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写梦中所见景象,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境界瑰奇雄伟。
B.“殷勤问我归何处”写出词人经历流徙奔波之后,希望得到美好归宿的心理。
C.最后一句中,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鸟一样高飞远走,表现了她消极的游仙思想。
D.整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气魄雄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哪两层意思?请简述。
【答案】1.C2.一是感慨自己年纪已大,空有才华;二是抱怨战乱年代,才华无用。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
C: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并没有消极的游仙思想。
故选C.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里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空有才华,欲诉无门,战乱年代,才华无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山中留客唐代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
②轻阴:阴云。
③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云:④指雾气、烟雾。
A.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B.“山光物态弄春晖”是正面描写山景的句子,这里的“弄”是卖弄。
C.从“莫为轻阴便拟归”中,启迪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
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善心悦目、其乐无穷。
D.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中的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这个“弄”不是“卖弄”的意思。
故答案为B。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甲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的“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乙词中的“神州”指中原大地。
B.甲词用“挑”“看”“回”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英雄迟暮的形象;乙词中的“悠悠”既指时间流逝之快,也指词人思绪无穷。
C.甲词中“马作的卢飞快”描绘了一个“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的画面。
乙词“不尽长江滚滚流”,用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词人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甲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阔大雄奇而又深沉的意境;乙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
2.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答案】1.B2.都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解析】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甲文塑造的是壮士形象。
所以选B。
2.考查对诗词主题思想的赏析。
甲文主题:本词追忆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乙文主题:作者借古讽今,表面上颂扬孙权,实际上暗讽朝廷无能,无人担负北伐复国的重任,表达自己光复神州的雄图大志。
共同点:都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B.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
C.“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2.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
【答案】1.C2.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解析】1.C“意踌蹰(踌躇)”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一句对诗歌情感理解有误。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
由盛到衰过程令人“伤心”。
2.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
“兴”指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这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
5.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风的和缓和行船的平稳。
C.颈联“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一问一答中以大雁自喻,“我”和大雁一样都离家久不得归,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答案】D【详解】D错误,不是以“大雁”自喻,大雁北归,诗人正想到可以借雁足来传递家书。
6.下列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乡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扬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
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据此,“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8.古诗词赏析。
落花唐·严恽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的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案】(1)暮春喝酒赏花(2)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解析】【详解】(1)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花下醉》也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所以两首诗都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花,“更向花前把一杯”和“客散酒醒深夜后”写出了诗人饮酒赏花的行为。
(2)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严恽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何自己依旧落第,是以问出花"为谁零落为谁开"一句,"零落"所代表的失意与"花开"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言表。
同时,感叹时间流逝,春去花落,韶华易逝,有谁知道落花的忧伤,落花的无人怜惜呢。
《花下醉》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诗歌先以寻花开篇。
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
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
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
可谓爱花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