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圆中证明线段相等和相似

21.圆中证明线段相等和相似

O
E
D
C
B
A
圆中证明线段相等和相似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P 是弧AB 上两点,AB =25,AC =7. (1) 如图(1),若点P 是弧AB 的中点,求PA 的长 (2) 如图(2),若点P 是弧BC 的中点,求PA 得长
2.如图,△ABC 内接于⊙O ,∠BAC=600,D 、E 分别为AB 和AC 的中点,连结DE . (1)求证:BC =DE ; ^
(2)若tan ∠ADE =1
2
,求sin ∠AED 的值.
3.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B=AC ,D 在AC 上,∠ABD=45°. (1)如图1,BD 交AC 于E ,连CD ,若AB=BD ,求证2CD DE ;

(2)如图2,连AD 、CD ,已知tan ∠CAD=1
5
,求sin ∠BDC 的值.
{
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5,⊙P 与⊙O 外切于点A ,经过点A 的直线与⊙O 、⊙P 分别交于点B 、C ,tan ∠OAB=


~ A
B C D
O
图2 A
B C D
E
O 图1
(1)求AB的长;
(2)当∠OCA=∠OPC时,求⊙P的半径.
5.如图1,锐角△ABC内接于⊙O,∠BAC=60°,若⊙O的半径为2.
(1)求BC的长度;
(2)如图2,过点A作AH⊥BC于点H,若AB+AC=12,求AH的长度.
~
6.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交⊙O于点P,点B是⊙O 上一点,连接BP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C,使得AB=AC.
(1)求证:AB是⊙O的切线;
(2)若PC=2,OA=5,求⊙O的半径和线段PB的长.
7.如图,以△ABC的边BC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B于点E.(1)如图1,若∠ABC=90°,求证:OE∥AC;
(2)如图2,已知AB=AC,若sin∠ADE=,求tanA的值.
~
A H
C
图 2
O
B
D D E
B
O 图 1
C H
A 8.如图,在△ABC 中,以AC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交A
B 于点G ,且D 是B
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直线EF 是⊙O 的切线; (2)若CF =5,2
cos 5
A ∠=
,求tan ∠B . 9.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作圆O ,交BC 于点D ,连结OD ,过点D 作圆O 的切线,交AC 于点F ,连结AD (1)求证:OD AC ∥; (2)当10AB =,5
cos 5
ABC ∠=时,求AD 及AF 的长.
&
10.如图1,△ABC 中,CA=CB ,点O 在高CH 上,OD ⊥CA 于点D ,
以O 为圆心,OD 为半径作⊙O ,若AC=5,AB=6.
(1)若O 为CH 的中点,⊙O 与OH 相交于点E ,连接AE 、BE ,求△ABE 的面积; (2)如图2,若⊙O 过点H ,且连接DH ,求tan ∠AHD 的值.
~
11.已知⊙O 中弦AB ⊥弦CD 于E ,tan ∠ACD =
2
3 (1) 如图1,若AB 为⊙O 的直径,BE =8,求AC 的长;

(2) 如图2,若AB 不为⊙O 的直径,BE =4,F 为弧BC 上一点,弧BF =弧BD ,且CF =7,求AC 的长
F
O
A
B
C
E
D
12.如图,以△ABC 的一边AB 为直径作⊙O ,⊙O 与BC 边的交点D 恰好为BC 的中点,
"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C 边于点E . (1) 求证:DE ⊥AC ;
(2) 连结OC 交DE 于点F ,若3
sin 4
∠=ABC ,求OF FC 的值.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B 平分∠ABD ,点E 是弧AB 的中点,弦ED 与BC 交于F. (1)求证:∠CDF =∠CFD ;
(2)若BF=2,EF=25 ,求FC 的长.
)
14.如图:AB 、AC 分别是☉0的直径和弦,D 为弧AC 上一点,DE ⊥AB
于点H ,交☉0于点E ,交AC 于点F 。

