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药简介第一节概述药用山药为薯蓣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属薯蓣属,主产于古代怀庆府(今焦作市辖区的温县、武涉、沁阳、博爱等县),故称为怀山药,是河南省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
适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
一、药用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目前作为药材入药的山药主要有以下4种。
l、怀山药植物名薯蔬Dioscorea opposita Thunh,分布在河南省焦作市辖区的温县、武断、沁阳、博爱、孟县等地,自明清以来形成地道药材,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主要农家品种为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太谷山医药为加工型山药,大部分为药用。
铁棍山药为鲜食类山药,主要为食用。
2、淮山又名淮山药,植物名参薯,又名大薯。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多作蔬菜食用。
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变异大,故地下块茎有长圆柱形、棒状、球形、扁块或扁圆形,薯肉有粉白、粉黄、紫红、微红等10多种类型,作药用的淮山多用其圆柱形、剖面为白色者加工而成。
主产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其中如福建的建阳、霞清、宁德、龙岩及广东的海丰、台山、四会、云浮、花县等有大量栽培。
3、广西淮山广西淮山又名淮山、淮山药,植物名褐苞薯蓣,主产广西陆川、玉林、桂平、平南、灵山等县,福建清流、明溪、安溪也有大量栽培。
4、广东淮山广东淮山又名淮山、淮山药,植物名山薯,主产广东化州、高州、廉江、逐溪、三水、台山等县市。
二、植物学特征与生药学鉴定特征上植物学特征(l)薯蓣(怀山药):多年生缠绕草本。
根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
茎细长,蔓性,通常带紫色,有棱,光滑无毛。
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即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长3.5-7厘米,宽2-4.5厘米,通常耳状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呈圆耳状,基部栽状心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7-9条基出;叶柄细长,长1.5-3.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成穗状花序;雌花序直立,2至数个聚生于叶腋,花轴多数成曲折状;花小,近于无柄,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被6,椭圆形,先端钝;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序下垂,每花的基部各有2枝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花被6;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柱头3裂。
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种子扁卵圆形,有阔翅(图3)。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主产于河南省焦作市辖区的温县、武陆、沁阳、博爱、孟县等地。
(2)参薯:块茎变异大,有长圆柱形,圆锥形、球形或各种块状分枝,断面白色或带紫红。
微红色。
整具4条狭翅。
叶片卵形军卵圆形,尾尖或凸尖。
雄花排成圆锥花序。
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有大面积栽培。
(3)褐苞薯蓣:叶卵形,表面网脉明显凸起,质粗糙。
茎具棱4-8条。
茎、叶柄和叶片干时常呈红褐色。
生于海拔100-1900米的山坡、路旁、山谷杂木林或灌丛中。
野生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南部和云南南部,或为栽培。
(4)山薯:叶片纸质,较光滑,宽技针形或椭圆状卵形,渐尖,基部变异大,近截形、圆形、心形、箭形等。
生于海拔50-1150米的山坡、山凹、溪沟边及路旁的杂木林中,野生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或为栽培。
图3薯蓣1.块茎2.雄花枝3.雄花4.雌花5果枝2、性状鉴定(1)薯蓣(怀山药):根据加工情况有光山药和毛山药之分。
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部。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厘米,直径1.5-3厘米。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图4)。
(2)参薯(淮山):大多为块状圆柱形,直径达6厘米,有时不规则;圆柱形者,长至25厘米直径l·5-4·5厘米,下端渐细。
表面黄白色或白色,稍光滑,留有未除尽的较厚的黄褐色栓皮块或栓皮脱落后显出的鲜土黄色或浅褐色木质斑块,须根痕较大。
质硬,粉性强,轻打后粉粒容易散落;断面有木质颗粒小点,黄色,明显,有时呈网络状。
气味同怀山药。
毛山药多切成碎块状或厚片状,后者厚度约1.2厘米,圆柱形者少见,粗糙,有较粗而深的凹沟或纵皱、并留有较多的栓皮和黄色斑块。
在市售商品中,有的加工十分精细,呈光滑的圆柱形或切成薄片,外观与怀山药十分相似,可根据其外皮和黄色斑块的有无与怀山药相区别。
图4 光山药(3)褐苞薯绩(广西淮山):圆柱形或切成片状,表面平滑,仅留有少量未除尽的栓皮,栓皮层较薄,深褐色或灰褐色,栓皮下方的木质斑块浅黄色或浅褐色,紧附在中柱外侧。
质硬、粉性强,断面白色。
气味同淮山。
外观与怀山药和淮山十分相似,可根据未除尽栓皮的颜色、厚薄、木质斑块的颜色等加以识别。
(4)山薯(广东淮山):圆柱形,稍压扁长短粗细不一,表面粗糙不平整,留有较多未除尽的栓皮,栓皮黑褐色,其下方的木质斑块土黄色,须根痕较大。
质硬,粉性强。
少数商品也有切成碎片状者。
气味似广西淮山,但略带涩味,质粗、纤维性略大。
三、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怀山药为薯预科植物,原产于中国大陆,传至日本及亚热带地区已久。
在16世纪后传到美、欧、非洲等地。
