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


1、自然资源概念—含义
具体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资本、人力资源)
(2)资源是人为界定的。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 开发利用能力(中性材料,不能成为“初始投入”)。
(3)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 环境伦理。如:“食物资源”与“宗教文化”。经济地位:如:湿地,(生态学 家,鸟类保护主义者;农民;失业的城市居民)
由于对整个地球物理,化学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由于深部探测技术还有待发展,更由于此类资源在分 布规律方面远比流动性资源复杂,因而对它们的度量 还不能满足需要。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相对容易,已有了较为成 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太阳辐射、水量平衡、土地
等。
一、不可更新资源度量
1、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潜在的最大数量。资源基
——《辞海》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如矿物、植物、动物、地形、 水、空气、土壤和化石等,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效益的, 都属于自然资源”。
--1970联合国出版的文献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的、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也可以被人类改变。
例如:一条河流降解污水、废水的能力,可以因为增加了其流量 或含氧量而提高;相反,河流的吸收能力将会降低。
把废物排放量控制在吸收能力限度内,这应该是
一个普遍原则。
但社会必然要付出经济代价:取决于价值判断,如何权衡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
3、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
--大英百科全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水 平下,为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我国学者的定义一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 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 界的初始投入。
--蔡云龙

对于人类可更新资源开发规划来说,这种估算并没 有实际意义。

另一种估算可更新资源潜力的方法:
根据发达地区已实现的生产能力来推算不发达地区和 未开发地区的生产潜力。这种方法尤其在估算土地的农业
生产潜力时用得更多.
2、持续能力
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的利用必须考虑时间上的
公平分配,即应留给后代同等的资源利用机会。 把这种考虑结合进可更新资源潜力的估算中,就
不可更新资源 使用后就 消耗掉的 石油 天然气 煤 理论上可 恢复 所有元素 矿物 可循环使 用的 金属矿物 可更新资源 临界性 鱼类 森林 动物 恒定性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
土壤
蓄水层中 的水
波浪
水能 大气
可更新资源使用 到灭绝的程度
一旦超过再生能力, 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 可更新资源
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 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1)哈格特分类系统
(2)自然资源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分类
就涉及气候分类、生物分类、土地分类、 矿产分类等问题了。


其中生物分类在方法和理论上最为成熟。
(3) 矿物资源的用途分类: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度量
自然资源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 开发利用极限?
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由于它们存在的随机性,
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最适承载能力】即有充分的营养保证绝大多数个体茁壮成长。 显然,最适承载能力总是小于生存承载能力的。
【容限承载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密度方面的考虑,在容 限能力水平上,地域限制迫使种群中的多余个体外迁,或对某 些基本需要(如食物和繁殖机会)实行限制。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 体.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透过人类社会这个棱镜的反映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经济 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文化景观论开山大师卡 尔.苏尔(Sauer),1963)

2、吸收能力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物
要排放环境媒介(资源),即大气、水、土地等。这就需 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 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化,

实际上,一定区域内的探明储量还是不确定的(利润、技 术、政策)。
【保有储量】* 探明储量扣除已开采部分和地下损失量后的 实有储量 。更适于反映国家矿产资源的现状.
探明储量的影响因素

利润要求,勘探政策。
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
需求水平: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政府政策; 开采成本:取决于矿藏开采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但更取决 于所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投资、基础设施)的费用和 政府的税收政策。此外还应包括由于政策、自然灾害等原 因带来的风险;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 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的统称(看课 本图1.5)。
估算差异很大:由于复杂性以及技术、市 场、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最终可采资源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从人类福利角度,估计未来可更新资源在一定 时期内可生产有用产品、服务能力、潜力为基础, 衍生出多种概念。

外推。这种方法假设尚未勘察的地区将会像那些条件类似 的已开发地区一样,具有资源潜力并将带来利润收益。

很多专家指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已经被开采的
都是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有利、通达性也较好的构 造;当开发推进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较差的 地区时,是不大可能实现预期的资源潜力和利润收益 的。
6、最终可采资源

资源产品的价格:这主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消长关系, 但也受生产者价格政策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3、条件储量
【条件储量】与探明储量一样,也是以查明的藏量,但受但 前价格水平、采掘和生产技术限制,开采是不经济的。

经济储量和不经济储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很大程度上
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太阳能、地热;
• 临界性资源: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的相对性:
• 更新速率—时间尺度大小:地质历史尺度,人类 历史尺度。 • 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太 阳能,风能,潮汐能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 要的任何天然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几个重要的概念: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恒定资源 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3、分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也离
不开资源。一句话,资源 (主要是指自然资源 )是人类社会得 以维持的物质基础。 从字面上看,所谓资源的“资”就是“可以提供的”, “可以利用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一切生产资
1、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
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矿
产资源,铜、石油,土壤资源) 。 • 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 资源 。如:生物、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 • 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
要采用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的概念。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
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 新的利用能力。如: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

维持持续产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意味着须
抑制当前的消费。所放弃的这一部分消费可看作
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为后代在资源上得到了平 等的机会和权利。
受制于政治和市场力量。技术革新对于经济可行性的变化 起着关键作用。

探明储量与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 都不一样。(不同品味铜矿)
4、远景资源
【远景资源】指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 资源藏量尚未查明,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远景资源估计常用方法: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
1、最大资源潜力 2、持续能力 3、吸收能力
4、承载能力
1、最大资源潜力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 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各种流动性能源的估算:

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最大自然能量潜力目前获取量1千万倍, 前景美妙。
生物、土地、海洋资源的总潜力目前人均的100倍。

但是这种“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和权利”很可能
在其他方面又失去了。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力水 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关于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程度观点

从费用—收益的角度:在某些情况下把某种可更新资源利 用到耗竭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人类道义——保护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上述思想是受诅 咒的。 生态学角度:长远来看,遗传基因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 对于人类的支持系统是的威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