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农业政策

欧盟农业政策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是在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为关税同盟)。

它由一整套规则和机制所组成,是欧盟最重要的共同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用来规范欧盟内部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加工。

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对内实行价格支持,对外实行贸易保护。

建立:早在1956年进行的欧共体谈判中,法国就坚决主张农产品也应该包含在关税同盟中。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自由贸易效益可使德国制造商获益,建立CAP对法国农民也有同样的效果。

法国、意大利、荷兰是CAP的积极支持者。

CAP 最早由《罗马条约》提出,1960 年欧委会正式提出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方案,1962年欧共体六国通过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这个协议成为CAP的最初框架。

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1、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tipped, and we seem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work for our sense of self.我并不认为这种社区概念的变2、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合理的生活水平。

3、稳定农产品市场,保证供应的可靠性。

4、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生存环境,保证食品安全。

5、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共同农业政策的原则欧共体为了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制定了三条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一、共同体市场统一原则,即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实现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通;协调成员国之间防疫和兽医等条例;制定共同的经营法则和竞争法则等。

二、共同体优先原则,即实行进口征税、出口补贴的双重体制。

当产品进口价格低于共同内部价格,实行进口征税;当产品出口价格低于共同内部价格,实行价格补贴,控制从共同体外部进口,避免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

三、价格和预算统一原则,即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交纳一定的费用建立农业指导金和保证基金,用以进行补贴和支持欧盟的农业发展。

共同农业政策的运行机制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共同农业政策运行机制的核心。

共同农业政策的价格机制有三部分组成: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和门槛价格。

目标价格是价格机制的中心,是根据一种农产品在共同体内部最供不应求的地区所形成的市场价格而确定的,是农民有望在公开市场上得到的价格。

干预价格也叫保护价格或保证价格,是低于目标价格的共同体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

一旦共用体内的市场价格降到目标价格以下某一点时,共同体就用干预价格收购农产品,以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门槛价格是对欧共体之外的国家设立的,是第三国农产品进入欧共体的最低进口价。

门槛价格的目的在于为了保证欧共体进口农产品的价格能与欧共体的目标价格一致。

门槛价格与进口农产品的到岸价格之差作为关税收入(差价关税:共同农业政策的过渡措施,已于1968年停止征收)。

2、货币补偿金机制由于欧共体成立之初没有统一的货币,当各国货币汇率出现频繁波动时,会对共同价格体系的稳定造成很大威胁,为了维持农产品的共同价格,1969年,欧共体又创立了货币补偿金制度,对货币升值国的出口和进口农产品分别按其货币升值幅度提供补贴或征税,对货币贬值国则按价值幅度对其出口进行征税,进口给予补贴。

3、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分为两个部分:用于农产品市场管理的保证部分和用于农业结构改革的指导部分。

保证部分主要开支项目为:为支持农产品出口而发放的出口补贴;农产品市场的干预费用;因货币汇率波动引起的货币补偿金。

指导部分主要用于欧共体在农业结构政策范围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理事会决定的特别开支及改进生产设施和农产品销售工程。

4、共同市场组织(COM)是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机制,因不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变化。

有以下四种类型: 1)、按照生产要素对生产者提供的直接资助。

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有谷物、油菜籽、蛋白质作物、绵羊肉和牛肉。

2)、根据生产水平的一定比例提供资助,主要涉及橄榄油、烟草、棉花、某些被处理过的水果和蔬菜,还包括葡萄酒。

3)、对成本主要由消费者承担的产品提供支持,主要涉及奶制品和糖类。

4)、允许市场自身调节供求波动而只有极少的干预,主要涉及水果蔬菜、高档葡萄酒、猪肉、家禽等。

CAP实施的意义CAP实施以来,不仅对促进欧洲农业发展、稳定农产品市场,也对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迅速提高了成员国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了农产品市场的供给。

1983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糖料供给国和奶制品的主要供给国。

到1984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牛肉净出口国。

2、CAP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各成员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居优势的成员国竭力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较多的价格支持费用。

农业居劣势的成员竭力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以减少从其他成员国进口农产品,不仅节省外汇支出,也增加了其农产品在共同体市场上的竞争力。

3、统一对外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壁垒保护了内部农产品市场,使得内部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贸易大幅增长。

自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一直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1958年,欧共体中的一些国家共进口谷物1180万吨,其中只有8%是从成员国购买的。

从1961年到1974年,内部农产品贸易额从34亿美元剧增到204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

CAP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题:共同农业政策在实施额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隐藏着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并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CAP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农业生产补贴,导致农业产出增长超过市场对农产品的吸收能力。

