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七年级历史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

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3.《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这反映的是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4.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根据右图,我们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5.“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7.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

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

”“他”是指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8.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9.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10.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11.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这里的“他”是A.汉武帝 B.董仲舒 C.卫青 D.张骞1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14.右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A.江南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15.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16.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17.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元朝运河18.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

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19.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A.《论语》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20.孔子学院在亚、非、欧、美各大洲广泛建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频繁举办……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在升温。

下列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 “仁”B. “仁政”C. “法治”D. “无为而治”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2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

2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4.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临洮,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25.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东汉、吴、西晋、东晋。

2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石窟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当时著名的两大石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27.__ __(人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在__ ____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28.四五千年前,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项羽晓勇善战,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29.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监察,设立了;东晋画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一一孙中山材料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一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一一孟子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

尧舜时期通过哪一制度推选部落联盟首领?(2)孔子和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请概括材料二中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⑶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31.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周初形势图》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材料二图三铁制农具图四穿有鼻环的牛尊(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为了巩固统治,该王朝的统治者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2)图二的王朝在E处设置什么来管理该地区?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3)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

读图四,指出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4)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1-10 BCBBC DBBBA11-20 DDBAB DBABA二、判断21-26 AAABBA三、填空27.嬴政大泽乡28.涿鹿巨鹿29.刺史制度顾恺之四、材料30.⑴原因: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民主)。

制度:禅让制。

⑵学派:儒家学派;共同之处:都主张以民为本,都强调“仁”。

⑶意义: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

31.(1)分封制。

诸侯争霸。

影响:消极: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积极: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阶级:地主和农民。

(3)关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32.(1)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使新疆地区成为是中国的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赤壁之战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4)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