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邹惠玲内容提要:本文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出发,以库柏、麦尔维尔、马克・吐温等美国白人文学大师的作品为例,研究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中模式化的印第安形象,探讨白人文学家们如何以虚假的印第安形象取代印第安民族的真实存在,在文本中臆想印第安民族的必然消亡,并使白人对北美大陆的原住族印第安人的驱赶、杀戮和剥夺合法化。
本文认为,美国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在印第安民族被消声与边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白人殖民主义话语的一个重要构成。
关键词:印第安形象 美国白人文学经典 殖民主义话语作者简介:邹惠玲,文学博士,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T itle:On the I ndian I m ages in the W hite Canons of19th Century AmericaAbstract:Pr oceeding fr om the pers pective of postcol onial criticis m and illustrating its argument with the works of white literary masters such as Cooper,Melville and Mark T wain,this article an2 alyzes the stereoty p ical I ndian i m ages in the white literature of19th century America and exp l ores how white writers erase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I ndian peop le with fabricated I ndian i m ages,envi2 si on I ndian extincti on in their texts and thereby justify the disl ocati on,annihilati on and exp r op ria2 ti on of American I ndians,the original occupants of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Hence,this article comes t o the conclusi on that the stereotyp ical I ndian i m ages invented by the white canons of A2 merica p lay a p ivotal r ole in silencing and marginalizing I ndian peop le and therefore they consti2 tute part and parcel of white col onialist discourse.Key words:I ndian i m ages white canons of America col onialist discourseAuthor:Zou Hu ili n g graduated fr om Shandong University with a doct orat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is now p r ofess or of English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Xuzhou Nor mal U2 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Her research area is American literature.当代印第安裔学者沃德・丘吉尔(W ard Churchill)在《主人种族的幻想》一书中把美利坚合众国对印第安人的征服称为“美国内部殖民主义”。
他指出,这种征服贯穿并最后完成于19世纪。
与之相应的是,在19世纪形成并走向成熟的美国白人文学塑造出“某种印第安形象,以表达这个国家欧美白人取代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族的需求”(Churchill12-3)。
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所刻画的印第安形象大致分为两类———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
这两类形象最先出现在白人戏剧作品中。
高贵的野人“居住在原始森林中……天性善良,与大自64外国文学研究 2006年第5期然和谐相处,凭冲动行事……在感情方面如孩子般天真,但怀有鲜明的荣誉感,吃苦耐劳,作战英勇”(W il m eth129)。
卑劣的野人则是作为高贵野人的对立面出现的,通常被表现为邪恶的化身,奸诈、卑鄙、冷酷、狠毒。
不过,无论是高贵野人,还是卑劣野人,19世纪白人舞台上的印第安人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噩运,终将“被英勇无比、能力卓绝的白人英雄所战胜”(Jones84)。
其实,上述两类模式化的印第安形象同样存在于19世纪美国白人文学作品中。
本文以库柏、麦尔维尔、马克・吐温这三位美国白人文学大师的作品为例,研究美国白人文学中印第安模式化形象的演变,探讨白人文学家们是如何借助于这些形象遮蔽印第安人的真实存在,把其彻底边缘化的。
在“皮裹腿”系列小说中,库柏以白人猎手邦波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从殖民时期到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幅画卷,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传奇和西部小说的首创者,也成为第一个以印第安人作为自己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美国小说家。