在1973—1988年间,欧共体的农业产量年均增长2%,而内部消费年均增长只有0.5%。

1984—1985年度,欧共体主要农畜产品过剩严重,在过剩消费能力中小麦为24%,大麦为20%,糖料为34%,奶粉及奶制品达到242%。

2、巨大开支给成员国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加大了普通消费者的负担。

1980年,欧共体农业政策开支占总支出比例的73%。

3、增加了大农户的收入,却不能增加小农户的收入。

由于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和产量挂钩,大量的补贴被大农场主享受,大量的中小家庭农场则获益不多。

4、成员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

如德国虽然承担了总体预算的29.2%,却只能从欧共体得到14.8%的回报。

5、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影响了世界农产品价格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加剧了欧共体同其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在农产品出口领域的摩擦和纠纷。

二、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进程 CAP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1、20世纪60年代重组农业结构的改革 CAP 建立的最初目的主要是应对战后食品供应的短缺,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产量。

为此,当时的欧洲委员会于1968 年公布了以欧委会副主席曼斯霍尔特命名的《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备忘录》即“曼斯霍尔特计划”,并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鼓励兼并小农场以形成大农场,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生产;让老年生产者退出生产等。

由于改革过于激进,给大量家庭农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措施最终未能付诸于实践。

2、20世纪70年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改革 1972 年CAP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实现欧洲农业的现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推进农业职业培训,鼓励青年从事农业生产,让年老农民提前退休以更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1975 年又推行了“贫困地区计划”,向生产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如山区农民提供补贴。

此后,欧洲一些农产品生产部门已经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

为保证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从而又产生了财政预算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些都成为下一阶段CAP 改革的重点。

3、20世纪80年代解决农产品过剩及预算制度的改革为了解决生产过剩问题,欧洲委员会于1985 年颁布了《共同农业政策展望》绿皮书,分析了CAP 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削减生产的新方法,其实在这之前政府就已经开始针对过剩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如1979 年建立“共同责任税”,要求奶制品部门生产严重过剩的农民必须支付罚金;1981 年规定食糖生产者应该承担全部出口费用;1984 年为控制牛奶产量建立了牛奶生产配额制等。

为了解决财政预算问题,1988 年欧洲理事会通过了一个一揽子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农业开支指导”原则。

通过限定欧共体农业支出的最高额度,规定主要农产品的最高产量以获得补贴支付等措施,CAP 预算支出在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开始下降。

如1985 年,这一比重为75%,到80 年代末下降到了65%的水平。

总结:综观90年代以前CAP的改革,从最初的“曼斯霍尔特计划”到80年代末的一揽子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农产品过剩以及削减CAP预算开支,但这些改革方案涉及的内容有限,取得的成效也不甚明显。

4、1992年的麦克萨里改革背景:20世纪的80年代,严重的农产品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开支一直居高不下。

即将到来的90年代CAP 还将面临诸如新成员国的加入、协调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立场等问题,因此,CAP的改革又一次提上日程。

1992年,当时负责农业问题的欧盟委员会委员麦克萨里提出了一项基础性的改革措施,并于1992年5月21日由欧洲理事会通过。

主要内容包括: 1)降低支持价格水平、控制生产。

它包括:粮食和牛肉的价格3 年内降到接近国际市场的水平(例如,谷类价格降低29 % ,牛肉价格降低15 %);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冻结15 %的谷物耕种面积。

2)收入支持,对农场主进行直接补贴。

它包括:对那些冻结了耕种面积的农业生产者,根据种植面积给予补贴。

3)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它包括:通过建立基金,鼓励保护环境;对55 岁以上农业生产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以便安置青年;扶持山区和条件差的地区发展农业等。

此次的CAP改革是第一次由外部力量推动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是一次较为系统的改革。

欧盟在解决农产品过剩和财政负担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改革使共同农业政策从价格支持转向直接补贴,不再单纯依靠价格来支持农民收入,缓和了欧共体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

5、《欧盟2000议程》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期,WTO提出了新一轮农产品贸易谈判要求,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压力也在增大。

欧盟东扩后,中东欧国家农业比重较高,届时欧盟的CAP预算负担将更加不堪重负。

在此形势下,1999年欧盟通过了《欧盟2000年议程》,决定对农业政策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

改革措施: (1)确定将2000年—2006年的农业预算支出保持在420亿欧元的水平。

(2)降低价格支持,鼓励竞争。

(3)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直接收入补偿农民因降低价格支持遭受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