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内容●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意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有关说明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意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重要作用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注销户口、殡葬的依据保险、遗产、诉讼的法律依据。
●死亡登记工作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死因统计的原始记录●国际标准化的要求。
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我国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我国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简称《死亡证》,共分四联。
●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计算机录入,由出证单位直接报送至所在县(区)疾控机构;●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死亡医学证明书省市区(县)街道(乡)编号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第Ⅰ部分__ 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要求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这是每例死亡必须填写的内容。
•第Ⅰ部分不需要报告临死的方式,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多脏器衰竭综合征等。
•填写在(a)行的是直接造成死亡的严重疾病、损伤或并发症等。
•从(b) 行起应填写可能引起(a)行或上一行情况的更早的原因,直至填写到最早的原因为止,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顺序,即(c)行引起(b)行、(b)行引起(a)行。
第Ⅱ部分__促进死亡的原因•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第Ⅱ部分报告的情况与第Ⅰ部分报告的情况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而促进了死亡。
•第Ⅱ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可以不填。
•发病至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每个情况从发生到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不能提供的话,也可以不填。
例1某人患慢支20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前演变成肺气肿,5年前引起肺心症,最后因肺心病死亡。
I (a) 肺心病5年(b) 肺气肿10年(c) 慢支20年例2某男性患者,54岁,患慢性十二指肠溃疡4年,1周前因该病引起穿孔而施行手术,术后继发腹膜炎,3天后死亡。
还患冠心病已10年。
I (a)继发腹膜炎(b)十二指肠手术(c)十二指肠溃疡II 冠心病例3某男服安眠药自杀,他还患肺癌。
I (a) 安眠药中毒(b)自杀II 肺癌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第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C) 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死亡原因1967年,第二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对将记入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做如下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定义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有关信息得以记录,而证明人不得自行选入某些情况而摒弃其他情况。
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根本死亡原因从防止死亡的观点出发,有必要去中断可能致死事件的链条或某个环节治愈病人。
最有效的公共卫生目的是阻止加速死亡原因起作用。
为此目的,根本原因被定义为“(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最早发生的疾病引起其他疾病导致死亡,有因果关系的那个最早的疾病就是根本死亡原因。
●就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在,发生及发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并最终导致死亡。
填写要求●死亡证明书的填写基本要求●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死亡证明书的填写基本要求1. 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 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3.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 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
5. 死亡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6. 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确定死因。
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1. 医学证明书编号:由公安和卫生部门统一编号。
2. 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
现住址: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寨。
3. 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为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尚未起名者可记录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以备调查。
4. 性别:填男或女。
5. 民族:按汉、回、壮、维吾尔、藏、白族等填写。
6. 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具体的工作。
不符要求的填写如:工人、干部、操作工或退休。
7. 身份证编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注意与出生日期保持一致。
8. 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
9. 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
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
10.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
11. 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
12. 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一出生年份。
未满l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
13. 死亡地点:按死亡证明书上的5种情况填写。
14. 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它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
15. 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
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1.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第I部分:是《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
①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②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③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a)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
④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
⑤不要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形。
应尽量避免以下填写内容:呼吸衰竭J96.9 来院已死R99循环衰竭R57.9 猝死R96.0呼吸循环衰竭J96.9 酸碱失衡E87.4多脏器衰竭R99 电解质紊乱E87.8全身衰竭R53 肺性脑病G93.1不明R99 肺部感染J98.4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第II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①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I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②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2.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时间单位为:分、小时、天、周、月或年),如询问不清,可以不填。
3.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
4.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5.住院号:未住院就诊者不填;6.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7.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8.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如来院已死,由诊治该死亡者的医生填写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病历摘要和家属提供情况;内容应包括:①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等。
②发病时间;③诊断单位;④诊断依据;⑤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
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
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3.与死者的关系:指受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亲属或邻里同事等关系;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电话号码: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诊断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
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凋查时间。
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1.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指ICD—10,采用4位数编码;2.统计分类号:指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总表的分类号(如卫统8表)有关各类疾病的具体说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精神疾患•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孕产妇情况•先天异常•新生儿病•诊断不明•损伤中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类•应尽量报告疾病的性质(急性、慢性)、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结核性脑膜炎,急性阿米巴痢疾,志贺菌性痢疾等.•痢疾:应填写其性质和病原体•腹泻、胃肠炎:应明确指出有无传染性•破伤风:应尽量报告引起损伤的原因•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原因•病毒性肝炎:具体填写肝炎的性质和分型肿瘤•对于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则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并同时报告原发部位。
•当一个以上的原发部位时,应将最重要的原发部位首先报告。
如果有关肿瘤形态学的诊断,也应同时报告。
•肠道恶性肿瘤:应详细报告具体部位•子宫恶性肿瘤:要区别宫颈、子宫体•胆管恶性肿瘤:要区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脑瘤:尽量区别“良性、恶性”或组织形态学的情况•白血病:注意填写急性、慢性等情况以及形态学情况。
精神疾患•精神疾患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作出,一般医务人员不宜轻易下诊断。
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痴呆和少年儿童的多动症等,都需要有专业诊断。
•大量饮酒后突然死亡:需排除酒瘾综合征和意外酒精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应报告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
•心脏病:详细报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及其原因。
•脑血管病:应报告准确的疾病诊断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应填写疾病的性质、部位、病原体及其他致病的原因。
•肺炎:特别注意对新生儿和老年人肺炎的准确诊断和报告。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常常引起肺心病而死亡,应同时报告。
•外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应同时报告致病因子如尘肺、有机物、化学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