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幼儿文学阅读的指导探讨

关于幼儿文学阅读的指导探讨

关于幼儿文学阅读的指导探讨
摘要:当代社会中,幼儿稚嫩的心理特点导致了儿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科学合理地编写运用幼儿教材,成为了儿童教育活动中激发孩子兴趣的最优工具。

教材中文学内容的选择和制作要结合教育内容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等原则,不失时机的增强少儿文学教育,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验对幼儿文学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小清新:幼儿文学语言能力影响目的
幼儿文学教育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其应用过程中,他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育任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善思的习惯。

可以说,对幼儿文学的阅读,在经过老师的巧妙构思和精彩演绎后,可以成为提高孩童接受能力的有力法宝。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发挥学校的整体教育功能。

幼儿园的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的活动之中,对幼儿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

就幼儿文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而言,文学阅读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的文学教育要求幼儿掌握语言的基础成份,并形成对儿童文学的初步认识。

一、幼儿文学的含义和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目的
(一)幼儿文学的含义
幼儿文学就是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将一定教育目的具体化,并选择1—5周岁的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创作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种类很多。

其中包括:神话、诗歌、戏剧、故事、童话、小说等。

其特点主要是:
1、明确的教育目的。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与学前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

2、内容上的知识性。

幼儿文学是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介绍幼儿所不知道的大千世界。

3、艺术的趣味性和吸引性。

主要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儿童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达到吸引儿童在游戏性的教育中增长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二)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目的
通过对幼儿文学的阅读,使孩子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形式,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儿童诗歌、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图画读物和儿童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并最终达到增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二、在阅读中注重把握幼儿文学作品的特色
1、形象较为优美。

婴幼儿是人类心理最为稚嫩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审美心理对于外在的现实事物有着极强的塑造性,他们一般是通过自己在懵懂状态下所认知的事物形象来认识事物的。

换句话说,幼儿的思维方式就是对形象的塑造。

因此,在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时,要注重发掘作品中形象美这一最基本的特征。

阅读形象生动的幼儿文学故事,就是要求读懂故事中每句运用形象化手法描写的艺术形象,不仅要把人物和事物的外在特点品读出来,还要把故事中人物内在的心理具体地读出来。

这样,幼儿才会形成联动的形象思维,主动把自己早期塑造的形象与艺术形象相结合,达到阅读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

2、体现生活的美。

为了更好的促进儿童阅读,提升阅读的效果,在阅读幼儿文学故事时要尽量从中体会生活的气息。

体会故事中形象逼真、问题鲜明、贴近生活的特点。

这也和幼儿文学故事来源于生活,并体现生活美好的特点相吻合。

例如这样一段话: 蔚蓝的天空白云飘,一条溪水从卵石中间流过,卵石清晰可见,一群小朋友在扶着一位老人过河。

这样的素材是现实生活的完美演绎,对儿童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

3、感情较为优美。

情感美是作者,通过应用拟人、夸张、比喻等,辞格方法的运用,所形成的形象类比和感情抒发,使幼儿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相互交融,产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并引起共鸣。

从而能向现实生活转移文学情怀,把文学语言的优美,转化为自然语言。

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阅读时,要充分体会故事中隐含的积极情感,尽可能引导幼儿产生感情共鸣,进而培养孩子善良的心理。

4、视觉效果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丰富的色彩冲击所造成的感觉是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形式。

这得益于丰富的色彩能通过对人的视觉产生填充,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影响。

幼儿文学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大量的应用色彩描述,带动儿童的情绪。

在视觉的引导下,体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为动人的视觉形象。

所以,在对儿童文学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图文结合,在看图的同时对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

三、在阅读中体会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一)在阅读中体会形象性的语言
儿童文学形象生动的特点,要求幼儿文学的语言尽量丰富、柔美,把人和事物的音、形、色及形态等具体直观地展现出来。

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插图,在声音和视觉上影响幼儿的记忆,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所以,在阅读儿童文学故事时,把握作品形象性的语言风格,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阅读中体会生活化的语言
幼儿文学故事中生活化的语言风格,为儿童理解故事内容提供了最真实的空间。

如果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新气息,在配以春天来了为主题的幼儿故事:小草变绿了,桃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温度变高了,天气变暖了等。

这样,孩子们就会通过自己对春天现象的记忆,而积极发言。

在柔美诙谐中,融入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三)在阅读中体会情感性的语言
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这与幼儿的行为易被感情所影响是密切联系的。

如《蚂蚁搬家》的故事,故事在叙述上灌注了大量的情感因素,使孩子们在听完后,对搬家中遭遇困难的蚂蚁深表同情,迫切的想帮助蚂蚁们遮风挡雨,建造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感情性的语言风格,使孩子在听完故事后表现出真挚的感情,在这一情感左右下表达自己的心情。

结语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幼儿文学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为孩子储备更多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对儿童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只要我们以幼儿的内在机质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幼儿文学的特点,引导他们阅读,并在其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阅读和理解幼儿文学的真正内涵。

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参考文献
[1] 张丽雯.幼儿园语言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2009年第46期.
[2] 杨玉楠,郝岩松.营口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及职后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3] 王景霞.幼儿园语言教学探析[J]. 宁夏教育,2009年第4期.
[4]王玉.幼儿文学教育的新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5]任继敏.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的误区[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