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检查 PPT
(二)湿度与出汗
皮肤湿润多汗者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 发热的退热期、风湿病及结核病活动期; 皮肤冰冷而潮湿者见于周围循环衰竭; 皮肤异常干燥者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严 重脱水及粘液性水肿等。
(三)弹性
皮肤的弹性(elasticity)与年龄、营养状态、 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液体量多少有关。儿童青 年人皮肤有弹性,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皮下 脂肪减少则弹性较差。 检查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将手背或前臂皮肤提 起后放松,正常人皮肤富有弹性,在放手后, 皮肤皱折迅速展平,恢复原状。弹性减弱时, 皱折展平缓慢。重度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疾病、 严重脱水者皮肤弹性显著减退或完全消失。
角弓反张位
九、姿势与步态
健康人躯干端正,动作自如,步态稳 健。在某些疾病时,可引起异常的姿势 与步态,如脊柱、四肢疾病患者因病变 或疼痛而弯腰或跛行。 常见的典型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 步态、偏瘫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 步态、跨阈步态、剪刀式步态、间歇性 破行。
跨阈步态 剪刀步态
慌张步态
(七)蜘蛛痣与肝掌
蜘蛛痣(spider angioma)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及
许多向外放散的细小血管形成,形状如蜘蛛而得名。
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毫米不等,如按压中心红斑,则其周 围毛细血管退色,移去压力后即复原。 通常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手、面颈部、前胸部及 肩部等处。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灭能减弱有关。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有时也见于妊娠期妇女及健 康人。
慢性肝病病人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 称为肝掌,临床意义与蜘蛛痣相同。
(八)水肿
水肿(edema)是皮下组织的细胞内或组织间 隙液体潴留过多所致。 根据水肿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仅见于皮下组织疏松部或下垂部位,如眼睑、 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 组织轻度凹陷,并平复较快。 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肿胀,指压后可出现明 显或较深的凹陷,并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垂部位的皮肤紧张发 亮,甚至液体可随创口渗出,此外在胸腔、腹腔亦 见有积液。
(三)脉搏 (四)血压
(四)、发育与体形
发育状况的判断 发育正常与否,根据年龄、性别、 智能和身高、体重、第二性征之间关系 是否相称;头颅大 小、颈、胸、腹、 关节、四肢有无畸形来衡量,一般分发 育正常与不正常两类。
(四)、发育与体型
一般判断成人正常发育的指标:
头部长度=1/7~1/8身高 胸围=1/2身高 两手距=身高 坐高=下肢长度
性别一般根据性征特点辨别。性别不易 准确辨认的需作专科检查和细胞染色体 核型分析方能确定。 性别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如:甲型血友病多见于男性,女性罕见 甲状腺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 于女性。
二、年龄(age)
年龄的判断:问诊、观察(皮肤的弹性 与光泽、面部与颈部皮肤皱纹、肌肉状 态、毛发的颜色与分布、牙齿状况等)。 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事项:
1.将体温计汞柱甩降35℃以下。 2.移去影响局部温度的物品。 3.消瘦、病情危重及神智障碍患者不能 夹紧体温计时,需协助夹紧。
(二)呼吸
正常人呼吸节律均匀、浅深适宜、平静 呼吸时,每分钟16~20次,呼吸与脉搏 的比例为1:4。新生儿呼吸较快,每分 钟约44次,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正常 人在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 时呼吸增快,休息睡眠时减少。检查呼 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
七、面容与表情
健康人面色红润表情自然、患者病后可 出现某些病态,面容与表情常反映病人 的精神状态与病情程度。某些疾病常具 有特殊面容与表情、对疾病诊断有一定 帮助。
七、面容与表情
临床上常见的典型面容: 急性面容 慢性面容 贫血面容 甲状腺机能亢进面容 粘液水肿面容
返回
返回
五、营养
营养状态是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 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断,大致可分为良好、 中等与不良三种。 良好 精神饱满,皮肤有光泽,皮下脂肪丰满 而有弹性,粘膜红润,肌肉结实有力,毛发指 甲有光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平坦。 不良 精神萎糜,皮肤干燥无光泽,皮下脂肪 菲薄无弹性,粘膜苍白,肌肉松驰无力毛发稀 少、指甲粗糙无光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 中等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四)皮疹
常见的皮疹:
玫瑰疹(roseola)直径2~3mm的淡红色的斑疹, 压之退色,多发生在胸腹部皮肤,分批出现,持续 3~5天消退,常见于伤寒。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皮肤暂时性的水 肿隆起,形状大小不等,发生快,消退亦快,有瘙 痒和灼痛感,见于各种异性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 所引起。