怀山药早年皆为野生植物,在东方国家食用历史悠久,日本人将其当新鲜食品食用,并视其为长生不老药,中国人则将其阴干脱水后当作一味中药,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作用,是”医食同源”的代表性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和应用历史。
作为药材是以”六、八味系列”为代表的许多中成药的原料药和临床处方的配方用药,作为食物应用就更为广泛,可做菜、可熬粥,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在日本,以新鲜怀山药搅成的怀山药泥通常是套餐的第一道前菜,用来开胃、解腻。
因此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怀山药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但入药以河南省焦作市辖区的温县、武队沁旧、博爱、孟县等地为最好),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怀山药一般亩产鲜货3000千克以上,干货500千克以上,目前在各药市统装怀山药的价格为10元/千克,走动平稳,价格稳定。
铁棍山药做为鲜食类山药,更是畅销产品,目前,农民收购价在16-20元/公斤左右,市场价30元/公斤左右。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一、生态习性怀山药为多年生缠绕性草本,喜阳光充足、温暖的气候,喜肥怕涝,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土或两合土,洼地。
我地、盐碱地不宜种植。
不能连作,间隔时间约为3-5年。
1、土壤怀山药为深根性植物,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最适宜,块茎皮光形正。
鼓土易使块茎须根多、根痕大、形不正,易生扁头和分权。
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
种过怀山药的地块,土壤中线虫病较严重,连作会影响产量,故不宜连作。
宜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2、温度怀山药茎叶喜高温、干燥、畏霜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
块茎极耐寒,在土壤冻结的条件下也能露地越冬。
块茎的生长在20-24℃最快,20℃以下缓慢。
发芽的适宜上温为15℃。
3、光照怀山药能耐荫,但块茎积累养分仍需强光,不宜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邻作。
4、肥怀山药喜肥耐旱。
种植前要施足底肥,尤其需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疏松,增加通透性。
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并与土壤掺合均匀,否则块茎先端的柔嫩组织一旦触及生粪或粪团,会引起分权,甚至因脱水而发生坏死。
生长前期直供给速效氮肥,以利茎叶生长;生长中后期除适当供给氮肥以保持茎叶不衰外,还需增施磷、钾肥以利块茎膨大。
5、水怀山药适合黄墒生长。
在怀山药发芽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疏松透气,以利于怀山药发芽和扎根。
出苗后块茎生长前期需要水分不多,以利根系深入土层和块茎形成。
7-9月怀山药地下根茎迅速膨大期间,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土壤含水量过大,易患根腐病,影响怀山药产量和等级。
二、生长发育特性怀山药从笼头芽萌发到块茎收获,可分为4个时期。
1、发芽期从怀山药栽子的休眠芽萌发到出苗为发芽期,约经35天。
在发芽过程中,出芽顶向上抽生芽条,由芽基部向下发生块茎。
与此同时,于芽基内部从各个分散着的维管束外围细胞发生根原基,继而根原基穿出表皮,逐渐形成主要吸收根系。
当块茎长达l-3厘米时,芽条便破土而出。
2、甩条发棵期从芽条出士到显蕾并开始发生气生块茎为止为甩条发棵期。
芽条出上后迅速伸长,展放幼叶,与此同时,芽基部的王要吸收根系继续向土层深处伸展,块茎周围也不断发生不定侧根。
此期历时共约60天,生长以茎I计为主,块茎生长量极微。
3、块茎生长盛期从显蕾到茎叶生长基本稳定,约经60天,为块茎生长盛期。
此期茎id一与决茎的生长都最为旺盛,但生长中,U在块茎。
块茎干重的85%以上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
4、休眠期10月以后茎叶逐渐枯黄衰败,块茎进人休眠状态。
第三节栽培管理技术一、选地整地选择3年内未种过怀山药,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士或两合土的地块进行种植,前茬为禾本科作物为宜,不能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邻作。
选好地块后,于秋末冬初将选好的地块深翻60厘米以上,晾晒越冬。
翌年春季种植前5-7天每亩均匀施人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50千克,饼肥250-33千克,钙镁磷肥150千克,尿素4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有条件的可以加施少许微肥,深翻30厘米,踏地,耕平耙细作畦,畦宽1.8-2.0米,长度视地势而定,但一般应不超过50米,否则中期浇水时,怀山药浇水过大,易影响怀山药等级,并易诱发根腐病。
土壤一定要整细,农家肥一定要腐熟,否则怀山药生长过程中遇到石块、粪块,易分权,降低产品商品率。
二、繁殖方法怀山药为无性繁殖,有3种繁殖方法:零余子繁殖、怀山药笼头繁殖和怀山药段繁殖。
生产中主要采用顶部带隐芽的笼头进行繁殖。
1、零余子繁殖又称怀山药蛋繁殖。
在怀山药收获时,收集怀山药蛋,挑选个大,呈不规则圆形(俗称鬼脸或猴头),无损伤,无病斑虫眼的怀山药蛋(同怀山药种栽一样贮藏),翌年春天种植,秋季采挖后将尾部折下,即为种栽。
怀山药蛋繁殖第一年只能形成种栽,第二年再依靠种栽繁殖生成怀山药成品。
怀山药蛋繁殖的特点是:种栽新鲜,但育种周期长,影响经济收益。
2、怀山药段繁殖种前一个月,挑选粗细均匀、无病斑、虫服的怀山药,将其按10-15厘米分切成重约100克左右的怀山药段,断面蘸石灰粉,放入事先备好的温床内催至有明显芽点后,下种。
怀山药段繁殖的特点是:可在短时间内补充怀山药种栽之不足,并且由怀山药段繁殖长成的怀山药产量高、等级高,但成本较高。
3、怀山药笼头繁殖每年怀山药收获时,挑选粗而长,表面光滑,无病斑、分叉、畸形,生长正常、顶芽健全的怀山药,将上部笼头折下,创面蘸生石灰粉灭菌,贮藏越冬,翌年春季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