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ppt
(1)产业整合与结构重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命题 (2)大政府,小企业和市场机制滞后成为中国产
业机构重组的瓶颈 (3)中国产业面临的双重任务:分拆与整合
(4)跨国整合产业能力与产业资源迫在眉睫
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1.重点支持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减少对一 般加工工业的投资 2.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抑 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 3.通过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压缩投资、扩 大消费 4.鼓励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当控制纺织等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 品出口
(5)1992延续至今,,强强并购
实证:北美产业的摩根时代
产业结构的格局:低水平低起点重复建设,厂商林立,恶性竞争,价格战硝 烟四起,市场秩序混乱,全行业亏损,产业整体失效;行业内厂商生存维艰、一 筹莫展。
后果:产业失效,厂商大面积亏损,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金融危机形势 严峻。
金融资本家JP摩根 洛克菲勒
百联合并是中国首例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案 例,它同时首开上市公司之间换股合并的先河, 开创了“股权支付+现金”的新型的并购支付 方式,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又一次金融创新。
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2004)
中信证券是我国第一家公开发行上市的证券公司。中 信证券总资产达137.46亿元,净资产52.65亿元,净 资本48.35元,员工1071人,拥有41家证券营业部。 据证券业协会会员排名,中信证券去年股票交易金额 在所有券商中位列第十名
二、正面效应分析
(二)财务协同效应 (三)促进企业发展
三、负面效应及风险
(一)负面效应
(二)七大风险
四、并购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可操作性原则 (三)产业政策导向原则
(四)自愿互利原则 (五)有偿转让原则 (六)市场竞争原则
2004年1月7日,TCL集团公开发行股票。根据发行公 告,TCL集团发行A股总数为994,395,944股,占 发行后总股本的38.45% 。其中,向社会公众投资者 首发5.9亿股,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发行 404,395,944股 。发行结束后,TCL通讯的流通股 股东转为TCL集团的股东,TCL通讯同时注销法人资 格,退出深圳证券交易所。1月30日,TCL集团股票 正式亮相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代码为000100。
“敌意收购”,公司上下群情激昂,决意将反收购进
行到底,并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反收购防御措施,并最 终达到了抵御收购的目的,10月14日,中信证券正式 对外公告,由于公司要约收购广发证券的股权未达到 51%的预期目标,要约收购因此解除。至此,这场围 绕广发证券控股权而展开的中国证券业首次收购战,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较量后暂告落幕。
驱动、主导美国产业大重组,典型案例:美国钢 铁业的重组与新生。
推动40多家石油公司组建托拉斯,形成美孚石油
杜兰特
推动200多家汽车企业合并成通用汽车,与福特 共掌汽车产业秩序
二、国际、国内并购发展史
(二)中国企业并购史 (1)试点起步,1984-1987 (2)第一次并购浪潮,1987-1989
广发的反收购措施:
广发证券反收购可以分为两条线:
明线:广发证券员工从言论到行动。
同盟线:辽宁成大与吉林敖东增持广发证券股 权
最终,广发证券的控股权落入被称为“反收购 铁三角”的辽宁成大、吉林敖东和深圳吉富三 家之手,中信的收购计划宣告失败。
二、国际、国内并购发展史
(三)关于中国产业的几个判断
合并议案还特别设定了现金选择权方案,即第一百货 和华联商厦的股东(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除外)可 在继续持有一百或华联的股份和申请股份折现之间进 行选择。选择折现的股份持有者将在中国证监会核准 本次合并后取得现金而退出上市公司。第一百货和华 联商厦非流通股现金选择权价格为合并基准日的每股 净资产值,分别为2.957元和3.572元;流通股现金选 择权价格为董事会召开前12个月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 算术平均值上浮5%,分别为7.62元和7.74元。
二、国际、国内并购发展史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并购史 (二)我国企业并购史 (三)中国产业的几个判断
二、国际、国内并购发展史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并购史 (1)20世纪初,横向并购为主 (2)20世纪20年代,纵向并购为主
(3)20世纪50-60年代,混合并购为主 (4)20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杠杆并购为主
当前产业政策确定的四个重点发展领域:
(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振兴装备制造业。 (3)积极发展能源和原材料工业。 (4)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并购的经济学理论解释 二、企业并购得正面效应分析 三、企业并购的负面效应及风险 四、并购遵循的原则
