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课件)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ppt演示课件


治疗
预防
3
感染类型
急性感染
迟发性感染
.
4
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2周):是在手术创伤使局部抵抗力下降的基础上,因术中 污染、身体其他部位细菌血源性播散或患者肠道细菌移位等所致。 一般为致病力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迟发性感染 •迟发性感染是指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拆线后2 周~10周 发生的局部感染,包括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及骨髓炎三类,是在内 固定松动、脱落断裂或电解性炎症等损伤周围组织 ,使局部抵抗力下 降后,术中接种的处于冬眠期细菌活化后引起感染。因为毒力低,
.
13


其他: 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高频电刀过多使 用,可使局部组织的血管损伤而导致组织 缺血,术后易于导致感染。其他如器械消 毒不严格、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粗暴、 健康组织人为损伤过大、死腔残留等均易 引起细菌性感染。
.
14
三、治疗:
清创
• 彻底清除所有的血肿.坏死 组织(皮缘.皮下组织及肌 肉组织).死骨及增生的肉 芽组织。从多个部位切取标 本送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 髓内感染如果存在骨坏死 行锉髓清创,通过锉髓将坏 死组织清除,并在髓腔远端 开将坏死物排出。
迟发感染因其发病隐匿,在诊断上有一 定的困难。 目前诊断标准是: ①原骨折处出现酸胀感、深部疼痛、休 息痛或原有疼痛加剧,患肢肿胀持续不 退。 ②原切口局部出现红肿、发热,部分有 全身发热发冷等中毒症状。 ③有窦道形成。 ④穿刺培养可得到阳性结果,但穿刺有 脓性液者不一定能培养出细菌⑤实验室 检查:早期WBC一过性升高、 ESR 持续 加快,有诊断价值。 ⑥X线片表现为软组织肿胀阴影,骨折端 有吸收、变位,钉道有透光区出现,内 固定物结构不良等。 ⑦x线片示骨折端常没有外骨痂形成。
伤口的处理:
• 有开放治疗和闭合治疗两种方法。 开放治疗效果比较可靠.但病程较 长。具体做法是用含消毒剂的敷料 保护伤口 ,每天换药防止外源性细 菌感染。闭合性治疗:虽然有风 险.但可望使伤口较快愈合。伤口 深层一般不缝合放置大号引流 营.用林格氏液或伤口冲洗剂行闭 式引流、冲洗。术后保持通畅,防 止堵塞.必要时更换引流管。闭式 引流冲洗一般需持续引流。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防治
.
1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内固定 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为5%~20%和 0.5%~2%。而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器械的广 泛使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愈发突出。现就内固定 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情况进行综述
.
2
目录
3 1 2 3 4 3 5
.
感染分型 诊断 病因
.
6
三、病因:
健康状况 张力性水泡 肢体肿胀 术中操作及引流 抗生素的选择与滥用 多糖-蛋白复合物膜的形成与固定物的选择 其他
.
7



健康状况: 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生感染的内在 因素,如肥胖、营养不良、患有其他慢性 疾病、年龄较大、低蛋白血症、糖尿病、 贫血,有些还是吸毒患者,由于患者体质 较差,全身及局部抗感染能力大大降低, 极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发展慢,其起始症状比较隐匿,一般无全身症状。
. 5
二、诊断:
急性感染 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诊断较 容易,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 现如现发热、夜间出汗、寒战 、肿胀、僵硬以及活动性疼痛 可有助于确定感染。体查发现 感染体征,如发红、发硬、苍 白、肿胀、局部淋巴结肿大、 伤口渗出、窦道和活动性疼痛 。结合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 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即 可做出明确诊断。 迟发性感染
.
10


术中操作及引流: 内固定植入后,由于内固定的支架作 用,缝合伤口后易形成空腔,如果术中切 口止血不好,易于导致血液渗出聚积,为 细菌繁殖生长提供良好的培养基,从而导 致感染的发生。术后引流是预防感染的重 要环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出血 的同时,由于骨科的特殊性,骨折端髓腔 内出血无法止血,术后易出现血肿,而血 肿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研究表明20% 术后血肿内存在细菌感染。如果术后引流 不畅,极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 11


抗生素的选择与滥用: 抗生素的滥用易引起菌群失调,在敏 感病菌被抑制的同时对人体有益的双歧杆 菌等的繁殖也受到抑制,导致人体的抵抗 力下降,引发了新的更重的感染。
.
12

多糖-蛋白复合物膜的形成与固定物的选择: 内固定材料虽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不 是绝对相容。金属植入物和其磨损碎屑作为异物 刺激机体,引起局部组织异物反应,形成渗液和 异物肉芽肿,炎症和积液又为金属蚀损和细菌生 长提供了环境。多数学者认为内固定物周围的多 糖-蛋白复合物膜是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它 不仅对细菌有粘附作用,而且对抗抗生素和机体 免疫,再加上内固定物的存在使细菌不能在短期 内被清除,在局部潜伏增殖,造成感染迁延不愈。
.
8


张力性水泡: 张力性水泡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 伤口的愈合,只有待水泡痊愈后,才能行 骨折治疗。一旦皮肤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术后伤口很难愈合,造成骨外露,长期不 愈。
.
9


肢体肿胀: 患者行骨科内固定术后造成血管壁损 伤、机体的创伤反应、疼痛反射等使血液 处于高凝状态、血管收缩等因素增加循环 阻力,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肢体出现肿胀。 一旦肢体肿胀,就会使肢体缺血导致血运 不畅,易于引起伤口感染。
取出内固定
• 在反复清创无效或患者感 染范围较广、症状较重、 炎症控制无效的情况下, 考虑取出内固定。
抗菌素及消毒剂的应用
• 治疗内固定术后感染.抗菌素的应用是 必不可少的。在致病菌尚未明确时一般 先用广谱抗菌素然后再根据细菌学检查 结果进行调整。首先静脉应用2—3 周.然后口服。整个疗程维持6—12周, 直至C反应蛋白正常。抗菌素应用必须 规则足量,以便在骨组织中获得有效的 浓度。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多为耐药菌 (MRSA)即使抗生素选择得当也难以消 灭这一类致病菌,利福平是目前唯一能 杀灭它的药物.这在不少临床研究中已 得到证实。
内固定物处理
• 只要内固定还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就将 其保留到骨性连接出现。即使是置于皮 下的钢板,感染后外露.如果稳定性还 在,仍然可以保留,开放换药,并用消 毒剂保护伤口,防止外源性感染,髓内 钉固定后感染.如果骨折有愈合征 像.就保留髓内钉.先行清创.引流脓 肿,待骨折愈合后再取出髓内钉.外固 定支架钉道感染时 通过X线拍片检查确 定钉道周围有无环行死骨形成。如果有 骨坏死.就进行清创冲洗 更换支架固定 螺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