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工厂室外埋地管道施工方案

某工厂室外埋地管道施工方案

全厂地下管线安装工程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为保证某某项目全厂地下管道到由我公司进行施工;本工程地下管道主要包括雨水管道、消防水管道、循环水管道、生产给水管道事故水有压管线和生产生活污水管道,阀门井15座,检查井31座,室外消火栓22套和消防水炮4套;管道材质共有三种,分别包括碳钢管道、钢骨架管道、U-PVC管道,各种材料估算见下表;地下管网工程量)估算表2 编制依据2.1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给排水管道施工图纸(200610-008)。

2.2《给排水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2.3《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3-2003);2.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01-1983);2.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2.6《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2001);3 材料检验3.1材料检验的一般规定3.1.1管道组成件(管子、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等)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其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100%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3.1.2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

3.1.3法兰和盲板的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毛刺及径向沟槽。

3.1.4螺栓、螺母的螺纹应完整,无伤痕、毛刺等缺陷,螺纹应配合良好。

3.2钢管检验3.2.1无裂纹、缩孔、夹渣、折迭、重皮等缺陷,锈蚀、机械损伤等缺陷不超过壁厚负偏差。

3.2.2钢板卷管周长及圆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的规定焊接钢管周长及圆度允许偏差(mm)表3.2.2项目公称直径DN<800 800-1200 1300-1600 1700-2400周长±5 ±7 ±9 ±11 圆度公称直径0.5%且不大于4 4 6 83.2.4焊接钢管的端面与轴线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管外径的1%且不大于3mm;直线度允许偏差为1mm/m3.3 PVC-U管检验:管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线;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无裂口、无明显痕纹和凹陷;接口配合面应光滑平整。

3.4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检验:此种材料为企业标准,材料到货后按厂家标准检验,现场施工由钢骨架管厂家技术人员指导安装,验收按照厂家企业标准执行。

3.5接口材料检验3.5.1橡胶圈尺寸及断面压缩率应符合规范要求,且不得有割裂、破损、气泡、大飞边等缺陷。

3.5.2粘接剂应有内容齐全的使用说明书,粘接剂内不得有团块、不溶颗粒和其他杂质,不得呈胶凝状态或有分层现象。

4 施工应具备的条件及施工准备4.1 施工应具备的条件:4.1.1 施工图纸、安装规范、标准、施工方案等资料齐全。

图纸会审完毕,并进行设计交底;4.1.2图纸需经消防部门审批通过;24.1.3到货的配管材料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所需机具、工具、仪器及消耗材料等配备齐全;4.1.4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场地清理平整。

4.2 施工准备4.2.1 技术人员、检查员及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和有关规范、标准、设计要求,审图时应对管道平面布置图及管线表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施工时没有任何管线遗漏。

到现场结合图纸了解工程的基本全貌,比如管线长度,管线走向,管材直径,检查井位数量等,还有与工作面开挖有关的地形、地貌、地物等。

4.2.2 技术人员应向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2.3 对管子、管件及阀门等进行检验、确认并收集整理有关的技术证件。

要求管子、管件及阀门等按设计要求核对无误,内部清理干净,不存杂物。

4.2.4 现场供水、供电条件充足;4.2.5施工所需机具、工具、消耗材料配备齐全; 4.2.6 掌握现场地表水位以及冻土深度;5 施工方法及程序⑵5.2主要施工方法 材料检验、管子防腐预制、下料⑴复核下料尺寸 ⑵标记管线号、区号布管、下管 ⑴沿管沟布置组对⑴尺寸符合要求⑵标记焊口号、定位焊熟悉图纸施工准备⑴人员机具 ⑵图纸会审⑶施工方案及交底 ⑷材料预算焊接(或接口) ⑴按工艺施焊 ⑵焊工号标识 焊缝检验⑴外观质量检验管道安装 ⑴封闭段下料 ⑵固定口焊接、 检验系统强度、严密性试验: ⑴现场安装质量共检 ⑵技术资料检查 ⑶地下管道系统试压系统冲洗 固定 焊口 防腐 隐蔽 交工验收 ⑴质量验收 ⑵交工资料验收定位放线管沟开挖 管沟验收阀井砌筑管沟回填35.2.1管线施工测量(1). 平面控制a.认真学习图纸,依据设计院、业主和监理确认提供的坐标点进行放线,结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到测量所需各项数据的业内搜集、计算、复核工作。

b.根据业内计算数据,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管道中线的起点、终点、平面折点及直线段控制点,钉中心桩,桩顶钉中心钉。

并在沟槽适当位置设置栓桩。

c.测定中心桩桩号时,用测距仪或钢尺测量中心钉的水平位置,用钢尺丈量时要拉紧伸平。

d.沟槽形成后,用经纬仪把中线及时投测到槽下,钉上中心桩。

(2)管道高程的控制a.用两个高程控制点为一环进行临时水准点测设及校测,其闭合差不大于12L/12mm(L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千米计)。

