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中礼制的体现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中礼制的体现


参考文献:
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
1.华梅《. 服饰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
念和风格。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 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 出版社,2001
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 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
2.张志春《. 中国服饰文化》.北京:中国
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 得较充分,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 制,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纹样
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 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服,十二章
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 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
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 “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 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
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 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 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
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 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 “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与着装惯制是 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 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另外,
古代礼制中重要的一环和核心内容。中国 这时服饰上的纹样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 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
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 造极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 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秦汉以来服
观察视角
XIN KE CHENG XUE XI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中礼制的体现
□滕 娅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在礼乐制度影响下的发展,并结合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从服饰的风格与内容题材、色彩以及 形式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礼制的发展特色及其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
关键词:文化观念 礼制 文化内涵
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 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 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
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 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 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
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 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 称为“白丁” “黔首”。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
一、中国古代服饰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 饰体现着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它带有强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 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 烈的“礼制”的色彩标志。我们只有深入发
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 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始 掘、整理研究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才
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 的标志之一。
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
2.从服饰色彩上表现
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
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 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
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 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从西周
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 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
综上所述,“礼制”在中国古代,已经俨
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 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可以说“礼”在 然僭越精神文明的界限,而成为法权体系
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 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服
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 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
192 新课程学习 2009 -8
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 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
能展现中国服装事业发展中的民族特性和
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
二、礼制促进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 时代特性,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
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 色发展
服装化。
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
1.从服饰纹样题材内容上表现
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 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服饰图纹的普遍性可 纺织出版社,2001
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 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
3.袁杰英《. 中国历代服饰史》.北京:高
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 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 等教育出版社,1994
度。服饰以一种“标志”纹饰的特有形式显 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
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武则天以绣袍 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而明、清
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 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
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 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