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第四章 宏观经济行情分析一(2013)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第四章 宏观经济行情分析一(2013)


BACK
(一)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与 宏观经济管理的关系
经济统计学按照考察领域可以分为: 微观统计:对企业单位的统计 中观统计:对行业部门的统计 宏观统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 国民经济 从横向看,指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企业、事业、居 民、政府等)分门别类后形成的国民经济部门 从纵向看,指上述各经济单位和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 (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支分配、消费投资等) 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 观经济运行过程。
1.核算范围 SNA依据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 和提供劳务的活动都是生产活动,凡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公私 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列入生产部门,一切生产部门活动的成 果都是社会产品,社会产品总量是物质产品价值和服务活动 价值之和。
2.部门分类 SNA把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按照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分为三大类: ①第一类产业部门,又称第一产业或初级生产。它以农业为主,包括林业、 渔业、狩猎业等。 ②第二类产业部门,又称第二产业或次级生产。它以 制造业为主,包括采矿业、建筑业等。③第三类产业部门,又称第三产业 或第三级产业。它以服务业为主,包括商业、交通运输、教育、卫生以及 公共行政和国防等。各国三次产业的分类基本一致,具体划分不尽相同。 如有的把采矿业划入第二产业,有的则将其划入第一产业;有的把电力、 自来水、煤气公用事业划入第二产业,有的则将其划入第三产业。 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目录》则是直接按九个产业部门 分类,即分为:①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②采矿和采石业,③制造 业,④电、煤气和水,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商业及餐馆和旅馆,⑦运 输、仓储和通讯,⑧ 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商业服务,⑨政府、社会和 个人服务等。没有把九个部门分别归类为三次产业。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帐户之间的关系
产 业 部 门
生产帐户 生产帐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 资本帐户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各表之间的关系: 人口平衡表 劳动力平衡表 自然资源表
资产负债表 (期初) 主要商品资源 与使用平衡表 社会 再 生产 条件 综合价格 指数表
国内生产总值 及其使用表 部门 企业部门 投入表 间技 术经 济联 系 投入产出表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及 库 存 收入 分配 及 金融 交易 国外金 资金流量表 部门 之间 金融 交易 企业部门 产出表 资产负债表 (期末) 财政信贷 资金平衡表 融交易 国际收支 平衡表 进 出 口
2、在核算内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使 用的实物运动;SNA除核算货物和服务的实物流量外,还注重 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能 更好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 复杂的运动过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采用平衡表法,侧重每个平衡表 内部门的平衡,但平衡之间的联系不够严谨;SNA主要采用复 式记帐法,通过帐户体系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
门紧密衔接起来,能更好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联系,
提高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水平。
4.在主要核算指标上 SNA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它们不但包括新创造的价值, 还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范围扩大到全社会所有部 门。其 中,国 内生产总值按照 国土原则计算,国 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 MPS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总产值和国民 收入,它们分别是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总和和净产 值总和,计算范围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国民收入扣 除了一切中间消耗,也扣除 了固定 资产折 旧,同时, 国民收入是按国 土原则计算 的。
宏观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1)适度增长(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4)供需平衡 能否实现上述基本目标,需要靠经济统计来测定。 例如: “适度增长”目标是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统计来考察的; “充分就业”目标是通过失业统计来考察的; “物价稳定”目标是通过物价指数统计来考察的; “供需平衡”目标需通过对“总需求”与“国民经济生 产能力”的统计核算来考察。
1、生产观不同:MPS采用限制性生产观,而SNA采用综合 性生产观。 限制性生产观是指它对生产的定义只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生 产性劳务,只有工业、农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通 称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其他部门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公用事业、生活服务等,由于不生产物质产品,被称为非物 质生产部门。 综合性生产观是指将所有创造效用并取得收入的活动,不管 是生产物质产品还是提供各类服务,一律看作是生产活动。 所以SNA的生产范围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 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外,还包括了除个人自我服务以外的各 个社会服务领域,核算范围就不仅包括物质产品,而且也包 括劳务。
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 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而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藉此从 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 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求:各部门比例协调、各环节相互适应
因此
需要经过统计与核算取得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 据以进行分析、判断、实施科学的管理与调控。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
注:中国1992年核算体系受当时经济改革理论发展阶段的影
响,是在强调既不能保守原有的MPS,也不能完全照搬SNA, 试图把两者的优点 结合起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因此形成了将两大核算体系用板块式的方法拼凑在 一起的中国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尽管使中国核算制度向国 际行列跨进了一大步,但仍与国际通行的SNA有差距。 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规划 1996~2000年)》提出了争取在20世纪末基本上实现中国国
BACK
(三)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以全面生产概 念为基础,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及其分配和 使用的过程,并注重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量和资产 负债的核算,由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 经济帐户及相关核算表所组成。 SNA首创于英国,继而在经济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世 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目前使用的是1993年 SNA修订版。
BACK
(四)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
SNA和MPS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 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但两者是 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SNA采 用综合性生产观,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其社 会产品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劳务产品的合 称,不仅包括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劳务;MPS 则采用限制性生产观,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其社会产品仅限于物质产品。因此两种核算体系 在核算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国内生产总值表 基本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 人口平衡表 劳动力平衡表 自然资源表 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平衡表 补充表 企业部门投入表 企业部门产出表 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 综合价格指数表 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经济循环帐户 机构部门帐户 产业部门帐户
国 民 经 济 统 计 与 核 算 体 系
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问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
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整套标 准和规范,包括核算原则、核算概念、指标体系、分类标准 和核算方法等。 (一)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关系 (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三)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四)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 (五)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宏观经济行情分析(一)
本章学习要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固定资本投资对宏观经济行情的影响 就业指标与经济行情的关系 失业指标与宏观经济行情的关系
第四章 宏观经济行情分析(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国民收入 固定资本投资 就业和失业指标
第一节 国民收入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SNA体系的主要总量指标及相互间的数量关系 三、国民收入的衡量——GDP 四、GDP与宏观经济行情的关系辨析 五、思考题 六、思考题答案
BACK
(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简称MPS)。MPS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 理的需要,由前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 古巴、蒙古等国采用。它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 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工 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 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开始编制成形;1971年联合国统计委员 会通过经互会拟定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 (1977年实施);1984年经互会统计合作常设委员会提交联 合国《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 。
BACK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全面、三大核算的综合核算。国民经济
核算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
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
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
3.综合指标和核算模式 在SNA中,反映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 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等。国民经济全部活动以帐户和矩阵的 形式列出。帐户形式即会计帐户的借贷格式,借贷双方平衡, 最基本的是生产、消费、积累和国外(即国际经济往来)四 大帐户。矩阵形式就是把所有帐户,包括基本帐户和期初、 期末资产负债帐户与期末价值变动的估价调整帐户等,都列 在一个由横行与纵列交叉组成的矩阵表中,形成帐户体系。 体系中包括:国民收入计算,投入产出表,资金循环表,国 民资产负债表与国际收支表等内容。它系统地记录一个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即产品和劳务)的流量和财富(即实物 和金融资产)的存量,从而得以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动 过程和结构的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