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进口保理商向进口商催收货款; l 进口保理商向出口保理商付款; l 出口保理商向出口商付款。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4、保理业务对于企业的意义
l (1)风险保障 l 销售商将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都交
给了保理商承担。 l 保理商建立了一整套完善、周密的信息收集、
信用管理、信用评估和账款管理系统,拥有一 套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
进口保理商; l 进口保理商开始对进口商的信用调查和评估; l 进口保理商将是否授予额度的决定通知出口保理
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出口保理商将进口保理商的决定转达给出口商; l 出口商和进口商签订销售合同; l 货物装运并寄送货运单据; l 出口商将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交给出口保理商; l 出口保理商提供融资; l 出口保理商将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交给进口保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2)扩大企业销售 l 可以提前锁定风险,企业可以对客户提供更有
竞争力的付款条件。不用考虑风险因素,企业 可以放心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交易。无形中 扩大了市场的范围,增加了销售渠道。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3)资金周转的调节器 l 选择融资保理,企业发出货物后可立刻获得现金,可
l 国际保理业务中为出口商、进口商、出口保理 商、进口保理商。
l 国内保理业务中为销售商、购买商、保理商。 卖方和买方保理商是同一家保理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国际保理业务的操作流程:
l 出口商与出口保理商签订国际保理合同; l 出口商申请信用额度; l 出口保理商将额度申请交给与进口商同在一国的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1、保理的基本概念
l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保理业务是针对保 理商客户因销售商品或劳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 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资信调查并评估买方的 信用;用立即付款的方式购买债权人的应收账 款;为客户保持销售分类账并履行关于应收账 款的其他财务处理责任;替客户收取应收账款 ;承担因债务人无力支付而造成的损失等。
出口信用保险一般是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 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主要是为了 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 全。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出口信用保险的划分:
l (1)按保单责任开始的时间分为出运保险与合同 保险;
l (2)按信用期限长短分为短期保险与中长期保险; l (3)按承保的方式分为特定方式与总括方式。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实践中,保险单可以做不同的组合:
l (1)短期出口信用特定险保单; l (2)短期出口信用综合险保单; l (3)中长期出口信用延付合同保单; l (4)买方毁约保险单。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3、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具体操作
l 申请投保 l 申请限额 l 申报出口 l 缴纳保险费 l 填报可能损失 l 索赔损失 l 权益转让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4、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对于 企业的意义
l 保障安全收汇;
l 企业可以放心地以更优惠的付款条件吸引客户 ,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l 信用保险降低了企业的收汇风险,企业更易于 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
l 通过信用保险公司的限额审批,可以提前预知 客户的风险水平,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2020/12/5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概述 l 出口信用保险 l 保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第一节 概述
l 转移信用风险是重要的信用风险控制手段。 l 风险转移的方式分为三种情况:
l (1)买卖双方通过确定交易条件来实现风险的转 移;
l (2)利用担保条件来实现风险的转移; l (3)利用第三方的有偿服务来规避风险,主要形
l 与新客户第一次往来交易时; l 老客户要求扩大交易额时; l 客户要求改变交易方式时; l 客户有异常情况发生。包括:客户被别人欠账或
官司不断、客户改组或经营者易人等等。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银行保函:是指银行应客户的申请而开立的、 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承诺文件。一旦申请人未按 其与受益人签订的合同的约定偿还债务或履行 约定义务时,由银行履行担保责任。它以银行 信用作为保证,比一般定金、保证、抵押、质 押和留置等担保形式更有保障。
后,如果债务人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保理商 有权向销售商要求偿还融通资金的保理方式。 l 无追索权保理是指销售商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 后,保理商承担债务人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的 风险,无条件向销售商支付货款的保理方式。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即使采用无追索权保理,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保理商仍有权追索融资款和不承担担保义务 :
l 逐笔保理作业时,保理商批准保险额度只能使 用一次,不能再次使用,如需再次发货,必须 重新申请。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3、保理业务的操作流程
l 保理业务适用的范围是针对采用短期信用(账 期180天以内)结算方式的商品和服务贸易。
l 一项保理业务主要涉及到4个当事人:销售商 、购买商、卖方保理商、买方保理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2、保理业务的类型
l (1)双保理商保理和单保理商保理。 l 双保理商保理是指在每一笔叙作保理的业务中
,同时有两家保理商参与,及销售商所在地的 卖方保理商和购买方所在地的买方保理商。 l 单保理商保理是指在每一笔叙作保理的业务中 ,只有一家保理商参与其中,承担从评估、融 资、寄单、追收货款、偿付货款的所有工作。 它一般只在国内保理业务中使用。
l 最早服务于国内贸易业务,产生于19世纪中叶 的法国、德国和瑞士。但国内信用保险的发展 和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远不如出口信用保险。
l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保险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 1919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支持的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出口信用担保局。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2、信用保险的分类
l 信用保险分为国内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 l 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量远大于国内信用保险。
以将资金投入新的生产运营,加速资金周转,促进利 润增加。 l 保理基于客户的销售,只要有销售,企业就可以通过 保理业务获得源源不断的营运资金。 l 企业生产需要赊购,利用保理业务回收的资金支付供 应商的货款,可以享受销售折扣,抵补保理费用。同 时,由于及时收回资金,不需向买方提供提前付款的 折扣,节省了费用。
l 抵押:是指买房或第三方不转移对其确定的不 动产或动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实质是不改变动产或不动产的现状。当债务人 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 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质押:是指买方或第三方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 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 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 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 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权利质押是指以汇 票、支票、债券、存款单、股票、商标专用权、 专利权和著作权等财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的担保。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2)融资保理和非融资保理。 l 销售商流动资金有限,急需销售后的回笼资金
投入再生产,销售商可选择融资保理。 l 销售商流动资金很充裕,无需保理商预付货款
,或者销售商可拿到保理商融资利息更低的融 资时,销售商可选择非融资保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3)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l 有追索权保理是指销售商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
l 赊销活动中的担保形式:定金、保证、抵押、 质押、留置。
l 原债务人无力偿付时,担保人负责履行偿付债 务或从担保标的财务变现中优先受偿。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 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 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 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在其上海和天津的分公司试办出口信用保险, 揭开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序幕。
l 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同时开办政策 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l 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专业出口信 用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当年12月该 公司揭牌运营,我国首家专业出口信用保险机 构诞生。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5)批量保理和逐笔保理。 l 批量保理是指根据出口商与保理商签订的保理
合同,保理商向进口商提供关于全部销售或某 一系列销售活动的保理服务的方式。 l 逐笔保理是指销售商把业务项目一笔一笔的向 保理商要求提供保理服务的保理方式。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最常见的批量保理是循环保理,即保理商批准 给出口商一个最高信用额度,在这个信用额度 范围内,出口商可循环使用额度不必每次申请 ,直到保理商通知撤销批准时。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3、利用信用保险和保理规避风险
l 信用保险 l 保理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
l 信用保险的起源 l 信用保险的分类 l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具体操作 l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对于企业的意义 l 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的基本现状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1、信用保险的起源
l 信用保险是针对商品赊销方赊销商品后不能收 回货款的风险而产生的一类保险险种。
第七章信用风险的转移
l (4)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l 资信调查和追收账款的工作交由保理商处理,
企业能够减少投入,节约成本。 l 保理业务申请过程只需5-10天时间。 l 保理业务可以改善企业资产状况。融资不需引
入新股东,保证对企业的控制。 l 通过保理,企业花在收款、管理和记账的工作
量大大减少,可以专注自身生产经营和销售。
l 出口商有明显欺诈行为时; l 不可抗力的意外发生时; l 买方对出口商货物提出争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