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脱位 课件
? 病史 ? PE ? 影像学
临床特点
? 一般表现:
? 股四头肌萎缩 ? 屈膝90 °时髌骨位于外上方 ? 伴或不伴膝外翻、胫骨外旋
Q角
? 髌骨中心与ASIS及胫骨结节连线所成夹角 ? 女:15-17°;男:10-12 ° ? 多种因素反映 ? 临床意义?
Apprehension试验
? 影像学
轨迹异常 / 不稳定
? 通常发生于具有膝关节潜在基础病变者 ? 正常膝关节任何形式的髌骨脱位均少见 ? 女>男,韧带松弛?
发病率
? 急性髌骨脱位:43/100,000 <16岁 ? 女>男 ? 初发脱位年龄小者易复发脱位
病因及机制
? 最大籽骨 ? 通过改变伸膝装置作用力位置放大伸膝力量 ? 将分散的股四头肌作用力集中起来并转至膑腱
? 前行于股内侧肌斜束深层附 着于髌骨内缘上 2/3部
? 骨性因素:高位髌骨, 旋转或成角畸形, 滑车 发育不良
? 软组织因素:肌力不平衡, 韧带松弛或受破坏
? Down、Turner综合症
高位髌骨
? 常与髌骨不稳相关
? 屈膝时髌骨较晚接触 ? VMO无力
? Insall-Salvati:>1.2 ? 改良指数:>2
ITB Lateral PF ligaments Lateral retinaculum
Patellar tendon
大收肌腱
股内侧肌斜 束
MPFL
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 内侧髌股韧带为膝内侧主要 限制髌骨向外脱位结构
? 内侧髌股韧带起于收肌结节 股骨内上髁之间
? 先天性髌骨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是发育异常不是髌股关节不稳 定的结果。
? 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现髌骨固定于脱位状态
? 多表现为屈膝挛缩,不能主动伸直膝关
? 几乎总是向外侧脱位 ? 膝关节变形明显,自行 /手法复位 ? 半脱位:滑动变形不明显,即刻恢复正常
CT
髌骨轨迹CT
治疗
? 急性期:
? 现场复位 ? 冰敷 ? 加压包扎 ? 拐杖或伸直位石膏 ? 疼痛治疗
? 后期:
?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 髌骨支具 ? 拄拐行走
? 内收肌 ? 股四头肌 ? VMO及内侧支持带
手术治疗
? 指征:
? 急性期,首次脱位:骨软骨骨折,游离体 ? 韧带损伤程度?? ? 竞技运动员 ? 保守治疗失败 ? 反复发生脱位
术后处理
? 长腿石膏固定4~6周 ? 术后疼痛缓解后开始股四头肌静态收缩练习 ? 去除石膏后开始膝关节广泛练习 ? 注意保护,避免再次损伤 ? 术后半年~1年内禁止激烈、对抗运动
典型病例
8y 05/9手术
术后4个月
术后4年7个月
But……
Questions?
? 行走时1/2体重的力量 经髌股关节传导
? 屈膝90°位举重时最 多承受25倍体重
关节面
髌骨后面与滑车窝沿股骨髁前面形成髌股关节
动态平衡稳定系统
Rectus femoris Vastus intermedius Quadriceps tendon
VMO Medial retinaculum Medial PF ligamen
旋转或成角畸形
? 股骨-胫骨间相对旋转(股骨前倾角↑ 、胫骨 外旋)
? 膝外翻
? 反映为Q角↑ ? 可单独或共同使髌骨产生向外的向量 ? 在动态性髌股关节不稳中具体机制尚不清
软组织因素
? 内侧松弛:VMO,创伤后,综合症 ? 挛缩或紧张:外侧支持带, ITB, 股外侧肌 ? 髂胫束韧带附着点异常 ? 继发改变?
?X-ray ?CT ?MRI
Merchant 切线位片
双侧髌骨半脱位
? 膝前后位片示髌骨向外脱 位
? 骨软骨块连于髌骨内侧, 髌骨内缘一凹形缺损
? Sulcus角
? 用以测量滑车深度 ? 126–150°
? Congruence角
? 用以测量髌骨外移 程度
? <16°
髌骨高度
? Insall-Salvati:>1.2 ? 改良指数:>2
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
? 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髌骨发生一次以上的脱位。
? 习惯性髌骨脱位(habitual patellar dislocation):每次屈膝时髌骨均脱位。
? 均是髌股关节不稳定(Patellofemoral Instability)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