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 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供过于求。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 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造 成虚假繁荣
3)政策原因: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 4)直接原因(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
3、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广: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时间长:1929-1933
破坏性强:工业下降1/3 、贸易减少2/3、失业3000万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
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 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 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挖 灌 渠
1936
年 竣 工 的 克 林 奇 诺 里 斯 坎
田 纳 西 水 利 工 程 中 的 水 坎
三、凯恩斯主义
背景: 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内容: 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影响:
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 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 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 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 评。请问:你是批评罗斯福的农 业政策呢,还是赞同?为什么?
炉边谈话
罗斯福借助广播这个 当时最先进且最普及的传 媒工具,以围坐在壁炉边 与家人、朋友聊天的形式 发表谈话。”这样的“炉 边谈话”吸引了全美国人 民。他每次都以谈话式的 “我的朋友们”开头,用 平和轻松的语调及时把大 政方针传达给听众。他将 “炉边谈话”看成是潜移 默化地实施舆论导向的极 佳载体。罗斯福总统的炉 边讲话都像给人们注射了 一支镇静剂,帮助当时的 人们渡过了一道道难关。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 署,耗资105亿元,建了 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 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 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 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 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作用:
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 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 定。
3、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 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 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参加纽约州长竞选时,他就 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 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 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1962年美国历史学家投票排列的总统名次中,富兰克 林· 罗斯福被列为第三,仅次于华盛顿和林肯。
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故事二
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
西,可这位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 今天该我妹妹!” 这是发生在美国三十年代初一所小学教室里的一个场景。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 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 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
千百万失业者的生活不能只靠政府来解决,那样做 只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失业者的生活及就业问题的 最终解决要靠社会上成千上万的工厂和农场来容纳来解决, 要想让工厂和农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必须让工厂主和 农场主赚钱,要想让他们赚钱,就必须使商品价格上涨,所 以就必须减少商品的数量,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否则会造成 更多的工场主和农场主破产。罗斯福正是站在整个国民经济 宏观调整角度,让农民减耕、宰畜,从而减少生产盲目扩大 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的降低,逐渐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状 况逐渐好转。但是减耕的实际损失转嫁给了消费者,在减耕 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大农场主,。当千百万人食不果腹的 时候,却大量毁掉农产品,连下令这样做的美国农业部长亨 利·华莱士也说,“毁掉正在生长的庄稼,这完全违背人类 最健全的本性。”这种人为破坏生产力的做法受到各界的批 评,1936年高等法院宣布此法令无效。
第15课
教学目标:
大萧条与罗斯福政
1、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 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2、 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 机的形式虽不同,但是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罗 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 通过引导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 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追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主义 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的资本主 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认为市场机制 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 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 费。因此,管得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结果是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新政的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着眼点) 作用:恢复了银行与金融正常秩序,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 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 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 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 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4、实质: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
5. 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缓和社会矛盾。
5、影响:
积极影响: (1)取得显著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 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 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3) 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 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 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的新时代。 局限性: 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 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社会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 愤怒的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 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 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1945) ;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 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 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 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 狮子”和”狐狸”
1929年10月24 日的华尔街。街 上的人们像热窝 上的蚂蚁。当天 有11个金融家自 杀了。这一天被 称为“黑色星期 四”。
无家可归的人
大萧条
求职的失业者
手足无措 的普通百姓
荒芜的农田
故事一
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
作用:规范了工业生产,减少了盲目生产,消除生 产过剩;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 了阶级矛盾,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调节农业生产
作用:减少了农产品过剩,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保 障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美国有一年失业率很高。 一个人 工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一天他在 街上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地的 楼上掉了下来。他急忙跑到工头那儿 问:“那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可 以接替吗?”工头说:“不行,他的 工作已经有人接替了。”“谁 呀?”“就是把他推下来的那个人 呗。” 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一种什么现象? 发生在什么时候?
(是资本主义世Biblioteka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联系所学想一下:1929年,由美 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很快波及 到全世界?
①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 国经济波动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 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 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 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 质。因其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 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 和“狐狸”。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 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身残志坚 爱国为民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 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 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 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 还是政府大模模兴建工程的方式? 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 见?
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能达到的效果有: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 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 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那些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 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 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