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技术岗位培训教材

质量技术岗位培训教材

内容:一、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二、质量检验基础知识三、质量管理体系四、统计技术基础五、自方图及应用六、过程能力调查七、抽样检验标准及应用八、检验误差及数据处理(数据修约)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简介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质量检验有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到目前为止发展成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的创传统质量检验阶段,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最后发展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传统质量检验阶段单纯靠检验或检查来保证产品或工作质量;是事后把关而非事先预防,是不经济的质量管理;经历了操作者检验、工长检验、专职检验三个小阶段。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通过应用数理统计(统计抽样和控制图),捕捉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先兆(苗头),经过分析找出异常原因并消除异常,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统计抽样必须在经过过程统计控制,保证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下进行;是事先的预防、控制;但忽略了产品质量在设计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售后服务阶段各个环节的作用,以及质量体系的作用;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三全”管理,即全员参与、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由管结果转化为管因素。

第二讲检验的基础知识一、在ISO9000标准中检验的定义为,通过观察和判定,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因此检验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时对产品进行符合性评价。

二、对质检员的要求及工作内容1、要求熟悉标准目前在实施的标准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其中要求大家熟悉的标准为技术标准,包括产品标准(有国家的、行业的、企业的及技术协议),检验标准、分析方法标准。

对标准中与产品要求密切相关条款要求做到应知应会。

2、测量——采用仪器工具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特性进行定量的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

要求应知应会知识: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性能;了解设备的检定状态;了解抽样方案;抽样;样品存储保护;样品制作;检测。

3、比较——与调令要求、标准/协议要求比较;4、判定分为符合性判定和适用性判定符合性判定是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符合性判定是质检部门质检人员的职责;适用性判定是对经过符合性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或原辅材料进一步确认能否适用的判断。

原辅材料的适用性判断是技术部门的职能;最终产品的适用性判断只能有顾客判断,经顾客作出适用性判断的产品加以特殊标识并定向销售。

5、处理合格品——入库/投入下一道工序/出厂;不合格品——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评审处置;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出厂6、记录、标识、出具检验报告等三、质检职能发挥1、鉴别职能2、把关职能使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成品不出厂。

3、预防职能通过检验获取大量数据信息,为质量控制及异常因素分析提供依据,对过程异常因素进行加以控制,实现预防为主的方针。

4、报告职能形成质量月报、周报、季报5、监督职能监督职能包括产品质量监督和工艺技术监督。

四、检验的分类1、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最终检验也叫成品检验,是成品入库前的一次,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检验关口,一般要求对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对质检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

对首次检验不合格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面检验,质检员要做好放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2. 按检验方法分有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实验性使用鉴别;前两者是我们常用的检验方法。

3. 按被检产品的数量分有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免检。

目前铝箔产品基本上进行全数检验,圆片、风管、餐盒、纸品等将进行抽样检验。

4.按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分有计量值检验;计数值检验。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计量值检验。

5. 按检验后样品的状态分有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目前两者都有。

如进行尺寸方面的检验为非破坏性检验,进行力学性能、腐蚀试验为破坏性检验。

6. 按供需关系分有第一方(供方)检验;第二方(需方/顾客)检验;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

7. 按检验人员分 有自检、互检、专检 8.按检验效果分有判定性检验;信息性检验;寻因性检验 第三讲、质量管理体系与检验工作相关的ISO9001标准条款 4.2.4 记录的控制 质检职责 7.4.3采购产品验证 质检职责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7.5.5产品防护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测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质检的主要职责) 不合格品控制 (质检的主要职责) 改进第四讲、统计技术基础一、 质量数据统计的观念从长期的统计观点看待质量,质量有两个观念 1. 质量具有变异性(不均匀性)2. 质量变异具有规律性(质量数据分布具有规律,如正态分布等) 二、 数据的种类质量数据按数据性质的不同,对量化的数字数据可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计量值数据可在一个区域内连续取值,可取无穷多个数据,如长度、面积、重量等;计量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计数值数据在一定区域内只能取有限个数值,计数值根据计数对象不同可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记点值数据,计件值数据如不合格品件数;产品件数;记点值数据如针孔数,印痕数等;计件值数据服从二项分布;记点值数据服从泊松分布。

三、 数据特征性1. 平均数、中位数——反映的是数据的集中位置(集中趋势)公式:平均值:nXX ni i∑==1中位数:X ~值取值原则将一组数据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后,当数字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X~取排列数组的中间一个,当数字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X ~取中间的两个数字的平均值。

2. 极差(R )、方差(2S )、标准差(S)——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差异大小)公式:R=Xmax-Xmin()()1/22--=∑n X X S i()()∑--=1/2n X XS i=()1/22--∑∑n nXi X i例子1:某零件尺寸要求,Φ20±,现在从该批零件尺寸检测数据中随机收集10个数据(实际生产中至少需要20个数据,数据如下表1,请判断该批零件尺寸目前的控制水平。

