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腮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精品PPT课件

腮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精品PPT课件

0—4分 5—6分 7分以上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7
可编辑
39
腮腺恶性肿瘤分类
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第3版)中, 恶性肿瘤多达20种。
第一类,高度恶性肿瘤:包括
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腮腺导管癌 非特异性腺癌 鳞状细胞癌 肌上皮癌 未分化癌等。
手术原则:腮腺良性肿瘤需作手术治 疗。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其包膜常不完整,采用单纯沿包膜剥离 的方法,即剜除术,常有复发,故手术 原则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 除部分腺体。手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 以免发生瘤细胞种植。
1.腮腺浅叶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 将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分离并保留面神 经,适用于腮腺浅叶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
第二部分 腮腺肿瘤的治疗 一、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二、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TNM分类分期 腮腺癌患者的面神经处理 腮腺癌患者的颈淋巴处理 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征 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观察
第一部分 腮腺肿瘤的诊断
一、影像学诊断
1.B超 2.CT 3.MRI 4.PET一CT 5.99m锝核素显像 6.腮腺造影
第二类,低度恶性பைடு நூலகம்瘤:包括
腺泡细胞癌 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上皮—肌上皮癌 低度恶性筛孔状囊腺癌等。
第三类,中度恶性肿瘤:包括
基底细胞腺癌 乳头状囊腺癌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粘液腺癌等
第二部分 腮腺肿瘤的治疗
判断治疗水平标志
生存率
功能外科
综合治疗
一、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2.全腮腺切除术:将肿瘤及全腮腺切除, 分离并保留面神经,适用于腮腺深叶良性 肿瘤。
3.部分腮腺切除术:将肿瘤及其周围0.5 cm以上正常腮腺组织一并切除,酌情考虑 是否解剖面神经。
部分腮腺切除术不同于剜除术,与传统 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不增加肿瘤的复发 率,并具有以下优点:
①手术范围缩小,手术时间缩短; ②只暴露部分面N分支,减少面N损伤; ③切除组织少,面部凹陷轻; ④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减低; ⑤保留腮腺的功能。
近二十年国内专家对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较 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各型肿瘤的 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对 涎腺肿瘤的诊治原则达成许多共 识。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中 国版)》2010年第一版
概要
第一部分 腮腺肿瘤的诊断 影像学诊断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 冰冻切片诊断 石蜡切片诊断 附:腮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学行为、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患者预后 密切相关,故在发送病理报告时,病理 医师应注明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
5个组织病理学特点确定低、中、 高分化的分级方法
分值
特点
①囊性成分少于20% 2分
②神经侵犯 2分
③坏死 3分
④4个以上的核分裂/10个高倍视野
肿瘤分级
低度恶性 中度恶性 高度恶性
分数
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显示血管 影像,适用于范围较广泛的涎腺 肿瘤。
4、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PET)—CT:糖代谢的差异确
定病变的性质,适用于肿瘤手术 或放疗后、组织结构改变较大、 肿瘤有无复发难以确定者。
5、99m锝核素显像:
沃辛瘤及嗜酸性腺瘤显示为肿瘤 所在区核素摄取明显增加(“热 结节”),适用于临床怀疑为沃 辛瘤者。
6、腮腺造影:
正常腮腺造影
舍格伦综合征显示为末梢导管点、球状扩 张,主导管葱皮样改变等。
腮腺造影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有限,但对炎性肿块有一定的诊 断作用,可用于临床怀疑为炎性 肿块者。
二、细针吸细胞学诊断 三、冰冻切片诊断 四、石蜡切片诊断
腮腺肿瘤可以取活检吗?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腮腺肿瘤易产生细胞种植,禁忌做活检。
腮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腮腺的解剖关系
腮腺位于面侧部, 表面略似倒立锥 体形,底上尖下, 腺体上缘为颧弓, 前缘覆盖于咬肌 表面,下界为下 颌角下缘、二腹 肌后腹的上缘, 后界为外耳道的 前下部,并延伸 到乳突尖部。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口 腔颌面部肿瘤,病理类型十分复 杂,以往对各种类型肿瘤的临床 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缺乏深入 了解,治疗方面争议较多。
适用于腮腺后下部的沃辛瘤及腮腺浅叶 体积相对较小(直径<1.5 cm)的良性肿瘤。
4.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
在腮腺肿瘤包膜外的疏松结缔 组织中解剖腮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瘤。 经临床研究,与传统浅叶切除术相比, 肿瘤复发率无显著差异。适用于腮腺浅 叶表浅、界限清楚、活动性好,并达到 一定体积的良性肿瘤。该术式需严格掌 握适应征,并由对涎腺外科具有丰富经 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
采用外径为0.6 mm的细针(相当 于6号注射针头)吸取病变组织进 行细胞学检查。该方法可以明确 区分炎症与肿瘤,使某些炎性病 变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区分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在95%以上, 但组织学分类的符合率在80%左右, 可以为术前确定涎腺肿块的性质提供 重要依据。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及阅片者的经验 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1、B超:
确定腺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的首选诊断方法。
2、CT:除确定是否有占位性病
变外,还能确定肿瘤所在部位以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适用于腮 腺深叶以及范围广泛的肿瘤。需 要确定肿瘤与颈鞘的关系,可作 增强CT扫描。
正常腮腺增强CT扫描
左侧腮腺实性肿物
右侧腮腺实性肿物
3、MRI:可避免接受X线照射,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在使腮腺肿瘤产 生细胞种植方面存在争议。
三、冰冻切片诊断
可以较明确地确定炎症与肿瘤以 及肿瘤的良恶性,但有时确定组 织学分型有一定困难。也可用于 手术中肿瘤周界的确定。
四、石蜡切片诊断
石蜡切片——诊断的金标准。 肿瘤组织学类型多样性——免疫组化。 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与肿瘤的生物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 第一版中关于头颈部肿瘤之涎腺肿瘤的 指南中将“开放性活检或者考虑细针穿 刺”作为术前检查项目之一。
活组织检查
活检诊断与治疗应力争一期完成 切除活检,冰冻切片 必须活检,才能选择治疗方法 不做活检不影响治疗,尽量不做。 做活检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不做。
二、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