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猫》导学案第二课时 (2)

《猫》导学案第二课时 (2)

学习难点
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学 习 程 序
学习内容
t
方法与措施
【回顾反馈】
1、听写(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相称()红绫()
怂()恿()怅()然蜷()伏
惩()戒妄()下断语一缕()
【自主学习】
1、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请用词语分别进行回答)

感受
初见时
丧失后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2、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3、芙蓉鸟事件”中,你认为造成第三只猫屈死的因素有哪些?
【回顾反馈】5分钟
【自主学习】15分钟
1.独学、对学、抽测.
2.交流时,不理解的可以进行群学。
学 习 内 容
t
方法与措施
朱石桥中学“互联网+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
科 目
语文
年 级

设计者
周波
上课日期
课 题《猫》第ຫໍສະໝຸດ 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公平公正、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学习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1、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试举一例说明。
答:本文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从文中的可以看出。
2、文中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3、文中第30-34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10分钟
【展示提升】10分钟
★梳理巩固
【当堂检测】5分钟
限时训练。
学后反思
【合作探究】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怎样才能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吗?
【展示提升】
文中“我”养的三只小猫最终都是非常意外的结局,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感觉到三次明显的飞来横祸吗?作者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使得全文浑然一体、流畅自然。
【当堂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