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无机化学(1-5章) (朱文祥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4章有机金属化合物-习题答案

中级无机化学(1-5章) (朱文祥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4章有机金属化合物-习题答案

第四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习题答案】
4.1 V(CO)6 不符合,V2(CO)12 符合;Cr(CO)6 符合,Cr(CO)2(η5-Cp)(PPh3) 不符;Fe(CO)5 符合,Fe2(CO)9 符合;Ni(CO)4 符合。
则金属的价电子数一般都不 4.2 这些原子序数为奇数的过渡元素如果生成单核羰基化合物, 符合 EAN 规则,因此都不稳定。如果含有奇数电子的物种彼此通过金属-金属键,变成二 聚体或其他多核羰基化合物,则可以使其价电子数符合 EAN 规则,得到稳定结构。
4.8 以Cr(CO)6的形成为例,Cr(CO)6分子中的σ-成键使Cr原子负电荷增加,配体CO
电荷增加,有利于σ-键的形成。协同成键作用就是指σ-成键作用有利于π-成键作用,而
− + 是同结构等电子体系,具有八面体几何结构,中 、Cr(CO)6、Mn(CO) 6 4.9 V(CO) 6
心金属含有 3d6电子。在M—CO键中,既存在σ—配键,又存在dπ—pπ*反馈键。假设σ—配 键的强度相同,那么M—CO中dπ—pπ*反馈键的强弱决定于M上 3d电子的可给予性。在上述 系列中,从Mn+上移走负电荷最困难,从V 上移走负电荷最容易,因此M—CO中dπ—pπ*
57
Hale Waihona Puke .k hdFe(CO)5 +3NaOH
乙醇
Na[HFe(CO)4] + Na2CO3 + H2O Fe3(CO)12 +3Mn(OH)2 + 3NaOH
aw .
+ CO
co
m
此υCO升高。 (3)在配合物中加入一个负电荷使M上负电荷增加,使OC-M键的反馈作用增强,因 此υCO降低。
4.16 如果按照EAN规则,V的最简单的羰基化合物应该是二聚体V2(CO)12,但是在该结 构中,V的配位数达到 7,空间位阻大,配体间的排斥作用使它实际上是不稳定的。
ww w
负电荷减少,这有利于形成反馈π-键;反馈π-键的形成使Cr原子负电荷减少,配体CO负
.k hd
aw .
co
m
反馈π键。σ-成键作用使M原子负电荷增加,配体负电荷减少,这有利于形成反馈π-键;
55
CO CO OC OC OC O C CO CO CO OC OC C O CO OC CO Ru CO CO CO OC Rh OC OC O C CO Rh Rh CO OC CO CO CO

2Mn(CO)5I THF + CO MoI(CO)5 (2) Mo(CO)6 + I H2O + K2CO3 + H2O (3) Fe(CO)5 + 3KOH K[HFe(CO)4]
(1) Mn2(CO)10 + I2
后 答


4.13
ww w
Ni(PCl3)(CO)3
4.14 简单的羰合酸根离子:[Cr(CO)5]2 ,Cr氧化态为-2;[Mn(CO)5] ,Mn 氧化态
后 答
(η6-C6H6)2Cr:6×2+6=18,符合 18 电子规则

(η5-C5H5)2Mn:6×2+5=17,不符合 18 电子规则

Ni(CO)4:10+8=18,符合 18 电子规则
ww w
.k hd
aw .
4.3 镧系元素类似于碱土金属,其原子缺 d 电子,不易与配体 CO 形成 σ-π 键,所以不易
co
m
54
4.6 (1)二茂铁鎓离子(η5-C5H5)2Fe+的EAN为 17,得到一个电子的还原产物符合EAN 规则,因此其表现出强氧化性。 (2)19 电子的Co(η5-Cp)2的氧化产物符合EAN规则,所以其可表现出强还原性。 (3)二茂镍跟一氧化氮气体反应生成的产物(η5-C5H5)Ni(NO)符合EAN规则,所 以反应易于发生。
4.17 Mn2(CO)10只在 2 044~1 980 cm 1范围内产生伸缩振动吸收,表明其结构中只含有端

式CO配体。Co2(CO)8在 2 071~2 022 cm 1的振动带表明其含有端式CO配体,1 860 cm


OC OC OC
CO
Mn
Mn
CO CO
OC OC
Co
aw .
Co C O
4.7 在CO分子中,C上有一孤对电子占据σn(p)即 3σ轨道,为HOMO;O上有一孤对电子 占据σn(s)即 1σ轨道,为内层占据轨道。CO分子中还有 2 个空的反键π*轨道,为LUMO。 CO分子可用 3σ(HOMO)与M形成σ-配键,用 2π(LUMO)接受金属的d 电子形成d-π
反馈π-键的形成使M原子负电荷减少,配体负电荷增加,反过来有利于σ-键的形成,两者 相辅相成,最后达到稳定的状态。