(五)脱屑
皮肤脱屑(desquamation)正常皮肤表 层不断角化和更新可有少量皮肤脱屑。 大量脱屑则为异常疾病所致。如:
麻疹可有米糠样脱屑 猩红热有片状脱屑 银屑病有银白色鳞状脱屑
(六)出血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是常见的皮肤病变。出 血程度与面积视不同疾病而异。 出血点(petechia):出血直径小于2mm 紫癜(purpura):直径3~5mm 瘀斑(ecchymosis):直径5mm以上 血肿(hematoma):血液溢出于血管外, 使该部皮肤隆起 皮肤粘膜出血见于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血友病、白血病)、严重感染(败血症、 流脑)、维生素丙缺乏或创伤。
(二)检查顺序、方法及内容
检查淋巴结时,一定要按顺序进行,以 免遗漏。 一般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
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 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 腹股沟→腘窝
淋巴结检查方法
耳前
耳后
颌下
锁骨上
淋巴结检查方法
腹股沟 颈前
颏下
滑车上
淋巴结检查方法
枕骨下
腋窝 腋窝
检查内容(记录内容) (1)部位 (4)硬度 (7)红肿 (2)大小 (5)压痛 (8)瘘管 (3)数目 (6)活动度 (9)疤痕
第三节 淋巴结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临床上一般只能检 查身体各种表浅的淋巴结。健康人表浅 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2~0.5cm之间, 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 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
(一)表浅淋巴结分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浅淋巴结呈组群分布,每一组群 淋巴结接受一定部位的淋巴液。当身体 某部位发生炎症或癌肿时,微生物或癌 细胞可沿淋巴管蔓延,到达该器官或该 部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压痛, 因而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能自己随意调整体位及移动肢体位置, 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人。
强迫体位
病人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而被迫采取一 定的体位。常见的强迫体位有以下几种: (1)强迫仰卧位 (2)强迫俯卧位 (3)强迫侧卧位 (4)强迫坐位(端坐呼吸orthopnea)
强迫体位
(5)强迫蹲位(squatting) (6)角弓反张位(opisthotonos) (7)强迫停立位 (8)辗转体位
六、意识状态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 环境的反应状态。正常人意识清晰、反 应敏锐准确、思维合理,语言清晰、表 达能力正常;凡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 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此种状 态称为意识障碍(distarbance of consciousnsess)。根据意识障碍的程 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 迷等。
八、体位
不同的疾病及意识状态使患者主动或 被动地采取不同的体位(position )。根 据不同体位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 意义。常见有:自动体位、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
自动体位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型患者 或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也有部分患者 病情虽严重而体位仍不受限制。
被动体位
第二节 皮肤
皮肤病变表现在颜色、弹性、温度的改变,以 及有无皮疹、出血点、溃疡、瘕痕等方面;它 可以是局部病变,也可是全身的。既反映皮肤 本身疾病,也往往是全身各系统疾病表现的一 部分。 检查皮肤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除检查外露皮 肤,还应检查躯干皮肤和口腔粘膜,不仅要视 诊还应配合触诊获得全面印象,方能得到正确 的诊断。
一 般 检 查
诊断学教研室 曾玉琴
概念:一般检查是对病人全身状态的概
括性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必 要时辅以触诊等检查方法。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发育与体形、营养、意识 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 淋巴结等。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性别(sex)
三、生命征
生命征是体格检查必检项目之一。 生命征包括: (一)体温 (二)呼吸 (三)脉搏 (四)血压
(一)体温
测量方法:
口腔(口表)
腋窝(腋表)
直肠(肛表)
正常体温及其变异
一般女性高于男性,幼儿比成人稍高、 而老年人又稍低于成人。昼夜中,清晨 体温最低,下午最高,相差不超过1℃。 运动、进餐后及妇女月经前或妊娠期体 温均可略升高。
(九)溃疡与瘢痕
皮肤溃疡(ulcer)常见于原因有创伤性、 感染性及癌性,要注意溃疡大小、形状 与部位。 皮肤瘢痕(scar)皮肤外伤、手术或病变 愈合后,新的结缔组织增生的痕迹。也 常为曾患过某些疾病提供证据,如天花、 淋巴结核、某些手术等。
(十)皮下结节
检查皮肤时应注意有无皮下结节 (subcutancous nodules) ,正常人皮肤无结 节,出现结节时应注意大小、硬度、部位、活 动度、有无压痛等。 风湿小结多位于关节附近、圆形质硬,无压痛。 欧氏(Osler)小结在指尖、足趾、大小鱼际处, 呈蓝色或粉红色并有压痛,见于感染性心内膜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