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的教学设计

汉字的教学设计

专题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2.感受汉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在活动中体会学习、使用汉字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汉字的感情。

2.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在活动中体会学习、使用汉字的乐趣。

教学难点:
探究汉字中蕴涵的文化。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发现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小练,默写诗句,点评学生书写状况引入新课
二、了解汉字历史
1、汉字的起源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

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2、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

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释读。

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

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

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

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

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又称“籀文”,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

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

始于秦未,沿至三国。

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

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
叫“章草”。

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

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

楷书点画形态丰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由于它的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又叫“正书”、“真书”。

历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

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

三、了解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单位:笔画偏旁
笔画是书写楷体字时不停顿不提笔一次写完的连续不断的线段。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部首。

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间都可以称偏旁。

四、汉字的构造方式:六书
“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文字由象征性的符号构成)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合成)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字由“形”、“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

考、老是也。

(就是互训,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
五、汉字的魅力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

例:古时有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这种思想远至汉字形成的年代便已出现。

有甚么证据呢?“男”字便是证据。

“男”字由“田”字和“力”字组成,由于在“田”地耕种这类极耗体“力”的工作,在古代由“男”性负责,因此古人便把“田”、“力”二字合成新字,表示男性的意思。

由此我们也可以见到中国已进入农耕社会,耕种是当时男性的主要工作。

“女”字不是会意字,但从“妇女”的“妇”字,我们可看到古代女性担当的工作岗位。

“妇”字属会意字,指已婚的女性,由“女”字与“帚”字组成。

而“帚”的古字字形,是用手持着扫帚的图像。

古人以持着“扫帚”的“女”性,表达妇女的意思,可知当时的妇女主要负责打扫等家务工作。

例:汉字与楹联
楹联以春联为最古。

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应用文体。

因为大多左右分悬于楹柱之上,所以习称楹联。

它的特征是上下联相对,即字数相等、内容相称、平仄相反。

楹联的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充满生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民俗紧密结合,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之一。

汉字与诗歌(课件展示)
汉字与书法(课件展示)
汉字游戏:字谜(课件展示)
六、课内探究
1、课件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含义
2、你认为现在的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字母的情况好不好?为什么?
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为什么?
你认为汉字将会被“拼音文字”所替代吗?为什么?
六、汉字使用现状
例举不规范使用现象(课件展示),提倡规范使用汉字。

结束语:
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来维护汉字,让我们共同说一声:我爱你,汉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