临时水准点放在稳固的不易被碰到的地方,其间距不大于100m,应经常复测。

b.以两个临时水准点为一环进行施工高程点测设,施工高程点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复测。

c.控制槽底及管道铺设时,沟槽两帮每隔10m用施工高程点测设一对高程控制桩,标明桩号,钉高程钉画上红油漆标志作为控制辅管高程d.井室处设一对高程桩,并标明井室号,其高程下返数标明写清。

(3)沟槽开挖测量a.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法测放管线中线时,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b. 管线中线每1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为10m。

c. 开挖过程中,核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侧放高程控制桩。

d. 沟槽检底后,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仪将地面高程引至槽底。

(4)井室开挖测量: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采用4极坐标法测放井室结构中心位置,根据井室尺寸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5 )管线基础测量:根据检底后管线中心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及高程。

(6)管道安装测量:无压管道和压力管道在敷设安装中,轴线方向位置偏差应在15mm、30mm之间;高程安装偏差为±10mm、±20mm。

(7)根据业主提供的数据,本地的冻土层厚度在1.2米,所以埋地管线的管道上表面应在1.2米以下,加上管径和夯实厚度(800mm),循环水管线素土夯实厚度为300mm,三七灰土夯实厚度为300mm,其它地下管道除素土和三七灰土外还需垫砂处理,垫砂厚度为200mm。

即为开挖的深度,由于老厂地下管线和埋地电缆的深度不明确,局部人工开挖后,再予以确定。

5.2.2槽沟开挖(1)槽沟开挖前工作:管道基础施工结束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成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开槽前要认真调查了解地上地下障碍物,以便开槽时采取妥善加固保护措施,根据业主方提供的现况地下管线图和我公司的现场调查,统计出现况地下管线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槽沟开挖形式:根据设计图中设计管道的规格和施工中业主规定埋置深度以及规范要求来确定沟槽开挖的形式。

a. 槽帮坡度的确定:槽深h<3.0米时,槽帮坡度i为1:0.33;槽深h≥3.0米时,槽帮坡度i为1:0.5;b. 槽底工作面的确定: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情况详见下表:管道一侧的工作面b1管道结构外径D1非金属管道金属管道D1≤500 400 300500<D1≤1000 500 4001000<D1≤1500 600 6001500<D1≤3000 800 8005c.沟槽断面形式(见下图)(3)开挖方法a.土方开挖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机械与人工开挖,槽底预留20cm由人工清底。

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以防扰动地基。

对于有地下障碍物(现况管缆)的地段由人工开挖,严禁破坏。

b.沟槽开挖尽量按先深后浅顺序进行,以利排水。

c.挖槽土方处置,按现场暂存、场外暂存、外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开槽土方凡适宜回填的土选择妥善位置进行堆放,但不得覆盖测量等标注,均暂存于现场用于沟槽回填。

回填土施工前制定合理土方调配计划,作好土方平衡少土方外运及现场土方调运。

d.开槽后要对基地做钎探,按地勘要求执行,遇局部地基问题,如墓穴、枯井、废弃构筑物等应及时通知设计并会同有关人员现场共同协商处理意见,不得擅自处理。

e.当管沟开挖土质出现容易坍塌土质时,要及时用模板或钢架板进行支护,防止塌方事故出现。

f.开挖出的多余土石方应及时运出,运至总承包单位指定的弃土点或堆土点,回填用土方就地堆放在距管沟边缘0.5米以外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

6g.开挖到设计标高经自检符合设计要求后,通知总承包、监理及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2.3 基础夯实a.将土找平后用平板振动夯夯实,要求基础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宽度、压实度须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下管。

b.管道的支墩与锚定结构,要在管道铺设后试压前施工;管道支墩、管枕,不得直接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且管墩同原状土紧密接触。

5.3钢管敷设安装5.3.1管道敷设一般规定5.3.1.1预制前仔细核对管道平面布置图,核对埋地管道甩头的规格及位置是否与地上工艺管道相符。

5.3.1.2管道敷设前,管沟验槽合格并清理完毕;管子、管件及阀门等已经按设计要求核对无误,内部已经清理干净,无杂物。

安装时按先自流后压力流,先大管径后小管径,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

5.3.1.3管沟暂时不具备条件时或管子预组对时,可将管子沿管沟排布于沟壁两侧。

成堆放置的管子要限制堆叠层数,并垫置平稳。

5.3.1.4做好防腐层的管子或非金属管材在吊运及下沟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5.3.1.5稳管时,管子中心线必须对准管道轴线控制桩;稳好的管子必须检查其坐标、标高和坡度。

管底应与管基紧密接触。

5.3.1.6管道接口处应挖工作坑。

5.3.1.7管道穿墙或穿基础时,应设预留孔或预埋套管,预留孔或预埋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接口。

5.3.1.8管道敷设中断时,应将管口封闭。

5.3.1.9当接口法兰埋地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