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发展的四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底至今):
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简要分析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它与IT行业的联想、化妆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

海尔发展的四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自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

1.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3.坚持技术进步不停顿。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1992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尔抓住时机先后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个企业,并投资兴建海尔园开始二次创业,现在海尔产品涉及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彩电、计算机、手机等领域,形成46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多元化产品群。

海尔在二次创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立足市场来发展名牌,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名牌,通过联合舰队来延伸名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立海尔品牌地位。

1.立足市场,发展名牌。

2.强化管理,巩固名牌。

3.联合舰队,延伸名牌。

4.技术创新,确立品牌地位。

海尔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遵循着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国际化的海尔。

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思想,实质是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的地位后,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

争创国际化的海尔是海尔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海尔的必然要求。

1.先难后易,打开国际市场。

2.构建海外专营网络,实现全球市场竞争。

3.“三个三分之一”。

海尔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分之一”的目标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4.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开发网络。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底至今):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2005年12月25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l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宣布海尔将启动新的发展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这是海尔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

新的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取胜全球市场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尔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升级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人单合一”模式是市场链流程再造的深化,是“人人都是SBU”理念的延伸。

“人单合一”的本质是流程再造创新与SBU战略目标一致的结合,是流程化的商业单元模式。

定单就是市场,在需求变化快、个性化程度高的商业环境中,“人单合一”使得企业和内部员工时刻面向市场与客户的不同要求,企业迅速变化、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人单合一”激励了企业从研发到生产过程每个职位每个员工的创新,为未来海尔参与并赢得国际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国际名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