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感冒【类证鉴别】a)风温(大叶性肺炎):初起与风热感冒相似,但病势急骤,寒战发热,汗出后热势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证候。
b)时行感冒:病情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广泛传染性、流行性。
【辨证论治】a)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b)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c)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d)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e)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诱因,起病急缓,寒热轻重,汗出,咽痛痒与否,头痛身重否,咳嗽咳痰否,痰的量色质,鼻塞流涕否,涕清or黄,口干与否,渴喜冷or热,二便情况,胃纳。
b)体检——体温、鼻、口腔、咽扁、心肺、分泌物色质气味、舌脉。
【辅检】血常规、胸片、必要时心电图、脑脊液等。
咳嗽【类证鉴别】a)喘证:病机同为肺气上逆。
咳嗽特征为气逆有声,咯吐痰液;喘证特征为呼吸急促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b)肺痨:均有咳嗽。
但肺痨有传染性,尚有咳血、潮热、盗汗、消瘦等特点。
【辨证论治】外感or内伤a)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加减b)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c)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凉燥——杏苏散)d)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e)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f)肝火犯肺——清肺泄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g)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h)肺气虚寒——补气温肺,止咳化痰;温肺汤加减【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本次,整个病程);诱因;主症特点:①是否伴发寒热,汗出,头痛身重,鼻塞流涕等表证,涕清or黄,②咽痛痒与否,③咳嗽声音、节律、时间,痰量色质味,加重缓解因素,④口干与否,渴喜冷or热,⑤痰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⑥二便情况,胃纳,其它伴随症状(神疲、面白、畏风等);年龄,既往史(结核史),过敏史,个人史(吸烟史),家族史。
b)体检——体温、眼结膜、鼻、口腔、咽扁、心肺、分泌物色质气味、舌脉。
【辅检】血常规、血沉、痰涂片培养、胸片、必要时CT、支气管镜、过敏原检测等。
哮病【类证鉴别】a)喘证:都有呼吸困难。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呼吸气促困难,为一个症状。
b)支饮:多由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嗽气喘为主;哮病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咳或不咳。
【辨证论治】a)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b)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减;c)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d)风痰哮——涤痰利窍,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e)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玉屏风散);f)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或金匮肾气丸。
【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整个病程,此次发病或加重T);诱因;主症特点: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②呼吸困难程度③诱发或加重因素④既往发作情况;伴随症状:①咳嗽(性质、程度)咳痰(色质量),哮鸣否②伴发寒热、头身痛、胸闷胸痛、汗出、乏力、口干喜冷or热、面色、腰酸耳鸣③二便、胃纳;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
b)体检——心肺、分泌物色质气味、舌脉。
【辅检】发作期:血常规、痰涂片培养、胸片、肺功能,严重者血气分析;针对病因嗜酸性粒细胞、IgE、过敏原检测等;缓解期:CT;支气管镜、心电图。
喘证【类证鉴别】气短:短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颉肚。
气短不若喘证呼吸困难之甚,但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辨证论治】a)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b)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c)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d)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e)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f)肺脏虚损——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g)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h)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整个病程,此次发病或加重T);诱因;主症特点: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②呼吸困难程度③诱发或加重因素④既往发作情况;伴随症状:①咳嗽(性质、程度)咳痰(色质量),哮鸣否②伴发寒热、头身痛、胸闷胸痛、汗出、乏力、口干喜冷or热、面色、腰酸耳鸣、发绀、肢肿③二便、胃纳;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
b)体检——心肺、分泌物色质气味、舌脉。
【辅检】胸片、CT、EKG鉴别心源性or肺源性;血常规、血气、必要时B超、支气管镜、结核菌素试验、痰、血培养。
肺痈【类证鉴别】风温:与肺痈初期难鉴别,但肺痈有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
风温经治多在气分而解,亦可转为肺痈。
