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8篇-稳恒电流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8篇-稳恒电流


A
B
— 5 —
11.有一无限平面导体网络,它由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网眼组成,如图所示。所有六边形 每边的电阻均为 r。求结点 a、b 间的电阻 Rab。
a c b
12.一根均匀导线的电阻为 10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A。在电网电压为 220V 时, 如何利用这根导线做成一个功率尽可能大的电热器?并求出最大功率。
— 12 —
28.将两相同截面积的碳棒和铁棒串联起来,复合棒的总电阻不随温度变化。问这两棒的 长度之比为多少?已知 0℃时碳的电阻率为 3.5×10−5Ω·m,铁的电阻率为 8.9×10−8Ω·m;碳 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10−4/℃,铁的电阻温度系数为 5×10−3/℃。
29.用万用表欧姆挡在室温(20℃)下测量一只“220V,15W”白炽灯的钨丝电阻约为 300Ω(冷电阻) ,已知钨的电阻率温度系数为 4.5×10−3/℃。试估算这只灯泡在点亮时灯丝 的温度。
B
A
— 11 —
25.半径为 R 的薄壁球形导体,球心在 O 点,球面上有三点 A、B 和 C,三条球半径 OA、 OB 和 OC 相互垂直。球面上 A、B 两点连有细导线,并由这两根细导线接至电源。已知通 过电源的电流 I0 进入球面 A 点,再由球面 B 点流出,如图所示。求 C 点处的电流密度(在 球面上垂直于电流方向单位长度线段上流过的电流) 。 I0 A
M 时,F = q。所以,法拉第恒量可以理解为:析出物质的数值等于化学当时, n
需要通过电解质的电量。 3、气体的导电性 4、真空中的电流 5、半导体导电 6、超导现象简介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 E1=3.0V,E2=1.0V,内阻 r1=0.50Ω,r2=1.0Ω,电 阻 R1=4.5Ω,R2=10.0Ω,R3=19.0Ω,R4=5.0Ω,求电路中三条支路上的电流强度。
13.由 6 个未必相同的电阻和电压 U=10V 的直流恒压电源构成的电路如图(a)所示,其 中电源输出电流 I0=3A。若如图(b)所示,在电源右侧并联一个电阻(电阻记为 Rx) ,则 电源输出电流 I=5A。今将此电源与电阻 Rx 串联后,改接在 C、D 两点右侧,如图(c)所 示,试求电源输出电流 I'。 I0 A C I A C A C Rx U I0 B (a) D I B (b) D B (c) D
— 1 —
五、电流强度与电流密度 1.电流强度 (1)定义式: I
q 。 t U 。 R
(2)宏观决定式: I
(3)微观决定式: I neSv 。 2.电流密度 在通常的电路问题中,流过导线截面的电流用电流强度描述就可以了,但在讨论大块 导体中电流的流动情况时,用电流强度描述就过于粗糙了。这是因为电流在截面上将会有 一个强弱不同的分布,而且各点的电流方向可能并不一致。为了“精细”地描述导体中各 点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引入电流密度,记为 j。电流密度是一个矢量。 (1)电流密度大小: j
I 。ΔS 是垂直电流方向的面积。 S
(2)电流密度方向:在导体中各点,电流密度方向与该点电流的方向相同。 六、电阻定律与欧姆定律 1.电阻定律: R
L 。 S
电阻率 ρ 与导体材料和温度有关,与导体的形状尺寸无关。 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电阻率与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 0 (1 t ) 。 其中 ρ0 是 0℃时的电阻率,ρ 是 t℃时的电阻率,α 是电阻率温度系数。α 在一段不大 的温度间隔内可视为常量。实验得,金属导体 α>0,碳 α<0。 2.欧姆定律: I
A B
18.如图所示,12 个阻值都是 R 的电阻,组成一立方体框架,试求 AC 间的电阻 RAC 、 E AB 间的电阻 RAB 与 AG 间的电阻 RAG。 F A H D B G
C
— 8 —
19.田字形电阻丝网络如图所示,每小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 R。试求网络中 A、B 两点间 的等效电阻 RAB。 B A
U 。 R
欧姆定律描述一段长度和截面积均为有限大小的导体的导电规律,它被广泛应用于直 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分析之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描述显得过于粗糙,需要逐点 分析电流密度 j 和电场强度 E 的关系。对于各向同性导体,这个关系可以从上式导出。 设想在载有稳恒电流的各向同性导体内取一长度为 Δl, 垂直截面积为 ΔS 的小电流管。 只要 Δl 和 ΔS 足够小,就可以忽略垂直截面积 ΔS 沿电流管的微小变化。与此同时,只要 电流管足够小,管内的电流场和导体元均可近似视为均匀的。
U
U
Rx
— 6 —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计。 (1)求流过电阻 R 的电流 I,I 的方向如何由 R1 和 R2 的相对大小而定? (2)设 R1=R,R2−R1=ΔR<<R,写出 I 的近似式。 (精确到小量 ΔR/R 的一次方)
R1 R2 U R R2 R1
15.电阻丝无穷网络如图所示,每两个结点之间的电阻丝的电阻都是 r,试求 A、B 两点 之间的等效电阻 RAB。
m 由实验测定。 It M M 成正比,即 K 。 n Fn
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物质的电化当量 K 跟它的化学当量
式中 F 称为法拉第恒量,对任何物质都相同,实验测得 F = 9.65×104 C/mol。M 为该 物质的摩尔质量,n 为化合价。 联立两条定律的表达式,得到 m 当m
