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现代胸腔镜手术的开展为外科医师提供了新的解除患者病痛的手段,胸腔镜手术需采用双腔导管插管施行单侧肺通气,因此对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视胸腔镜手术(V ATS)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现将40例胸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6~75岁,体重45~72 kg,ASA均为Ⅰ~Ⅲ级,其中肺大泡破裂行肺大泡切除修补术31例,肺包裹性积液清理术9例,肺压缩比例40%~90%,肺大泡破裂患者术前已行胸腔闭式引流并且各项常规化验检查正常,肺包裹性积液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等。

两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平均手术时间72分钟。

1.2 麻醉方法: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

诱导前全部患者均用面罩给氧5分钟后,咪唑安定2~4 mg、依托咪酯0.2~0.3 mg/kg、利多卡因1~2 mg/kg、芬太尼2 μg/kg、司可林2 mg/kg静脉注射。

诱导过程中手法低潮气量控制呼吸。

置入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后听诊定位固定,其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者2例,设定潮气量(VT)350~550 ml,呼吸频率(RR)12~14次/分钟。

麻醉维持,静脉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少量吸入异氟醚,间断注入万可松或卡肌宁,维持麻醉足够深度。

手术开始后行单肺通气,术中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手术结束前下胸腔闭式引流行双肺通气。

此时行术后镇痛,肋间神经阻滞6例,静脉自控镇痛(PCIA)6例,肋间神经阻滞辅助于PCIA 28例。

2 监测与结果
全部患者持续监测ECG、血压(BP)、心率(HR)、RR、VT、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力(PAW),间断进行血气分析。

结果:BP、HR 与术前对比基本稳定,麻醉诱导期间SpO2 98%,置管后及术中SpO2 99%,在术毕拔管后SpO2>96%。

单肺通气PAW 18~22 cmHO2,PET-CO2 30~33 mmHg,血气分析正常。

术后镇痛肋间神经阻滞辅助于PCIA效果满意。

3 讨论
肺大泡患者常合并气胸和肺包裹性积液,是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行V ATS 要求手术野充分显露及术侧肺安静,故应采用全身麻醉,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以使术侧肺萎陷,肺野安静以便手术操作。

笔者体会:(1)气胸患者术前应行术侧胸腔闭式引流,如果未行胸腔闭式引流,麻醉诱导前应于患侧第二肋间粗针头排气,麻醉诱导时要力求平稳,维持较低气道压,避免呛咳,屏气等可致肺内压增高的因素,以避免发生张力性气胸,严重的循环抑制。

(2)双腔管的成功定位是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定位不良是单肺通气时严重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确保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位置准确到位,必要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左右肺分隔确切。

当患者翻身固定体位后,为防止导管移位,应重新听诊确定,调整导管位置。

(3)术中常规监测NIBP,HR,ECG,SpO2,PET-CO2,有条件必要时监测有创血压,做动脉血气分析。

(4)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单肺通气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肺内分流,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应吸入纯氧,VT 8~10 ml/kg,f 14~18次/分,根据SpO2,PETCO2及气道压力进行调整,必须密切注意SpO2的变化,以保证患者体内的正常供氧,术中如出现低氧血症,SpO2<90%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当气道压力较高时,可能为双腔管位置改变或气管内分泌物较多造成气道不畅所致,应及时吸痰及调整导管到位,适当调整呼吸参数,如增加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增大吸呼比,使用PEEP等仍无改善时,可向术侧支气管导管吹入 2 L/min的纯氧,或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进行术侧低流量高频通气,低氧血症多可改善,如经上述处理低氧血症仍未改善者,应改为双肺通气。

(5)积极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单肺通气时气体交换不足,肺内分流常导致低氧血症,麻醉中应认真吸痰,间断低压缓慢膨肺,注意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诱发肺水肿,术中应控制输液不可过多过快,可使用速尿、糖皮质激素等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6)术后疼痛可使患者潮气量减小,呼吸频率加快,并抑制自发深吸气,加重肺泡通气不足,疼痛还可抑制患者的咳嗽反射,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严重者足以产生肺段或肺叶不张,因此术后充分的止痛是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一般认为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远不如开胸手术者严重,但胸腔镜手术后患者仍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尤其是在术后数小时内。

因此胸腔镜手术后仍需给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措施。

术后镇痛方法包括局部浸润、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患者自控镇痛等。

笔者认为术后镇痛应用肋间神经阻滞辅助于PCIA的方法效果满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