,那我们就要有人和日方对应(随时响应日方发过来的任何东西,必要时要马上给出回答),所以不光白天我们要工作,要实时和日本保持联系,到了晚上更是如此。
尤其是日本人一般是白天整理一些问题,效率高的可以实时的发过来进行解决,慢一点的就要攒到临下班之前发过来,要求在多少多少时间之内解决,所以有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白天等待日方的问题,然后晚上干活。
纳品期(项目交付期限)越是临近就越是这样,有时候纳品那天和前一两天基本上是24小时全天候待命。
但这正是说明了日本人对质量要求的非常严格,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产品质量,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进行对应。
所以和其他IT公司一样对日公司也会经常加班,当然这只是加班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各种名目的节日却非常的繁多,动不动就放假,所以有时候会非常忙有时候一连好几天日方都没人对应。
再有就是中国人过春节,日本人没有。
所以对日外包公司如果有项目跨春节,甚至在春节当天或后几天纳品,那对不起了,一般这种情况下项目成员的春节就会过得比较紧张。
大年三十晚上一般可以放你回家过,但过完节就很有可能提前几天回公司加班。
四、特点3:采用成熟技术如果你是.Net编程人员。
那你在对日软件外包公司应该是很难找到工作。
如果你是Java高手那恭喜你,你是对日公司最青睐的人选。
对日外包项目采用什么工具进行开发一般都是日方指定的。
日本人选择开发工具或其他周边工具时大多会选择java这样的工具,一是因为这些工具经过很多年很多人和项目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基本上不存在任何技术难点,可利用的外围资源也非常充足,拿来就使,有什么问题都很容易查到解决方案,还有就是java 是免费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
高度成熟的工具带来的低风险,低风险意味着高质量和低费用。
反之,使用新工具必然要承受高风险。
日本人有时候会使用一些很古老的工具,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为什么?因为有些系统是在原有系统上扩展开发的,原有系统可能是很多年前开发的,那时候的技术当然还很落后,但原系统运行了很多年都很稳定,说明原系统使用的技术是可靠的,所以为了维持系统的稳定而继续沿用原技术。
日本人在软件技术上从来不是拓荒者,他们使用经过百般锤炼靠得住的工具和方法和框架,一旦他们找到一个或一套实用的适合他们的开发方式,他们就会坚持的使用下去并不断的改善,直到这些东西老得实在不行了则再融合一些较新的但亦已成熟的东西进来。
质量和稳定是第一位的。
五、特点4:文档极其严谨文档在软件项目中的重要性已经是尽人皆知,日本软件业极为重视文档和使用文档,他们把每个细枝末节都要以文档的形式记录,哪怕是一封邮件中的内容也要摘出到文档中记录下来,印度软件业和文档化和日本很相似,印度软件业的文档也相当完备的。
日本人写文档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偏爱Excel,他们90%以上的文档都是用Excel写的,至于为什么他们偏爱Excel是重说纷纭,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Excel可以分很多页,便于管理,而象Word等其他文本都不具备这个优势。
日本人把Excel运用得出神入化,使用各种各样的宏,各种各样的绘图,各种复杂计算,只要他们想要他们就能在Excel中搞出来。
日本软件项目文档虽然详细,但也不很统一,并不是或仅是教科书上罗列的那些文档,每个公司又有每个公司的特点,但大体上相差并不是很大。
下面我给大家说说两种比较有特点的文档,这些文档也许别的类型的软件公司也有,这里只说我在公司里所见过的。
一种是质问票,是接包方(外包承接方)发给发包方(外包提供或发放方)的。
质问票是当仕样书(设计书)上的内容含糊不清或不易理解的时候,或对于日方的一些要求理解不清楚的时候要用到的,在质问票中写出你的疑问点发给日方,然后日方会给你一个回答,里面有对你的疑问的详细解释。
这是离岸外包项目中特有的一种文档,因为发包方和接包方的距离比较远,不能随时交流,所以用这种方式讨论问题,虽然效率不高,但成本比较低,且能留下书面证据。
另一种就是指摘,是由发包方发给接包房的。
和其他软件公司一样,日本人把程序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叫做bug,而一些模棱两可或理解有差异的问题他们叫做指摘,不算作bug。
记录bug的文档叫做bug票,记录指摘的文档就叫做指摘。
还是因为沟通的问题,在日方拿不准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bug或算不算bug,他们都会发过来指摘让我们调查或商讨。
指摘的存在对衡量软件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一个项目如果bug很多,当然质量就不好。
但有了指摘,很多问题就不必归为bug,所以对接包方来说就有bug和指摘两个方面来衡量软件产品质量。
这样衡量起来就更公正一些,但指摘如果很多的话当然也说明软件质量不高,如果某个指摘最终被确定为bug的话,那么此指摘就要被归为bug。
当然指摘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有很多别的功用,就不细说了。
以上只是举了两个例子,对日外包项目还有很多独特的文档,如果有朋友感兴趣我以后可以专门撰文介绍之。
六、特点5:外包层次低现在大家大多使用传统的瀑布模型生命周期,保守的日本软件业当然也不例外,瀑布模型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现在大多数的对日外包项目都是从编码阶段以后开始外包,需求分析和设计鲜有外包的。
可以说对日外包公司就是一个代码工厂,大部分员工都是代码工人。
所以中国现在就是日本软件业的后方代码代工厂,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软件外包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只能把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的工作。
这里的原因很多,日本软件外包项目的需求一般都来自日本国内,所以我们中国对日外包公司很难也不太有能力接触到需求分析阶段(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商业机密、安全等方面),概要设计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进行,详细设计是接包方最有可能接触到的上层环节,但现在中国的软件业的行业素质还不是很高,还无法实现日方要求的详细设计要求,所以详细设计一般也不外包给接包方。
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现在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在大踏步的向前发展,我们在承接外包项目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发达国家的软件产业的先进知识和经验。
国内已经有很多发展很快的对日外包企业得到了日方的肯定,近来已经有一些对日外包项目拿到了详细设计的外包。
我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中国软件业的高速发展,未来的中国软件外包业一定会从日本或世界代码工厂的阴影中走出来上升到成为业务流程整体外包的接发包的高层面上来。
从业务到研发,从设计到开发的全面接包,逐步取得发包方的信任,积极树立接包方的信誉和品牌。
由此我们的角色不仅仅只停留在接包方,在我们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后,我们同样可以成为发包方,把我们的软件项目外包给其他国家。
当然要实现上述的宏伟目标还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去争取更高层次的外包项目,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将其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成为适合我们使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