一、并购的类型
(一)按照并购行业相关性不同分为: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二)出资方式不同:现金支付并购、股权支付 并购
(三)交易协作态度不同:善意合并和敌意合 并
一、并购的类型
(四)按照交易条件不同:承担债务式并购,资 产置换式并购,杠杆并购
(五)并购动因不同:规模型并购、功能型并购, 组合型并购,产业型并购
广发证券总资产120亿元,净资产23.96亿元,净资本 为18.35亿元,员工1690人,拥有78家证券营业部。 广发证券以1903亿元的股票交易金额在所有券商中位 列第六。
2004年9月1日,中信证券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决 议收购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此举并未
和广发证券管理层充分沟通,广发证券内部视其为
展开互补。
名称
优势
大通
●众多的分支机构 ●丰富的客户源 ●充足的资本金 ●既有的批发业务
摩根
●极强的国际批发业务 ●成就的投资银行技能 ●广泛的欧洲和亚洲业务 ●较高的市场价值
劣势
●较低的市场价值 ●传统的商业银行概念 ●较低的非利息收入 ●有待开发的欧洲与亚洲市场
●分支机构的局限 ●客户群结构的局限
一、企业并购的经济学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生 命周期理论对横向并购的解释
(二)以交易费用理论为主对纵向并购的解释
(三)以范围经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对混合 并购的解释
(四)价值低估理论 (五)经理扩张理论
二、正面效应分析
(一)经营协同效应
案例
经营协同效应案例
大通兼并摩根的互补效应:2000年12月31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 曼哈顿公司(the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兼并第五大银行摩根公 司(J.P. Morgan & Co. Incorporated)一案终于尘埃落定,两家银行的大 规模合并是旨在组建一个全球范围的银行集团,这将有利于双方在业务上
企业并购
兼并: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合并组成一家企业。A+B=A(B)
收购:一家企业用现金或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 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 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企业的控制权。
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成了一个新的企 业,合并完成后,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 A+B=C
第三章 企业并购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企业并购业务的基本流程 第四节 杠杆收购 第五节 跨国并购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一、 并购的类型 二、 国际、国内并购发展史
企业并购的概念
指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 企业产权而进行的一种让渡行为,其实质是产 权结构的重新配置,实现结构改变后的功能最 优化。
合并完成后,华联商厦股东所持华联商厦股票 将按照确定的比例转换成第一百货的股票。该 合并议案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情况,区别 股份是否流通设立了两个折股比例:非流通股 折股比例以净资产比值作为折股基础,折股比 例为1:1.273;流通股折股比例以市场价格加 未分配利润的比值作为折股基础,折股比例为 1:1.114。
(3)第二次并购浪潮 1992-2001 (4)2002以来,
TCL集团合并TCL通讯
2004年年初,非上市公司TCL集团通过换股方 式吸收合并了旗下的上市子公司TCL通讯 (000542.SZ) 。TCL集团就此开创了我国证 券市场上首家非上市公司合并上市公司并实现 整体上市的案例。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16日,是一
家以多媒体电子、通讯终端、家用电器、信息技术和 电工照明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合并TCL通 讯前,其总股本为16亿股。TCL通讯是TCL 集团旗下 的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子公司,总股本188, 108,800股,其中流通A股81,452,800股,在占 总股本56.7%的非流通股中,TCL集团持有31.7%, TCL通讯设备(香港)有限公司持有25%,TCL通讯 设备(香港)有限公司同时又是TCL集团的全资子公 司。
TCL集团通过发行新股收购集团的相关资产, 从而实现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这既开创了新 股发行与上市的新模式,又探索了一条分拆上 市的国有企业换股并购实现整体上市、加强产 业整合的新路子。
百联合并
2004年4月8日,上海一百(600631.SH.) 和华联商厦(600632.SH.)发布了《关于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华联 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的议案》。根据该议案, 第一百货将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合并华联商厦。 合并完成后,第一百货为续存公司,将更名为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华联 商厦将终止并注销独立法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