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四、次寻方证最难对, 沥血呕心功乃成。

张仲景:“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孙思邈:“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 易知。” 柯琴:“仲景之方因证而设,非因经而设,见此证便与 此方,是仲景活法。” 徐灵胎:“此书非仲景依经立方之书”、“不类经而类 方”、“见症施治,与仲景意,无不吻合”。 吉益东洞:“《伤寒论》惟方与证耳。” 刘渡舟:(方证)“乃是《伤寒论》的核心,也是打开 大门的一把钥匙。” 胡熙恕:“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李可:
“病可以有千种万种,病机则不 出六经八纲之范围。” “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 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胡熙恕:“六经来自八纲,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具体 实施” 胡氏认为: 《伤寒论》六经实质: 病性:阴、阳(寒、热、虚、实) 病位:表、里、半表半里 表:表阳、表阴 里:里阳、里阴 半表半里:半表半里阳、半表半里阴 (注意:病位=病邪反应部位≠病灶) 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各有阴阳之病性,三而二之为六, 此六经之由来。

表证 表阳证 太阳证
麻黄汤、桂枝汤
表阴证 少阴证
麻附辛汤、麻附草汤
里证 里阳证 里阴证
阳明证
白虎汤、三承气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太阴证
理中汤、四逆汤、走马汤、白散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证
小柴胡汤、四逆散
半表半里阴证 厥阴证
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先辨六经定主向, 阴阳表里虚实清。

六经提纲是辨清六经之重要依据。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胃家实;身热,汗自出,不恶寒 反恶热。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 不欲食,食则吐蛔。
1、经络说:宋· 朱肱(《类证活人书》)提出以经络循 行之路辨六经病证。 2、脏腑说:清· 钱潢(《伤寒溯源集》)对六经病以脏 腑、三焦进行阐发。 3、气化说:清·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以《内经》 的“开阖枢”和“标本中见”的气化理论,来解释六经。 4、六部说:明·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把人体分成六 部以解六经。 5、地面说:清·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认为“仲景 之六经,是经六个地面”。 6、其它:祝味菊阶段说、陆渊雷症候群说、俞根初形层 说、何廉臣三焦说,以及现代的病理层次说、阴阳胜复 说、综合体质说、系统说等,不下数十种解说法。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
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根本,就在于辨方证,抓 住了方证,就等于抓住了六经辨证的精髓。 如何辨方证?辨方证关键在于抓主证。 抓主证,要与“主诉”进行区别。
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证候。 主诉:是病人来诊时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和体征及发病时间。

有时主诉和主证是重叠的,但更多情况下,特别 是对皮肤病的辩证中,主诉和主证并不重叠。 《伤寒论》条文中对主证有高度的概括 ,所以必 须熟悉《伤寒论》条文,达到熟烂于胸,脱口而 出,才能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六经与八纲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清· 江笔花:“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 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 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辨 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此阴阳而已。” ( 《表里虚实寒热辨》) 明· 方隅《医林绳墨· 卷一· 伤寒又论》: “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 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 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 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 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 撩然手胸中也。” 此首将伤寒六经归入八纲辨证的范畴。

一、欲取经方治皮病, 《伤寒》仲景未言明。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 之。”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 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二、若能窥得长沙趣, 取道六经功效宏。

《伤寒论》中本无“六经”之名。 宋· 朱肱在其《类证活人书》中首次将《伤 寒论》三阴三阳称为“六经” 。 “六经”为对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概括。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阴阳之三 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用也。”

六经实质,大致有以下学说:

太阳病——桂枝汤方证



慢性荨麻疹 谭xx,女性,21岁。初诊09年7月13日。荨麻疹2月。 外院中西药治疗未改善。仍每日起风团,瘙痒。怕冷 恶风,时汗出,口中和,伴嗳气,舌淡润,苔白,脉 浮缓。 桂枝10g,白芍10g,大枣30g,炙草6g,路路通15g, 防风10g,苍术10g,茯苓15g,生姜10g。4剂。 风团瘙痒减,仍嗳气。去路路通、防风,加厚朴10g, 陈皮10g,炒枳壳5g。5剂。嗳气好很多,风团瘙痒稍 反复,去茯苓,加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5 剂。风团瘙痒基本不作,再予7剂巩固。
六经实质?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恽铁樵《伤寒论研究》: “《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 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 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我辈于六经不了了,在最初时尚耿耿于心, 稍久渐渐淡忘。及为人治病稍久,则不复措意。 岂但不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以为了解。偶值 后辈问难,方且多为遁辞曲说,卒至人我皆堕五 里雾中。此即所谓‘良医不能以其术授人’也。 此中情形,不可谓非自欺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