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质量标准(理论类)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英译名称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课程代码176141164课程开设学期三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 1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开课学院教学研究室/系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教材出版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313-14367-9 教材性质■国家□部级规划□省级规划□自编□其他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开卷□闭卷□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其他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0% 期末成绩主讲教师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学历学位职称从教时间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随着人类管理实践的普及、深入和复杂化,现代管理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各级各类组织中。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概论课程是学生的管理入门课,起到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和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课程是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二、课程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代码:176141164学时分配:16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赋予学分:1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
管理学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整体目标要求如下:1.以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以应用上述知识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教学要求:1.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管理学现实案例剖析,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课上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对课程重点、难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1.1 管理与管理学概述1.2 管理者1.3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3学时)2.1 早期的管理思想2.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3 管理思想的新发展第3章管理环境(3学时)3.1 管理环境的构成3.2 外部环境因素3.3 内部环境因素3.4 管理环境的管理第4章计划(2学时)4.1 目标及目标管理4.2 计划及其编制方法4.3 战略管理第5章组织(2学时)5.1 组织的概述5.2 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5.3 组织变革第6章领导(2学时)6.1 领导与领导理论6.2 领导理论的新观点6.3 激励6.4 沟通6.5 领导艺术第7章控制(2学时)7.1 控制概述7.2 控制的基本过程及原则7.3 控制的类型7.4 控制的内容及方法7.5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课程成绩由出勤及学习态度20%、课堂参与讨论15%、课堂回答问题30%、课后自习及作业练习35%这四大部分组成。
七、附录教学参考书目:1.高文伟.管理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3. [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第11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与本课程相关的中文期刊:《管理世界》、《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软科学》、《人大复印资料》、《21世纪经济报道》等。
与本课程相关的外文杂志:Sloan Management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站:中国企业家网、中国经营网、沃顿知识在线、麦肯锡季刊、等制定人:审核人:三、考核大纲一、适应对象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通过考核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具体考核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对管理、管理者、管理科学等形成系统认识的了解程度;国内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熟悉程度;决策与计划,组织及变革,领导与激励,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法。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出勤及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20%课堂参与讨论占总成绩的15%课堂回答问题占总成绩的30%课后自习及作业练习占总成绩的35%五、考核内容与要求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管理环境、管理的相关职能为考查重点,通过课堂案例讨论、提问,课后自习、作业练习等环节来考查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样卷本门课程为考查课,故无样卷。
四、课程实施与保障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综合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讨论与课后学生自学、作业练习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在讲授过程中将结合较多的案例,培养学生在管理实践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2.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板书为辅”的授课方式;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备课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2.熟悉教材各章节,借助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
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法设计、课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3.结合课程特点,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部分教学内容;4.确定各章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构思授课思路、技巧和方法;讲授1.要点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解答和讲解例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让学生能体会和领略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4.表达方式尽量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题,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
本课程作业布置的要求:每完成2个学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习题。
学生完成的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作业书写清晰规范;3.解题方法和步骤正确。
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的数量和次数要求如下:1.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并按时批改、讲评学生每次交来的作业;2.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每次批改或讲评作业后,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3.期末按百分制评出每个学生作业的总评成绩,作为本课程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答疑为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建议任课教师安排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工作。
成绩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的方式:形成性评价。
1.出勤及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20%;2.课堂参与讨论占总成绩的15%;3.课堂回答问题占总成绩的30%;4.课后自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5%;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2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
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
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备注编写人:编写日期: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