令Yi=(Xi-20)*10经整理如上表 得 n=10,∑=4y ,1122=∑Y ,求y 和Syy =4.010/4==∑ny ()()∑--=1/2n X X Sy i=()1/22--∑∑n nXi X i=()1/22--∑∑n nYi Y i=91016112-=还原求x 和Sx04.202010/4.02010/=+=+=y xSx=35.0101=Sy 过程能力Cpk 值判定Cpk=476.035.0*60.16min max 6==-=S T T S T <查过程能力评价表2,过程能力控制水平处于非常不足状态, 应采取紧急措施,例子2计算:10,14,13,12,10,11,12,11,12,13的平均值,中位数,极差,标准差值。

由大到小排序:10,10,11,11,12,12,12,13,13,14令Y=X-12,经整理,n=10 ,∑Y=-2, 162=∑Y ,0~=Y ,2.0-==∑nY Y 1212~~=+=Y X , 8.1112=+=Y X , ()422min max =--=-=Y Y R()()32.194.016122=-=-+=∑∑n nY Y S第五讲 直方图见教材(略)第六讲 过程能力 一、过程能力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作用的活动。

过程能力:指将过程在正常状态下,加工产品质量能够满足技术质量标准的能力。

过程能力记为:B=6б=6S 二、过程能力指数Cp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符号为:Cp 。

Cp=S Tl Tu Tl Tu B T 66-=-=δ 三、Cp 值计算1. 当控制指标为双侧控制指标时(即同时控制Tu 和Tl ) a .当数据分布中心(即X )与规格中心M 相等时,即X =M则 Cp=ST 6 b .当X ≠M 时,偏离量M X -=ε,偏离系数k=Tε2 则 Cpk=ST 62ε- 2. 当控制指标为单侧时a. 当控制指标为Tl 时(Tl 为控制下限)则 Cpl=STlX 3- b. 当控制指标为Tu 时(Tu 为控制上限)则 Cpu=SXTu 3- 3. 例子某材料抗拉强度数值要求≥33kg/cm2,先抽取38个样品,测得样品平均值为,标准差S 为.,试问该材料的过程控制水平。

已知:Tl=33,8.37=X ,S=则 Cpl = ()95.068.1*3338.37=-=-S T X L , 抗拉强度应属于重要特性值,Cpl 值偏低,过程控制存在中等风险,需要对过程强化质量检验和严加监控,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提高Cp 值。

四、利用Cp 、Cpu 和Cpl 估计不合格品率1. 当控制指标为双侧控制指标时(即同时控制Tu 和Tl ) a .当数据分布中心(即X )与规格中心M 相等时,即X =M则 总不合格率:P=2ф(-3Cp )b .当X ≠M 时,偏离量M X -=ε,偏离系数k=Tε2 则 总不合格率:P=ф[]Cp k )1(3--+ф[]Cp k )1(3+-2. 当控制指标为单侧时 a. 已知Cpl则 总不合格率:P=ф(-3Cpl )b. 已知Cpu则 总不合格率:P=ф(-3Cpu )如上述例子材料抗拉强度值的过程能力指数Cpl=,则可能出现的不合格品率P=ф(-3Cpl )=ф(-3*)=ф() 查正态分布表得 P==%上述计算结果出来后,可以通过查询正态分布表得出总不合格品率。

四、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第七讲 抽样检验标准及应用 参见(GB/)第八讲 检验误差及数据处理(数据修约) 一、四舍六入原则 4要舍,6要入,5后有数进一位,5后无数看奇偶, 5前为奇进一位,5前为偶全舍掉。

例: 将以下数据保留至四位有效数字 → → → → →负数修约,先将其绝对值按上述原则进行修约,再在修约后的数值前加上“-”二、不允许连续修约1. 不允许对数据连续修约,如下列为不正确的做法: →→→→2.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避免连续修约,对修约后报出的数值,最右非零的数字为5时,应在数值的右上角加“+”或“-”或不加符号,分别表明已进行过舍,进或未舍未进。

例如 +50.16表示实际值大于,经过修约后舍弃为;-50.16表示表示实际值小于,经过修约后进一为。

3.若对报出的数值仍需要修约时,当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切其后无数字或皆为零时,数值右上角有“+”者进一,有”-“者舍去,其他按四舍六入原则进行。

1. 0.5单位修约定义:按指定修约的间隔对拟修约的单位修约。

方法:将拟修约值X乘以2,按指定修约间隔对2X依据四舍六入原则修约,所得的值(2X修约值)再除以2。

例如1:将下列数据修约到“个”数位的单位修约(即修约后的数字必须是的单2. 0.2单位修约定义:按指定修约的间隔对拟修约的单位修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