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信用风险转移是近年来全球金融实践出现的普遍现象,由于从银行体系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的信用风险规模巨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配置甚至经营行为都山此发生变化并从而影响到金融稳定性。

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深化也提醒我们,信用风转移市场的发展在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可能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次贷危机的产生与发展,理清危机是如何通过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传递发展的,并以此次危机为研究基点探讨如何发展信用风险转移市场才能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出现,不仅为贷款机构提供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而且为各种机构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投资渠道,同时也提高了金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但是同样,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对金融体系也存在着某些消极作用:增加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道德风险,使得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提高,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实证分析表明,信用风险交易会显著地弱化银行信贷监督水平、放大银行贷款规模,但是对银行风险水平和收益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引言。

第二章重点论述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传导。

首先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流程,然后分析了导致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内在基础性因素,国际因素,并指出危机是通过信用风险转移市场蔓延的。

没有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就没有次贷危机的产生与传导。

第三章论述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研究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背景、发展特征、主要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及特征、信用风险的定价、各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状况。

第四章探究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与金融稳定性的关系。

第五章给出中国如何发展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相应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