M q。 Fn
E1 R1 r1 R2 R3 E2 r2 R4
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电源电动势 E=1.5V, 电源内阻 r=0.1Ω, 电阻 R1=1Ω, R2=1.6Ω, R3=R5=2Ω,R4=1.2Ω。试求总电流及各分支电流。
R1 R3 E r R5 R2 R4
— 3 —
3.如图所示电器中,E1=4.0V,E2=1.0V,R1=10Ω,R2=20Ω,R3=30Ω,电源内阻不计。电 容 C=500μF。求电容 C 电荷量。
23.如图所示的无限旋转内接正三角形金属丝网络是由一种粗细一致、材料均匀的金属丝 构成,其中每一个内接正三角形的顶点都在外侧正三角形三边中点上。已知最外侧三角形 边长为 l,单位长度金属丝的电阻为 r0,求网络中 AB 间的电阻 RAB。
A
B
24.如图所示的平面电阻丝网络中,每一直线段和每一弧线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 r。试求 A、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20.如图所示,一个原来用 12 根相同的电阻丝构成的立方体框架,每根电阻丝的电阻均 d 为 r,现将其中一根拆去,求 A、B 两点间的电阻 RAB。 c a D A b C
B
— 9 —
21.如图所示是一个无限大导体网络,它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正三角形网眼构成,小三角 形每边的电阻均为 r,求把该网络中相邻的 A、B 两点接入电路中时,AB 间的电阻 RAB。
r A r r r r r B r r r r r r r r r
16.设在桌面上的固定孤立接线柱数为: (1)4 个; (2)5 个; (3)n 个。 任意两个接线柱间均接入电阻值同为 r 的电阻。求接线柱 1 和 2 间的等效电阻为多大?
— 7 —
17.三只相同的金属圆圈,两两正交地连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每一只金属圈原长的电阻 为 R,试求图中 A、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RAB。
R3 C
E2 R2 E1 R1
4.正四面体 ABCD,每条边的电阻均为 R,取一条边的两个顶点,如图中 A、B,问整个 四面体的等效电阻 RAB 为多少? C
A
D
B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 个相同的电阻阻值均为 R。试求 a、b 两端的等效电阻 Rab 为多 少? h b
e
c
f
i
a
d
j
6.有 7 根电阻均为 R 的电阻丝,连成如图所示的电阻网络,试求 A、B 两点之间的等效 电阻。
R23 R1 R1 R1R2 R2 R3 R3 R1 R2
2. △网络变换为 Y 网络 R12 R31 R23 R12 R31R23 , R2 , R3 R1 R12 R23 R31 R12 R23 R31 R12 R23 R31
A
B
22.由单位长度电阻为 r 的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络系列。n=1 时,正方形网络边 长为 L,n=2 时,小正方形网络的边长为 L/3;n=3 时,最小正方形网络的边长为 L/9。当 n=1、2、3 时,各网络上 A、B 两点间的电阻分别为多少? B B B
L
A
n=1
A
n=2
A
n=3
— 10 —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8篇 稳恒电流
【知识梳理】 一、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任何复杂电路) 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流入电路任一节点(三条以上支路汇合点)的电流强度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强 度之和。即∑I=0。 若某复杂电路有 n 个节点,但只有(n−1)个独立的方程式。 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对于电路中任一回路,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即∑U=0。 若某复杂电路有 m 个独立回路,就可写出 m 个独立方程式。 二、等效电源定理 1. 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宁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以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端电压,其内阻等于 从网络两端看除源(将电动势短路,内阻仍保留在网络中)网络的电阻。 2. 等效电流源定理(诺尔顿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 电流源的电流 I0 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 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网络的电阻。 三、叠加原理 若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则通过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动势单独存在时,在 该支路产生的电流之和(代数和) 。 四、Y−△电路的等效代换 如图所示的(a) (b)分别为 Y 网络和△网络,两个网络中的 6 个电阻满足一定关系 时完全等效。 1. Y 网络变换为△网络 R R R2 R3 R3 R1 , R12 1 2 R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