380 K
ww w
2Co(H2O)4(Ac)2 + 8(CH3CO)2O + 8CO +2H2 → Co2(CO)8 + 20HAc
Fe
+ 5CO
2 MPa 250℃
Fe(CO)5:黄色液体,b.p. 103 ℃ (2)由水合硫酸钴制Co2(CO)8
.k hd
(2)还原羰基化法(还原剂有Na、Mg、Al等活泼金属,三烷基铝R3Al,CO+H2和CO

(CO) NCl3无d轨道, 与金属的成键方式与CO 不同, 因而不能顺利置换出Ni (CO) 4中的CO。
4中的CO。而PCl5中无σ孤对电子,无法配位,所以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4.20 因为 CO 是一个很好的 π—酸配位体,它可以接受金属原子的 d 电子,有效分散金属原 子上过分集中的负电荷,通过形成 σ—π 键使零价金属甚至负价金属羰基化合物稳定存在。
形成羰基化合物。
4.4 Fe(CO)5:8+10=18,符合 18 电子规则
Co(CO)4:9+8=17,不符合 18 电子规则
(7×2+2×10+1×2)/2=18,符合 18 电子规则 Mn2(CO)10:
HCo(CO)4:1+9+8=18,符合 18 电子规则
+ :6+6+2×3=18,符合 18 电子规则 (η7-C7H7)Mo(CO) 3


.k hd
aw .
CO CO CO
co
m
4.22 相同之处为乙烯和 CO 都是以 σ-键和反馈 π-键与中心金属结合,并且形成反馈 π-
59
4.25 GeO2 + 4HCl → GeCl4 + 2H2O
84 ℃蒸馏得GeCl4 161 ℃蒸馏得Ge(C2H5)4
Li4(C2H5)4 + GeCl4 → 4LiCl + Ge(C2H5)4
4.21 CN 、N2等小分子与CO是等电子体,NO与CO是准等电子体,它们的电子结构与CO类 似,因此在形成配合物时表现出与CO相似的配位性质。

不同之处在于形成 σ-键两种配体所用电子, 乙烯配体用的是 键所用配体轨道都是 π*轨道。 C=C 双键中的 π 电子,而 CO 分子用的是 C 原子的孤对电子。
Fe
Fe
CO
Ru
CO
Ru
CO
CO
Rh
OC
Fe2(CO)9
Ru3(CO)12
Rh4(CO)12
4.11 二元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化合、还原羰基化作用以及热(或光)分解 反应等。
2Co(s) + 8CO(g)
3.5 MPa
Co2(CO)8(s)
橙色固体,m.p. 51℃
等。金属源可以是金属盐,也可以是金属配合物)
4.26 实验室中通过卤代烷与金属镁在干燥乙醚中反应制备格氏试剂,通常需加入痕量碘作 引发剂: Mg(s) + RX(乙醚) → RMgX(乙醚)
- -
为-1。 卤素羰基化合物:Mn(CO)5Cl ,Mn氧化态为+1;Fe(CO)4Br2,Fe 氧化态为+2。
4.15 (1)三乙基胺没有形成反馈π键的能力,其对M的σ-给予作用增加M上的负电荷,使 OC-M键的反馈作用增强,因此υCO降低。 (2)在配合物中加入一个正电荷使M上负电荷减少,使OC-M键的反馈作用减弱,因
4.18 (1)游离CO的υCO为 2143 cm 1,Mo(CO)6中所有CO均为端梢式结合,所以υCO为 2
子密度按Fe2 、Co 、Ni0的顺序减小,所以形成反馈π键的能力按此顺序依次减弱,υCO按此 顺序依次增加。 (3)[V(CO)6] 与V(CO)6中σ—配键强度差不多,但是前者反馈π键强于后者,即 V-C键的强度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前者键长小于后者。
Mn2(CO)10:黄色固体,m.p. 154 ℃ (5)由Fe(CO)5 制Fe3(CO)12
MnCO3
+ 2NaCl
+ nH2O + 2H2O
Mn2(CO)10 +2CO2
+3MnO2 + 3H2O 3Na[HFe(CO04]
Fe3(CO)12:黑色固体,140 ℃分解
(4) Ni(CO)4 + PCl3
4.23 LiCo3(CO)10分子应该表示为K [Co3(CO)10] 。2 080~2 000、1 850、1 600 cm 13
+ - -

具有最高对称性,其最合理结构为:


后 答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ww w
个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表明分子中存在端式、边桥式、面桥式CO,假设[Co3(CO)10]
Fe(CO)5
aw .
150℃
CoSO4.nH2O 2CoCO3 +
+ NaHCO3 2H2 + 8C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