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

潘先生处心积虑索要红十字会旗 、会徽及其内心打 算,表现了他自私狡诈的性格 。作者将讽刺寓于冷 静客观的描写之中。
“我那里配写这上边的字。” “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 笔杆就送到潘先生的手里。 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滋味,接了笔便在墨盆 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 “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 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 ”。—— 他写到溥字 , 仿佛觉得许多的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 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 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道:“这一句更见恳切。 字也越来越好了。” “看他对上一句什么,”又一个说。 逃难之惊犹未平息,潘先生已有“滋味”地写对联, 为反动军阀歌功颂德。这里既有小人物几分无奈,更 显示了他的苟安、麻木的灵魂。
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 只管穿衣戴帽,好象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 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 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太 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 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 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啊!他端起碗,站在门口,只管出 神。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 还是蒙蒙胧胧的 ——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 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 些事只管奔凑了出来。 由于母爱的感召,原是冷漠的何彬变得“慈悲”起来。何彬 的变化缺乏性格的必然逻辑 ,是作者为了表现 “ 爱的哲学 ”,而把人物理想化的结果。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叶绍钧小说的艺术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 4、语言自然朴实、凝炼纯净。
2、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
具有诗人气质
早期小说:问题小说,表现爱与美的人
生理想,如《 微笑 》、《沉思》;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与 “美”。
2“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王统照
(1)初期小说多用象征手法,执著地追求爱与美。 《沉思》 《雪后》 《微笑》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
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 谈。《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古代,写小说一 种目的是“游戏笔端,资助谈柄”(邱炜薗《菽园赘 谈》);一种目的是强调小说可“资治体,助名教,供 谈笑,广见闻”(曾慥《类说书》)。可以“劝善惩恶, 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凌云翰《剪灯新语• 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臵。
★ 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1919-1920年,以“问题小说”起家,表现了探究人生意 义的热忱。《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 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1921年发表的《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 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 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3、1931年发表的《分》标志着冰心进入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 阶段,作品中透露出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
三、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 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 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许钦文《疯妇》双喜妻 婆媳关系 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2)写于1922年的《湖畔儿语》透露了王统照小说创作 向某种新方向过渡的痕迹,对于独行者寻梦的抒写让位 于对下层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3)1927年发表的《沉船》和稍后的《刀柄》代表 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 入“乡土小说”。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教育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3.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俗习惯,对愚昧、落后

许杰《惨雾》 、台静农的《烛焰》 、彭家煌《活鬼》
4、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四、乡土小说的风格特征:

A、对故乡的怀念,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概叹——“隐现着 乡愁” 鲁迅《故乡》;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 B、描绘的都是小人物的悲剧,是一个个悲惨而又司空见 惯的悲剧——“近乎无事的悲剧” 王任叔《疲惫者》驼背运秧 监狱 “带泪的幽默”; C、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乡土气息 思念——痛惜 愚昧和野蛮 蹇先艾《水葬》贵州 骆毛;许杰《惨雾》械斗;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浙江 冥婚 D、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散文化 许钦文《石宕》三人 两天;许杰《惨雾》
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 冰心小说
思想内涵: 表现爱与美 的 人生理 人物形象: 性格模糊、 想 概念化 艺术表现: 演绎故事、主观 抒情与议论较多 创作方法: 有浪漫主义色彩
叶圣陶小说
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 性格鲜明、典型化 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冷静客观地叙写
现实主义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 的创作风气。
1921 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 高潮。

2、问题小说的概念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说。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 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 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 绍钧,江苏苏州人。曾长期从事 教育工作。于1919年开始用白话 写作,是“文研会”小说创作的 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儿童 文学作家之一。他的《稻草人》 是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叶圣陶小说的主题
1 、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揭示封 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膜”。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分
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
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 .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
冰心、王统照、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的基本特色。 3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 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 艺术特征。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超 人》 (节选) 冰心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 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 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 外泻将进来,他想起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 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 摈绝这些思想 ,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直到 天 明, 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 ,看了三夜的月 ,想了三夜的往 事—— 第七天早起, 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 谁? 程姥姥一面惊讶着 ,一面说:“ 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 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怎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 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
……
两面红十字旗立刻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着;可是 学校的侧门上并没有,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 了。一枚红十字勋章早已跳上潘先生的衣襟 , 闪耀 着慈善庄严的 光,给予潘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余 几枚呢,潘先生重重包裹着,藏在贴身小衫的一个口 袋里。他想 , “ 一个是她的,一个是阿大的,一个 是阿二的。”虽然他们离处在那渺茫难接的上海 , 但是仿佛给他们加保了一重稳当可靠 的 险,他们也 就各各增加一种新的勇气。
2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露市民 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爱”与“美” 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3 、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的现象, 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 生问题小说的重要部分, 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 现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 实主义风格。 作家以冷静 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 悉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 现象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 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 的真态实景,人情事理。
《潘先生在难中》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 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 (节选) 叶圣陶 他缴纳会费愿作会员 ;又宣言自己的学校房子 还宽阔,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 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烈的欢迎,更兼潘 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 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 徽章,标明这是红十字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如捧着救命的神符, 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 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 多给 我一面旗 ,几个徽章罢?”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 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不很大 ,恐怕偶尔 遗失了 ,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 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