P 为ED 延长线上一点,连PC 。

(1)若PC 与☉0相切,判断△PCF 的形状,并证明。

(2)若D 为弧AC 的中点,且53
=AB BC ,DH =8,求☉0的半径。

E D
O
B
A C
15.如图,PB 为⊙O 的切线,B 为切点,直线PO 交⊙于点E 、F , 过点B 作PO 的垂线BA ,垂足为点D ,交⊙O 于点A ,延长 AO 与⊙O 交于点C ,连接BC ,AF .
(1)试探究线段EF 、OD 、OP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BC=6,tan ∠F=
1
2
,求cos ∠ACB 的值和线段PE 的长. …
16.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一点,AD 与过点C 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 ,直线DC 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弦CE 平分∠ACB , 交AB 于点F ,连接BE .
(1)求证:△PCF 是等腰三角形;
(2)若tan ∠ABC =43,BE =722
,求线段PC 的长.
-
17.如图,以△ABC 的一边AB 为直径作⊙O ,⊙O 与BC 边的交点D 恰好为BC 的中点,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C 边于点E .
(1) 求证:DE ⊥AC ;。

(2) 连结OC 交DE 于点F ,若3
sin 4
∠=ABC ,求OF FC 的值.
18.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作⊙O 的切线CM .
(1)求证:∠ACM=∠ABC ;
(2)延长BC 到D ,使BC=CD ,连接AD 与CM 交于点E ,若⊙O 的半径为3,ED=2,求△ACE 的外接圆的半径.
F D
P
A B E
O C
19.如图1,△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分别与边BC 和AC 相交于点E 和F ,过点E 作⊙O 的切线交边AC 于点H . (1)求证:CH=FH ; :
如图2,连接OH ,若OH=
,HC=1,求⊙O 的半径.
20.如图,点I 是△ABC 的内心,AI 的延长线交△ABC 的外接圆⊙O 于点D. (1) 求证:DB=DC=DI.
(2) 若AB 是⊙O 的直径,OI ⊥AD ,求tan ∠CAD
2 的值.
@
~
21.如图,以△ABC 的一边AB 为直径作⊙O ,⊙O 与BC 边的交点D 恰好为BC 的中点,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C 边于点E . (1) 求证:DE ⊥AC ;
(2) 连结OC 交DE 于点F ,若3
sin 4
∠=ABC ,求OF FC 的值.
I
O
A
B
C
D
I
B
O
A

22.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 过A 点的切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P .
⑴.求证:AP=2AB ;
⑵.若PE 切⊙O 于E ,求sin ∠ABE 的值.

23.如图⊙O 为△ABM 的外接圆,4sin 5
ABM ∠=. (1)若AB=8,求⊙O 的半径. (2)若M 为AB 上一动点,求tan 2
AMB
∠的值.

24.如图,⊙O 的半径r=25,四边形ABCD 内接圆⊙O ,AC ⊥BD 于点H ,P 为CA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DA=∠ABD .
(1)试判断P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tan ∠ADB=4
3
,PA=3334-AH ,求BD 的长;
*
切⊙O 于点P ,AB 交⊙O 于C 、B 两点. (1)如图1,求证:∠APC=∠ABP
(2)如图2,M 是⊙O 内一点,AM 交⊙O 于点N,若PA=6,MN=NA=3,OM=2,求⊙O 半径的长.

E
P
C
A
B
D
O
26.已知⊙O 中弦AB ⊥弦CD 于E ,tan ∠ACD= (1)如图1,若AB 为⊙O 的直径,BE=8,求AC 的长

(2)如图2,若AB 不为⊙O 的直径,BE=4,F 为弧BC 上一点,弧BF=弧BD ,且CF=7,求AC 的长.
27. 已知:P 为⊙O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于A 、B 两点,点C 为⊙O 上一点. (1) 如图1,若AC 为直径,求证:OP ∥BC ; (2) 如图2,若sin ∠P =12
13 ,求tan ∠C 的值.
B
A
O
P
C
B
A
O
C
图1 图2
28. 如图所示.P 是⊙O 外一点.PA 是⊙O 的切线.A 是切点.B 是⊙O 上一点.且PA =PB ,连接AO 、BO 、AB ,并延长BO 与切线PA 相交于点Q . (1)求证:PB 是⊙O 的切线; (2)设∠AOQ =α,若5
4
cos =
α,OQ = 15,求AB 的长。

O A
P
29.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与过C点的切线垂直,垂足为D,连AC.
(1)求证:AC平分∠DAB;
(2)延长AB,交直线DC于E,若
4
5
AD
AB
,求tan∠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