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精品课件
➢ 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 5“P”:
➢ (1)疼痛(pain)。 ➢ (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 (3)感觉异常(paresthesia)。 ➢ (4)麻痹(paralysis)。 ➢ (5)无脉(pulselessness)。
精品课件
四 演变过程
➢ (1)濒临缺血性挛缩: 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
2)严重的局部压迫:在地震或建筑物倒塌, 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或者昏迷、安眠药 过量、酗酒等原因致肢体精长品课时件 间被压在身下
➢ 二》 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剧增:
1、任何原因致肌肉缺血后,发生缺血、 水肿的恶性循环;
2、挫伤、挤压伤等损伤性室内肌肉严重 水肿区内有屈趾肌肌后肌、肌后 动脉、胫后神经。此间隙受压则屈趾肌及胫后肌 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分布的皮肤感觉 丧失。在小腿远端内侧,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 张,并有压痛。
精品课件
六 观察要点
➢ 一 局部情况:是否出现“5p”征象 (1)剧烈疼痛: 发病部位出现持续性深部胀
痛。呈刀割样 针刺样 烧灼样痛,一般止 痛 药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转 为无痛 (2)肌肉麻痹(瘫痪)(被动牵拉疼痛):
4、有凝血机制障碍或严重骨折移位,引 起的骨筋膜室内大血肿。
5、毒蛇、毒虫咬伤而引起的严重水肿。
精品课件
➢ 三》血供障碍: 大血管受压损伤痉挛梗塞血栓形成
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静脉 损伤,断肢再植或血管术后血流不畅,止血 带使用时间过长等造成组织缺血—渗血—水 肿恶性循环而发生本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五 发生部位
1.前臂间隔区 (1)发生在背侧时局部组织紧张,有压
痛,伸拇及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 指时,引起疼痛。
(2)发生在掌侧时组织紧张,前臂掌侧 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被动伸拇指 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的皮肤 感觉丧失。
精品课件
2.小腿各间隔区
(1)前侧间隔区内有伸趾肌伸踝肌、腓深 神经。当间 隔区内压力上升时,除小腿前侧有组 织紧张及压痛外(有时红肿),可有腓神经深支分 布的皮肤感觉丧失,伸趾肌及胫前肌无力,被动 屈趾引起疼痛。
坏死灶和间质纤维 化,如能迅速及 时 抢救,适当处理,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 血液供应,对肢体功能无影响。
精品课件
➢ (2)缺血肌挛缩: 组织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筋膜室内部分肌肉组织不可避免坏 死, 经纤维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挛缩,导致 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出现功能障 碍。
精品课件
➢ 3)缺血坏死严重(坏疽):时间长.大范围 的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死或 肢体坏疽 而无法修复,导致截肢,甚至进一步引起全 身不良反 应而危及生命。
精品课件
➢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 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 血的早期表现。
➢ 3.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 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精品课件
➢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或延长。 前臂8.66kPa(65mmHg)、小腿
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 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 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 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 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 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
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肌肉 僵硬似条索状,肢体甚至呈圆筒 状僵 硬; 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时疼痛加 剧。
(3) 患肢苍白或发绀: 早期受累区远侧的指(趾)苍白发绀
或潮红后期呈暗红或暗紫色或成大理石花纹 状皮肤,菲薄光亮,可有水泡。
精品课件
(4) 感觉异常: 患肢出现套状感觉减退或消失神经缺血的另一
(2)外侧间隔区内有腓骨肌群腓浅神经。 此间隙受压,则足不能外翻足背皮肤感觉消失。 内翻足部时引起疼痛,局部皮肤紧张及压痛表现 在小腿外侧腓骨处,但在临床上此间隙受压少见, 出现上述体征时,首先要考虑到腓总神经损伤。
精品课件
(3)小腿后侧间隔区内有比目鱼肌、腓肠 肌此间隙受压多见于股动、静脉或腘动、静脉损 伤而仅修复动脉者。体征表现为强直性马蹄足畸 形,背屈踝关节时引起上述肌肉的疼痛,小腿后 方有肿胀及压痛。
精品课件
➢ 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 筋膜所构成。
➢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 病因(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 一》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四肢损伤或骨折应用绷
带、石膏或小夹板后,随着患肢创伤性水肿 的发展,使原松紧适中的包扎物变得过紧而 形成压迫。如果早期包扎已经较紧则本征可 能更早发生
早期表现是:患处筋膜室中通过的重要神经其远端分布区 出现感觉异常过敏或迟钝,患处局部麻木感和异样感,两 点分辩觉消失和触觉异常 (5) 无脉: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是此项指标并非可靠, 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时,首先阻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但此压力尚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因此肢体远 端脉搏依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 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只有大动脉损伤者一开始便无脉。
骨筋膜室综合征 的观察与护理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何斌
精品课件
一 定义
➢ 骨筋膜室综合症 (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即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 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 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 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三 症状体征
➢ 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 ➢ 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
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 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有肌球蛋白等。 ➢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 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 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 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 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