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杜拉斯与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杜拉斯与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关键词: 杜拉斯 张爱玲 母亲形象
“母性”是文学领域里永恒的主题,在众多文人的笔下,母 亲形象一直被一系列漂亮的词汇修饰着,构成了一个千年纯洁 的神话。 但是,杜拉斯(1914—1996)与张爱玲(1920—1995)这 两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女作家却解构了这个神话,她们笔下 的母亲是一群丧失了母性的女人,被男权社会彻底异化,走不 出男人的阴影,始终处于一种没有归宿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花凋》中的郑夫人是“一个美丽苍白、绝望的妇人”。 [4]郑 夫人的丈夫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她只好将精力投注于聚敛私 房钱或对选择女婿上。 当女儿因为生病要用钱时,父亲不肯花 钱为女儿治病,“明日她死 了 ,我 们 还 过 日 子 不 过 ? ”[4]而 她 母 亲怕暴露自己的私房钱也没拿钱给她治病。 等女儿死后,她父 母却在女儿的墓碑上写了一段温情脉脉的话:“……安息罢, 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5]这 种充满讽刺意味的挽词,让读者看到的只是人性的自私和彻 骨的寒意。
通过对两位作家作品的相似性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她 们从自身的生命经验出发, 同时为我们塑造了颠覆传统的恶 母形象,解构了母性神话。 在二者的小说世界里,母女处于尖 锐的对立状态。 多种原因导致母亲或者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不再是女儿的保护伞;或者受金钱、情欲的压抑而变态,将自 己遭遇的不幸转嫁到女儿身上。 这两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 女人,她们相同的是不幸的经历、对爱的极端渴望和对自身成 为女性作家的无限坚持, 她们创作和灵魂的息息相通使她们 能够在地球的两端相互辉映、共谱乐章。
一 波伏娃说:“母爱不是直觉的、天生的,在任何情况下,天 生这两个字均不适于人类。 母亲对小孩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母 亲的处境及对此处境的反 应 。 ”[1]杜 拉 斯 在 小 说 《抵 挡 太 平 洋 的堤坝》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溺爱儿子、对女儿漠不关心、贪 恋财富的母亲形象。 她对女儿苏珊的冷漠无情让人发指:在朗 镇的舞会上,为了让女儿讨好富有的诺先生,母亲要苏珊对诺 先生表现得可爱些:“你为什么死人般哭丧着脸? 你不能装得 可爱些? ”[2]从第一次见 面 以 后 ,诺 先 生 就 开 始 不 断 地 送 给 苏 珊一些礼物,母亲则急不可耐地催促诺先生向苏珊求婚,因为 苏珊嫁给诺后,诺先生就会给她钱,而母亲认为只有财富才能 带给人幸福。 当诺先生送给苏珊一枚钻戒后,母亲很快就把钻 戒藏起来,却并不相信女儿的清白,她“扑向苏珊,用尽力气用 拳头打她……这情景持续了两个小时……接着, 她又站起来 扑向苏珊”。 [2] 这 种 疯 狂 的 行 为 很 难 想 象 会 是 一 个 母 亲 的 所 为,这里的母亲视女儿为获取利益的一颗棋子,无形中剥夺了 女儿的幸福。 《副领事》中疯姑娘的母亲简直就是一个恶魔的化身。 疯 姑娘在十六七岁时失足怀孕,被她母亲赶出了家门。 她只能朝 “险恶莫测的天边汇合而去”,因为母亲曾说:“如果你回来,我 就在你的饭里放上毒药,把 你 毒 死 。 ”[3]即 便 是 在 流 浪 的 睡 梦 中, 她看到的也是母亲歇斯底里的诅咒:“你这个贱丫头…… 会永远嫁不出去……任何情况下都不许回来……贱货, 在你 妈面前低下头,然后滚开。 ”[3]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可以说是张爱玲塑造的极为恶毒变 态的母亲形象。 