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



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 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 产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 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 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
抗生素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 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 右(美国仅13克)。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 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 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 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 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素不下万种。
四种常见的抗生素分子
抗生素的发现历史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偶然发现 了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明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的努力, 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物资药品。

2011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首届合理用药大会在这
一天召开,恰好契合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抵御耐药 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为了扭转滥用抗菌素的现状,世卫组织今年推出了6项 政策一揽子计划,包括与社会多方合作并制定国家计划、 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 续可及、减少抗菌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强化感染预防 与控制、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等。
小组成员: 张 宁 冯毓乾 孙 明 杨宏雨
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
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
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物质,
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
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
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误区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 不用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
生素比便宜的好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 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 有效地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毒性反应及滥用危害
抗生素是具有毒性反应的,它的毒性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肝 肾毒性反应
胃肠道毒性反应

其他毒性反应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体内菌群失调 药物残留
抗生素的滥用危害包括以下四种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抗生素的滥用现象提出的政策
抗生素的滥用 导致超级细菌 的产生
为了我们的美好 生活,请大家停 止滥用抗生素
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
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
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 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992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国取 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

而在1943年,我国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
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

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 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
从那时到现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万种 抗生素。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毒性太大,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 牲畜传染病的药品还不到百种。后来人们发现,抗生素并不是都能

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
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 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抗生素的使用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
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
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
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
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成为了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 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而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
抑制微生物生长,有些是能够抑制寄生虫的,有的能够除草,有的
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还有的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用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把抗生素的范 围扩大了,给了一个机关报的名称,叫做生物药物素。
抗 生 素 的 作 用 机 制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