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从国家利益角度评述中美关系为何摇摆不定二、辨析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
答: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统一的。
国家利益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人本的、与其他人相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就是国家的客观利益。
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以因国家而异,但是所有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追求都必须以客观国家利益为基础和前提,客观国家利益限定了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若忽视其客观利益最终将会失去其国家的属性。
而一个国家要追求什么样的国家国家利益,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则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对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认识,同一阶级和阶层的人甚至在不同时期对此认识也有差别。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也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有关。
三、如何看待国家行为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地位全球化使国家的行为方式和国家问关系都受到制约和影响,国家的主要地位和绝对作用正在受到来自全球体系和国内社会两种力量的侵蚀。
民族国家仍然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耍角色,但并不是惟一的重要角色,非国家行为体将与国家一样成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非国家主体并非表明国家统治权力的衰弱或者是对国家权力的否定,其作用与国家权力之间也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它只是说明国家在全球政治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四、三次论战。
(一)第一次论战:一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
理想主义 VS 现实主义1、理想主义:①人性可以改造;②战争可以避免;③利益可以调和;④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⑤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⑥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
2、现实主义:①人性本恶;②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③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④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⑤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⑥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3、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①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
②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关系难于协调,集体安全无法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的保证不是利益和谐的结果,而是利益牵制的结果。
③批判理想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忽视权力。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但现实主义认为,没有实力的国际关系是空想的国际关系,靠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来实现国际和平是一种空想的乌托邦。
(二)第二次论战: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学主义(行为主义) VS 传统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1、科学行为主义学派:①认为人类行为中存在可以认知的统一性;②这些可以认知的统一性能够通过实证试验加以证实;③主张强化方法论,以获取和分析数据;④主张理论的细化和量化、更为证实取向,所推崇的理论包括权力多元化、博弈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体系分析;⑤主张把价值标准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在研究中注重伦理评估的实证解释,认为非价值或价值中立的研究是可能的;⑥主张建立不同于应用性研究的基本理。
2、传统主义学派:①政治学的要旨与物理学的要旨不同;②科学知识可运用于事实,而理解、智慧和本能只是运用于人类关系的研究;③主张科学方法的人往往把方法误认为现实;④科学方法要求高度的可测性和精确性,难以对付国际政治中的最有变动的成分。
(三)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 VS 新自由主义(主导学派)1、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①根本区别:新现实主义提出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
②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它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
新现实主义强调,“原因”发生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位,只有通过区分结构层次和单位层次的因果要素才能充分地研究和了解互动国家。
③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根植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
④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助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
2、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分析:①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在表面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中发现世界政治的有序特征,但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结果看得太重。
②关于国际合作。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新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的态度是消极的,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也很难维持,因为合作大都依赖于国家权力。
新自由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国际制度能促使国家间成功合作。
③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取相对收益,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收益。
(事实上,将二者清楚地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④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者都认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福利是国家的主要目的。
但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
实际上,新现实主义是权力利益和安全为主体的思想体系,新自由主义则是以国际合作、相互依存为主体的思想体系,所以他们多国家利益关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目标。
⑤关于意图和实力。
新现实主义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认为实力是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基础,更注重国际体系中力量的分配。
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的意图,一国更为担心的是敌对国而不是盟国的相对收益。
⑥关于制度与机制。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制度与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但新现实主义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特征,在缺少超国家的权威机构的协调或者强制的手段维持国际秩序情况下,国际制度及机制无法有效起作用。
新自由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的混乱秩序中,国际规则和机制能实现国家间合作这一目标。
五、国家力量的衡量:【三大学派】:定性分析学派、定量分析学派、综合学派。
(1)定性分析学派,主要人物:雷蒙·阿隆和汉斯·摩根索。
①雷蒙把国家的力量归结为三大基本要素:所占据的地理空间、资源、集体行动的能力。
②摩根索认为国家权力的根源主要来自九个方面:地理因素、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和政府质量。
归纳起来,摩根索把国家的权力分为有形的权力和无形的权力两种。
(2)定量分析学派,又称行为主义学派。
该派人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国家实力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量化。
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和史蒂文·拉布姆斯。
①多伊奇提出了“权力分量”的观点。
②布拉姆斯依据交往关系对权力的影响力进行了测量。
(3)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派。
代表人物:克莱因,他提出了着名的国家综合国力公式,又称“克莱因”公式:Pp=(C+E+M)×(S+W)即:国家力量=[(人口+领土)+经济能力+军事能力 ] ×(战略意图+影响国家战略的意志)六、软权力:指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
包括通过意识形态宣导、文化的影响、经济援助等。
体现的是一种说服与合作的国家间关系。
1、软权力概念的提出: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权力的概念。
软权力一般包括三方面的要素:(1)价值标准,尤其是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2)市场经济;(3)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等影响。
软权力是一种合作型权力,而硬权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两种权力同样重要、互为补充。
奈认为,软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二:文化和经济,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和民主榜样为软权力提供了低代价、高效益的源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给软权力注入了源泉。
2、软权力概念的发展约瑟夫·奈提出“信息权力的概念”。
信息权力作为软权力的核心正日益影响国际事务的变革,在信息时代条件下,软权力强调的是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吸引力意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无形力量。
3、软权力与知识经济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日益突出,国际竞争的重大开始转移到经济科技领域,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是直接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
这里,软权力的三大要素(知识、信息和价值)得到充分拓展。
七、从分析框架入手,评述某一时期、某一国家的对外政策。
目标、利益、威胁、能力、机会。
八、霸权政策、均势政策、搭车政策。
①霸权:追求地区或世界主导权。
(权力与责任同在:提供公共产品,维持秩序)②均势:促使和保持国家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
③搭车:投靠强国以换取安全保护和其他好处。
如与大国结盟。
【霸权政策】:所谓“霸权政策”,就是指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国试图通过运用其权力优势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导的世界或地区秩序的对外政策。
实行“霸权政策”的国家通常被称为“霸权国”尽管霸权国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常常奉行强权政治,甚至通过使用强权胁迫及损害他国权益的手段,来追求和维持世界秩序;但这种有愿意、且有能力主导国际事务的大国,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际秩序,客观上也会使大多数国家获益。
因此,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有“霸权稳定论”之说。
【均势政策】:均势政策是指在多极格局下,实力相对均衡的国家采取的促使和保持国家之间力量相对平衡,以防止或阻止某个国家获得权力优势的一种对外政策。
【“搭车”政策】:“搭车”或“追随”政策是指实力比较弱的国家通过依附强国的方式,换取安全保护及其他好处的政策。
搭车政策不等于投降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或获得自身利益,至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搭车政策并非没有代价和风险的,若运用不当,则有可能丧失本国在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固有优势和自主权,甚至沦为大国或霸权国的附庸。
九、外交的方式:①双边外交;②多边外交;③首脑外交;④公众外交;⑤经济外交。
十、核政策:(材料分析题)1、有核武器的国家:①美国;②俄罗斯;③法国;④英国;⑤中国;⑥印度;⑦巴基斯坦;⑧朝鲜。
2、核武力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①它曾经被实际使用过,并证明了巨大的威力。
②核武力在大国间的扩散,消除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
③核武力的拥有与否,代表着一国外交地位的高低。
④核武器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的至理名言。
⑤在核扩散的情况下,核武器的作用主要是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