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提炼与升华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概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念和规律,了解基本观点与思想;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掌握 实验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 知识与技能 3.了解物理学史,关注科技的成 物理观念 就、趋势以及物理学的影响; 4.关注学科联系,知道相关应用 领域,能尝试解释一些自然与生 活问题。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意义, 应用研究问题,验证规律; 2.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认识实验、 模型、数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自主学习能力; 4.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 力。
成绩与问题并存
修订与完善
三、有什么变化?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结构
(5)课程内容
(6)学业质量
(1)课程性质变化
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 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课程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 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 考核
选修
选修2-3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 性必 修课 程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 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 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 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分目标 具体描述
分目标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2017版”课标 具体描述
1. 科学探究意识; 2. 科学探究能力; 3. 交流意 识与反 思 、评估 能力;
1. 2. 3. 情感态度与 4. 价值观 5. 6.
好奇心与求知欲; 热情、意识和勇气;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团队精神; 可持续观念; 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科学探究
1. 2. 3. 科学态度与责任 4. 5.
科学的本质; 好奇心与求知欲; 团队精神; 实事求是; 可持续观念。
(4)课程结构的变化
选修3-5 选修3-4
选修 课程
选修2 选修1 选修3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物理学与 社会发展
选择性必修3 (2学分)
物理学与 技术应用
近代物 理学初步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
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 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
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2)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基本理念变化
“实验版”课标
课程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7版”课标 注重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
分目标
“实验版”课标 具体描述
分目标
“2017版”课标 具体描述 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 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2.运用物理观念解释自然 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
1. 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 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定性和 定量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 律、形成结论; 3. 使用科学依据的意识和评 估的能力,运用证据进行描 述、解释和预测; 4. 批判意识,基于证据质疑, 不同角度思考,追求创新。
解读 物理课程标准
一、有什么作用?
教学 评价
依据Βιβλιοθήκη 考试 命题教材编写
二、为什么要修订?
成绩
1.促进了物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促进了物理教师对学科教育价值的认识 3.促进了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4.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5.促进了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为什么要修订? 问题
1.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层次理解不一 2.选修三个系列的教学实践遭遇困境 3.课程内容难度大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4.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不够 5.物理实验与科学实践程度不一 6.文本可操作性与指导性有待完善
“2017版”课标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胡克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加速度与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超重与失重 (6)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 动定律
(5)课程内容变化
必修1
(一)内容结构:大体和“实验版”课标的必修1相同
实验版课标: 运动的描述 2017版课标: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二)主要要求的变化 1.提高了关于“质点”的教学要求
实验版: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模型的的特点 2017版: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 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景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 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提出体会抽象方法和极限方法(瞬时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从理解到了解 4.提出“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删去: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课程内容变化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要求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教学的知识点及数目
“实验版”课标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规律 胡克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加速度与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超重与失重(6)
课程结构 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基础性与选择性,满足终身发展的需求 课程内容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 注重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性 需求 注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 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 样化
课程实施
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 课程评价 展 展
(3)课程目标变化
选择性必修2 (2学分)
选择性必修1 (2学分)
物理2 物理1
必
共 同 必 修 必修 修
必修3 (2学分) 必修2
等 级 性 考 试
合 格 性 考 试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 课程 (2学分) 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1.12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2学分) 2.选修1系列侧重物理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融合,选修2系列侧重物理与技术的结合. 3.从选修1-1、2-1、3-1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高中毕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