她曾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尽管地位卑 微但也能自食其力, 可是贪财的兄嫂将她嫁给了姜家患骨痨 病的二少爷,这无疑扼杀了她的正常情欲,但可恨的是她热衷 于把自己的怨恨与痛苦转而施加在儿女媳妇身上。 为了控制 儿子, 七巧教他抽鸦片, 并在烟塌上逼迫儿子讲出其床第私 事, 而后又当着亲家母的面向亲朋好友传播, 使儿媳人前无 脸,人后胆颤心惊,最终由于过度的焦虑压抑而死亡。 在女儿 的婚姻大事上,七巧不仅没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还到处破坏 女儿的形象。 女儿长安与童世舫订婚后,七巧借着请童世舫吃 饭的机会诋毁长安的形象,导致长安与童世舫分手。 母性在这 里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情、慈爱,成为被生存的艰难、时代的 沉落、逼迫而使人性扭曲、面目狰狞的疯狂母性。
情状,等等。 杜拉斯与张爱玲通过她们的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一 幅幅母性异化的图景,如《花凋》中的郑夫人,她丈夫花钱如流 水,家庭就像一个弱肉强食的小社会,只有金钱才能给她以安 全感,于是她死守着私房钱作为救命索,不惜眼睁睁地看着女 儿病死。 金钱对母性的异化,使母性彻底地物化、俗化和非人 化。 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母亲为了满足自己对财富的欲 望,完全不顾女儿的感受,只想利用女儿索取金钱达到自己的 目的,母女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而在《金锁记》中, 曹七巧知道女人出嫁就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 因此,她以青 春美貌圆她的黄金梦,等金钱到手时,人性已被扭曲。 她以淫 虐媳妇而获得变态的性的满足, 她以全面地控制儿子而得到 一种变态的发泄。 她嫉妒女儿,女儿的婚姻不仅要带走她的财 产,而且女儿的恋爱对她是一种莫大的刺激,因此她千方百计 地从中破坏。 她终身戴着黄金的枷锁,最终陷入自虐与他虐的 囚牢中。 膨胀的黄金欲将母亲们引上一条非人性、非女性的道 路,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情人之间靠金钱、情欲来维系,那千 疮百孔、残缺不全的人伦感情令人扼腕。
考 试 周刊 2009年第16期 ○ 文学语言学研究
杜拉斯与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周雳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拉 斯 (1914—1996)与 中 国 作 家 张 爱 玲 (1920—1995)生 活 于 同 一 个 时 代 ,多 方 面 的 原 因 导 致 了 她 们的作品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通过比较两位 女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分析她们的相似之处,并探讨造成这 些相似之处的原因。
31
考 试 ○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9年第16期
周刊
短信诗歌与中国现代小诗
张在鹏1 秦彦红2
(1聊城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2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 在日渐兴盛的短信文学创作中,诗歌是最主要 的文体种类,而在短信诗歌中,小诗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本 文从文体学、主题学、风格学等角度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短信 诗歌的简约小巧、内蕴丰富、善用修辞与中国现代小诗有明显 承继关系,而在民间性与大众化上又表现出鲜明的变异性。
32