在“皮裹腿”系列小说之一《最后的莫希干人》(1826年)中,库柏不惜溢美之词,浓墨重彩描绘出莫希干族酋长钦加哥和他的儿子恩卡斯这两个高贵的印第安野人形象。
在他的笔下,钦加哥和恩卡斯虽然“粗野、蒙昧无知”,却具有“高贵的天赋”,“高傲、坚定……勇敢而气度非凡”(54-55)①。
另一方面,库柏也着意渲染了这父子俩的野人特征:他们的躯体“几近赤裸,身上用黑白两色画着象征死亡的可怕的花纹”,脑袋剃得光光的,“只有头顶心留着一簇著名的、表示勇武的发髻,发髻上没有别的装饰品,只有一根老鹰的羽毛”(23)。
在描写他们挥舞印第安战斧与敌人厮杀场面时,库柏突出表现了他们的“凶神恶煞”和“杀气腾腾”(127);而在叙述他们赢得胜利之后的行为时,库柏则强调了他们野性十足的庆贺胜利方式:“那个上了年纪的莫希干人,早已抢在他的前面,把胜利的标志———死人的头皮,从那毫无反抗的脑袋上剥撕到手了”(127)。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库柏塑造这两个高贵野人的形象时明显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与赞佩,但他为他们设计的最终结局却是走向死亡、走向种族灭绝。
在塑造钦加哥和恩卡斯这两个高贵野人形象的同时,库柏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精心刻画了他们的对立面———卑劣的印第安野人。
如一位批评家所指出的,在库柏的“皮裹腿”系列小说中,“土著美国人都是残忍的、野蛮的,只有钦加哥和恩卡斯是例外”(W ardr op 63)。
的确,按照库柏在小说中的说法,除了钦加哥和恩卡斯,其他所有印第安人统统是“魔鬼的孩子”(281)。
为了证明这一点,库柏通过许多个厮杀搏斗的场景详尽展示了印第安群体兽性十足、凶悍残忍的性格特征。
尤其是在叙述白人军队撤退途中遭遇休伦人埋伏的血腥场面时,库柏不仅描写了两千多休伦人如何残杀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如何疯狂砍杀放弃抵抗的白人士兵,而且突出表现了休伦人那种野兽般的嗜血成性:“到处血流成河,简直像洪水泛滥,这番景象使得那班土人更加激动,更加疯狂,他们当中不少人甚至跪到地上,痛快地、狂热地、狠毒地吸吮起来”(209)。
不惟如此,在这样一个野人群体的背景之上,库柏集中笔墨刻画了休伦人麦格瓦这一卑劣野人的典型代表。
麦格瓦第一次出场,库柏就勾勒出一个既凶暴又狡诈的野蛮人形象:“在他那种野蛮的平静之中,却隐藏着一股阴沉、凶狠的神气……他那张凶狠的脸上画着的战斗花纹,颜色已经有些模糊不清,因而使这张黝黑的脸显得更加狰狞可憎……他的眼睛中射出两道炯炯的光芒……显得凶暴粗野”(9)。
此后随着故事的展开,库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麦格瓦的凶狠歹毒。
他策划并带头施行了对白人的血腥追杀,用种种野蛮手段羞辱、折磨白人俘虏。
更有甚者,他劫持了白人姑娘科拉,逼迫她做自己的妻子。
而这一点是那个年代的白人最无法容忍的。
②对于这样一个“野蛮凶残”的印第安人,库柏理所当然地为他安排了一个死于白人枪口之下的结局。
小说结尾,作恶多端的麦格瓦被邦波射出的子弹击中,“一个倒栽葱掉下了山崖……飞快地掉向死亡的深渊”(409)。
这样,库柏第一次在美国小说中塑造出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这两类印第安形象,突出表现了印第安人的野性,强调了印第安人的愚昧落后与凶暴残忍。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恩卡斯之死和麦格瓦被白人击毙,库柏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公众中普遍存在的对印第安人赶尽杀绝的仇视心理,而且表达了主流社会对印第安问题的立场:印第安民族的灭绝是“美利坚合众国解决印第安与移民问题的最圆满办法”(Jones 63)。
在这一意义上,库柏的“皮裹腿”系列小说可以说是美国白人殖民主义话语的一个有机构成。
由于库柏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他所塑造的高贵野人和卑劣野人这两类印第安形象成为此后白人作家刻画印第安人物时所遵循的模式。
在《白鲸》(1851年)中,另一位美国白人文学巨匠麦尔维尔把库柏所首创的这两类印第安形象结合起来,塑造出一个既高贵又邪恶的印第安野人形象。
在《白鲸》中,麦尔维尔主要描写了三个土著人形象:奎奎格,一个来自波利尼西亚的“食人生番”,虽然“外表粗鲁”,却具有“纯朴、诚实的心”和“高尚的品格”(Melville 52);③达格,一个野性十足、威风凛凛的黑人;塔希泰戈,一个“纯种印第安人”(Melville 125)。
在麦尔维尔笔下,这三个土著都表现出既高贵又卑劣的野人特性。
然而,严格讲起来,他们中只有塔希泰戈是真正的北美印第安土著。
因而,以下笔者将集中讨论这一人物形象。
在塑造塔希泰戈这一人物形象时,麦尔维尔首先描绘了他身上高贵野人的外貌特征:“又长又细的乌黑头发,高高的颧骨,又黑又圆的眼睛……所有这一切足以证明他是那些高傲的武士猎手的纯种后代”(Melville 125)。
而后,麦尔维尔多次描写了塔希泰戈在追寻、捕杀鲸鱼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和高超技能。
通过这些,他向读者展示出一个类似于库柏笔下的钦加哥和恩卡斯的印第安野人形象。
与此同时,麦尔维尔借助另一些细节揭示出塔希泰戈那些野蛮的、邪恶的性格特征。
比如在餐桌上,塔希泰戈不仅举止粗野、吃相难看,而且常常以捉弄、恐吓白人侍者为乐趣。
在描绘塔希泰戈的外貌时,麦尔维尔一方面强调他那印第安武士后裔的堂堂相貌,另一方面又把他比作一条蛇,暗示他周身散发着撒旦般的邪恶:“他的四肢如同蛇一般绵软弯曲,看着他那黄褐色的强健肌肉,你几乎会接受某些早期清教徒的迷信,将信将疑地把这个印第安野人当作魔鬼④的后代”(Melville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