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浅析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浅析明朝中后期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西方的原因内容摘要:封建社会的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前沿无论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然而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却陷入了科技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停顿期,中国的科学发展逐渐落后,这种对比除了分析西方崛起的因素外,我们更应该更多的关注明朝中国本身的发展因素。

这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但根本是中国长期专制统治,儒家伦理熏陶决定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较为全面的分析明朝中后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往前发展的因素,看清中国近代落后的肇始所在,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①。

关键词:明朝中后期科学技术发展西方落后原因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ing dynast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hind the west in the lateC hina in feudal society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for a very long time, no matter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owever after the mid of Ming dynast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standstill perio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ell behind the west. In addition to investigating therise of the west, we should also analysis China’s own fatal weaknes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a long period of authoritarian rule,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purpose is to analysis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see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backwardnes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before we understand the now.Key words: late M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ckward; reas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绪论 (3)二、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4)1、发展情况概述 (4)2、医学、天文学、机械制造、地理学、农学概述 (4)三、明朝后期科技落后因子分析 (5)1、根本因素 (5)2、其他原因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9)关于明亡清兴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研究的学者和深度都已经十分成熟。

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中西方之对比,以及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鉴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而且史学家多称之为最后的盛世,史称“远迈汉唐②”,在前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

但是后世学者追溯中国近代落后根源大都从洪武说起,这种反差吸引了大批学者考究明代在制度和政策上的明显弊病来分析清楚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的根源。

大都学者都认识到,明朝加强专制皇权和实质上的海禁政策使得中国丧失了转型的机会。

但明代落后的原因式多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全面的、客观的看待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质和政策的利弊。

营造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可以预见,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争论将会继续下去。

新的成果和论断将层出不穷。

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尚且走在世界的前端,在农学、医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及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从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就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与明朝当时的经济情况,思想文化状况、政治制度及外交政策息息相关。

一、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16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1医学。

在医学方面,有朱棣主持收集编成的《普济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及《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等多部医学著作,对我国医学做出了详细的总结和大胆的创新。

并且,明初我国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

这种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

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已推广到全国并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2天文气象学。

明朝初期我国变出现了《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而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且明初时期朝廷还在北京设置了天文台和浑天仪,并于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3机械制造业。

在机械制造方面,明朝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火炮和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远洋船。

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宝船,这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③,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长度,郑和大可在航海之余举办个运动会,设置个百米跑道绝对不成问题,还有空地建一个立定跳远的沙坑。

而八十年后,越过好望角来到印度的达·伽马拥有的却是由四艘长不过二十米的单桅单帆帆船组成的舰队,而就这已经是在葡萄牙国王大力支持下欧洲最好的船队了。

不光如此,明初的火器也是位于世界领先行列的。

4地理学。

明初时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并于1425年编成《郑和航海图》。

除此之外,还有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及1565年胡宗宪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的《筹海图编》,1589年明朝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5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二、明朝后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制约。

落后的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谓封建制度,就是皇帝一人决定天下大事,无论愚贤不肖。

基本上是皇帝的个人品格和习性就决定了国家命运。

皇帝和其他的大小地主的统治权力建立在对广大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上。

封建统治者要维护他们赖以统治的基础,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封建制度,就必须要限制人民思想的解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会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新兴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动摇专制统治,给封建皇权制造不稳定的基础。

不然,这皇帝手下的百姓一个个都思想开放,动不动就来个起义,要求平等,或者闲着没事搞点科学实验。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大规模的投入使用会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滋生流民,不利于统治稳定。

总之,我国的封建统治者需要的是乖乖听话、好忽悠的百姓,而不是天天跟他作对的思想先锋,统治者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农民的人身和思想。

科技发展必然会造成生产力进步,促使生产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替代封建制度,这是封建皇帝所不允许的。

再者,明朝的皇帝也堪称中国历史上是奇葩,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正经上朝理事的,哪里会在乎科学技术发展得如何,只由得它自生自灭罢了,而且时不时还会打压一下。

2、生产力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是一门精密严谨的学科,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持久的耐心、强大的精力。

而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封建时期,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平生追求大多是吃饱饭或中举做官。

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本没有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和条件。

试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怎么会允许一个大好青年不种地不放羊,天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科学上呢?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很少会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成天研究些在当时看来不可理解的事物。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古代人民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时间去研究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卖钱的科学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的经济虽说较其他朝代好些,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可这经济基础也仅仅是个萌芽而已,还不能承受科学技术这根枝条。

3、思想禁锢。

封建的科举制度的限制。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古老的高考制度,是莘莘学子步入官场的敲门砖。

而明朝自朱元璋而起的八股取士更是为这种严格的高考制度又加了一重枷锁。

当时的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靠时务策论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不过当时的考生不用像我们这样复习很多内容,他们只用背好四书五经就好了,因为考试内容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可是考试写文章时却是有规定的格式和字数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格式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让我十分佩服丘浚、于慎行等明朝中举的文学大家,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还能写出好文章来,实在是厉害。

再者,对于考官和考生来说,考题也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存在。

科举时考题既要出自四书五经,又不能和往年的考题重复,是以考官往往从书中断章取义挑些自己也看不懂的字句出题。

连考官都不懂的题目,考生又怎么会明白呢?只好一通乱写。

当然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所有人都不会写跑题,因为考官也不知道出的题是什么意思。

而这样选拔出来的考生,大多是一副书呆子模样,这样的“人才”,如何能发展科学技术?4海禁的制约。

明初的航海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为中国带来了不少西方的工艺和思想,但这种情况在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后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的地理环境很特别,周边的小国大都贫困,臣服于中国的附属国,而要接触到其他先进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海上通道了。

海禁无疑是把中国冰封在了一个小天地里,与世隔绝,但要发展科学技术,还需要广阔的见识和相互交流,这就严重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结论:明朝中后期,封建的统治制度、落后的经济和思想禁锢,无疑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座大山,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发展,使我国的科技发展一步步落后于西方。

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半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农耕经济为封建王权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结合儒家传统伦理后民主思想的土壤不复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