下的大将,外祖父任两广盐法道道台。 她的父亲是个典型的遗 少式人物,她的母亲是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而又清丽孤 傲的漂亮女子。 遗少的旧习气和西洋化的文化显然是格格不 入的,因而张爱玲父母的不同特质,就形成了张家独具一格的 家庭环境。 “在张爱玲的记忆里,儿时所得的父母之爱是阴冷 青涩的……”[8] 在 张 爱 玲 四 岁 时 , 母 亲 和 姑 姑 结 伴 去 法 国 学 习,一走就是五年。 期间母亲虽曾两次回国,但由于长期不在 一起,加之她离母亲的“淑女”要求相去甚远,所以母女感情淡 漠。 父母离异后, 她遭受了后母的冷漠和父亲的毒打乃至囚 禁。 她曾在自己的散文中写道:“在姑姑家的小阳台上,我恨恨 地想着,若是此时我的后母在我面前出现,我一定将她从阳台 上推下去。 ”两个母亲对她的冷漠,导致张爱玲笔下母性世界 的坍塌。
二 两位作家不动声色地向读者展示了母亲形象丑陋的一 面,虽然这有悖于读者的传统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但作家所 塑造的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性母亲更贴近现实, 使现实中精 神上受扭曲、 凌辱和毁灭的母亲的真面目能获得具体化的历 史面貌,有着更高的文化价值。 所以,对畸变的母爱甚至母性 的“恶”,我们不该回避而应正视并审视它。 女性主义者认为,父权制是有关男女社会关系、家庭关系 的一种制度,男人通过生产关系、国家机器和繁殖单位(家庭) 的控制,掌握着对母女的支配权。 女人为了生存下去,只得屈 服于男人的统治之下。 久而久之,她们就认同了这种摧残女性 的社会制度,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着这种制度的维护者。 因此, 在女性主义批评中, 母亲一方面被视为女性历史的源 头, 另一方面又被理解为父权制的共谋者。 在杜拉斯的安排 下,母亲表现出了浓厚的父权色彩,从母亲对子女不同的态度 就可以看出来。 很多女人更愿意生儿子,因为她们觉得儿子可 以成为领袖,而做母亲的则将分享儿子不朽的英名,特别是在 家庭中绝对权威的象征— ——父亲缺席的情况下, 儿子就会成 为母亲生命的全部。 如果失去了儿子,母亲的精神支柱就会轰 然坍塌。 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由于儿子跟一个女人远走 他乡最终导致他母亲离开人世。 反观女儿的情况就完全不一 样了。 在传统观念中,女儿不可能成为母亲心目中的英雄,在 “同性相斥”的作用下,母亲对女儿容易滋生出本能的反感,于 是对女儿的要求较之儿子就会严厉和苛刻得多。 这样,母女关 系恶化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 同样,曹七巧也是一位父权社会 的共谋者,她想把自己的命运强加在女儿头上,要女儿成为和 自己一样的人。 为了控制女儿, 在姜家已经不提倡缠脚的时 候,她竟然还强迫女儿缠脚。 在母亲的强势威压下,女儿完全 被她的母亲同化了,变成了另一个七巧。 在父权社会里,“贞节” 是父权强加给母性的美德标准之 一。 从某种角度而言,只有从一而终的母性才能戴上“贞节”的 光环。 “贞节是男权中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桎梏。 为了保证父 系血统的纯正,男性权利话语给女性的贞操制定了种种规范, 这些强迫性的规范一旦被偏离, 越轨者就会招致社会的惩罚 和放逐”。 [6]《副领事》中疯姑娘的母亲能无情地把怀有身孕的 女儿赶出家门, 就是觉得一个失去了贞操的女儿只会让家人 丢脸。 所以,作为父权制的维护者— ——母亲一定要对越轨的女 儿进行惩罚, 而这位母亲选择的惩罚方式就是将女儿无限期 地放逐。 在西方现代文论中,“异化”的概念日益宽泛,泛指那种人 与人之间极端隔膜的境况, 人在异己力量面前的无能为力的
一、简约小巧、自然玲珑的外形 中国现代小诗最为显著的外在审美特征是短小、玲珑。 综 观20世 纪 中 国 现 代 小 诗 , 以 一 二 行 或 三 五 行 者 居 多 , 字 数 则 从 十几字到二三十字不等,最长的也不过六七行四五十字。 像冰 心的《春水》三三:“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三行15字;顾城的《一代人 》:“黑 夜 给 了 我 黑 色 的 眼 睛/我 却 用 它寻找光明。 ”两行18字;北岛的《太阳城札记》中的《生活》,全 诗仅一“网”字。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字符数被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