【辨证论治】大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a)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b)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c)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d)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诱因;主症特点:①寒热(潮热否),咳嗽(性质、程度)咳痰(色质量味),咯血否,胸痛,汗出(盗汗)、乏力、口干喜冷or热,消瘦否;②二便、胃纳;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
b)体检——肺、分泌物色质气味、舌脉。
【辅检】血常规、痰涂片、痰培养、血培养、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片、CT。
肺痨【类证鉴别】a)肺癌:40岁以上,长期吸烟史,无毒性症状,有刺激性咳嗽、明显胸痛和进行性消瘦;X线有特征性改变;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及活检有助鉴别。
b)慢支:年龄大,无中毒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少咯血;痰检无结核菌;X线仅见肺纹理改变,抗炎治疗有效。
c)肺炎球菌肺炎:急起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咯铁锈痰,X线见某一肺段或肺叶均匀一致阴影,WBC、N↑,痰涂片检出肺炎球菌,青霉素有效,病程较短。
d)支扩:慢性咳嗽咳痰和反复咯血史,痰结核菌-,X线可无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CT确诊。
e)肺脓肿:起病较急、发热高、脓痰多,痰中无结核,有多种其他细菌,WBC、N↑,抗生素有效。
【辨证论治】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a)肺阴亏虚——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b)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c)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加减d)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辅检】结核菌检查:确诊最特异的方法,抗酸杆菌阳性基本可确诊、影像学、结核菌素(OT)试验肺胀【辨证论治】a)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b)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c)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d)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e)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全病程,此次发病或加重T);诱因;主症特点: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②呼吸困难程度③诱发或加重因素④既往发作情况;伴随症状:①咳嗽(性质、程度)咳痰(色质量)②伴发寒热、头身痛、胸闷胸痛、汗出、乏力、口干喜冷or 热、面色、腰酸耳鸣、发绀、肢肿③二便、胃纳;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
b)体检——心肺、分泌物色质气味、舌脉。
【辅检】胸片、CT、EKG鉴别心源性or肺源性、肺功能、血气、心超、血常规、血流变、电解质。
胸痹【类证鉴别】胃痛:剑突下胃脘部,局部压痛,疼痛发生与进食有关,持续时间长,胀痛,伴消化道症状;胸痹在胸骨左缘,与饱餐、寒冷,运动,情绪有关,时间短,休息或服药后缓解,常有心悸。
【辨证论治】a)闷痛-气滞、痰浊;刺痛-淤血;绞痛-寒凝、阳虚;灼痛-火热;隐痛-气血、气阴亏虚。
b)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c)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d)血瘀气滞——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血府逐瘀汤e)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活血;左归丸加人参、麦冬、五味子、枣仁、当归、丹参、川芎f)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g)阳气虚衰——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本次发病时间和整个病程时间);诱因;主症特点:胸闷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既往发作及诊治情况;伴随症状:有无心悸、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发热、咳嗽咳痰、消化道症状等;本次发病是否就诊,诊疗经过,检查结果,疗效,症状变化情况;刻下症状,二便、胃纳、睡眠。
b)体检——唇甲、心肺、腹部、舌脉。
【辅检】血常规、EKG、胸片、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超声心动图、血脂、血流变。
心悸【类证鉴别】a)真心痛:心前区或胸后疼痛剧烈为主症,虽常伴心悸,但同时有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等心阳暴脱症状,心悸一般不痛。
b)奔豚:均心悸易惊、烦躁不安;奔豚特点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伴胸闷、头昏目眩等,乃源于小腹的肾脏寒气或肝脏火气上下冲逆所致;心悸主要发自于心本身。
【辨证论治】a)心虚胆怯——镇静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b)气血不足——补气益血,养心安神;归脾汤加减c)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d)心阳虚弱——温阳益气,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e)痰火扰心——化热化痰,镇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味f)风热扰心——疏风清热,通络宁心;银翘散加味g)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加减【病史采集及体检】a)病史——起病时间(本次发病时间和整个病程时间);诱因;主症特点:是否有胸闷痛、气短、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尿少肢肿、发热、晕厥、抽搐、消瘦、出汗;本次发病是否就诊,诊疗经过,检查结果,疗效,症状变化情况;刻下症状,二便、胃纳、睡眠。
既往、过敏、个人、家族史。
b)体检——唇甲、心肺、浮肿、舌脉。
【辅检】EKG、动态心电图,年轻新病行心肌抗体、病毒分离排除病毒心肌炎,病久胸片、心超、心内膜活检、ASO排除慢性器质性心脏病损害,心肌酶谱。
眩晕【类证鉴别】a)中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