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讲座

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讲座

其实这个也并不夸张,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了,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财富、有很好的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一个人心态的健康其实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当然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也是互相促进的。而我们现在都在讲“和谐社会”,那么究竟这个和谐社会是怎样达到呢?
那么我们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掌握选择的自由,讲一讲心理失衡的主观原因与调适原则。
如果我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痛苦与烦恼呢?各位朋友,你们愿意选择什么?
我想,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由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你越是往这个方向想,这样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在西方学家那把这个称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经常想到:“我是一个受伤害的人。”结果你会经常受到别人的伤害,经常觉得“自己很倒霉”,那种倒霉的事也会接二连三来到你的面前,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就是在第一件祸事出现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消沉,他就有很多的思想出现了,觉得“我这个人真倒霉,怎么净碰上这些倒霉事呢?”结果,这些消极的情绪一起,就出现了更多倒霉的事,这个就叫做“祸不单行”。
这就告诉我们,人可以通过选择积极的态度,来改变外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用小罗斯福总统夫人的话来说,就是:“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用圣人甘地的话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都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伤心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我们让这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有一篇文章《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 比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手中。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中。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都快要把我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
中国人很有智慧的,他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像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去拜年,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新年更上一层楼”“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谁听到这些话会不开心呢?而你越这样想,好事也陆续过来。这就告诉我们,即使遇到不好的事情也要有积极的思维。
而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这样想,反正交通堵塞了,我也忙了一天,我不如趁着这个交通堵塞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于是他给乘客开起了玩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这样就缓解了心情的焦虑。同样面对交通拥堵的事实,因为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二战时期,有一个犹太人的心理学家叫法兰克,他的故事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法兰克由于是犹太人的心理学家,在二战的时候就受到了纳粹德国的严重破坏,他的遭遇非常的悲惨。因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全都死于纳粹的魔爪,唯一剩下的一个亲人就只有他的妹妹,而他自己每天被关进纳粹的死亡营接受严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他得到一种启发,就是“人在任何环境中都有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选择一种态度,从外部环境看他完全受制于人,被关进了纳粹死亡营,没有自由,但是他心里怎么想是纳粹人无法干预的,于是他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脱了纳粹的禁锢,而他这种意志也协助了狱友寻找生命的价值。
健康心态与幸福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座
———————————————————————————————— 作者:
———————————————————————————————— 日期:

《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
讲健康的人很多,有一个比喻,有一个数字前面是1,后面一串的0,告诉我们健康是1,而金钱、地位、事业、美貌都是后面的0,提醒我们要注意健康,因为如果健康你没有了,你再有很多的金钱,很好的地位,对你来说也是无济于事。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数字的前面又多了一个正负号,就是前面这个符号如果是正号,当然数字越大越好,如果前面的符号是负的,其实值越大反而越小。那么各位朋友,这个正负号代表什么呢?中国有句话说“卖什么就吆喝什么”,我们讲健康心态,这个正负号就代表人的心态。
其实法兰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反应,并不像动物那样怎样刺激就怎样反应,而是刺激和意识反应的关系。在意识这个中间环节,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意识、良知的作用,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做出良好的、积极的反应。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这种抱怨的情绪能不能改变交通拥堵的事实呢?不能改变。
《大学》上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我们没有遵循这个态度,我们都是在制度上、法律上做文章,结果这个和谐社会也就遥遥无期。《大学》告诉我们社会和谐是一个结果,它是由构成这个社会每一个最基本的细胞,那就是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单位内部的和谐,而且他们之间又能够团结互助所致。而每一个家庭、企业、单位内部的和谐又是构成这个企业、学校的每一个个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身心和谐所导致的。因此,身心和谐,也就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么从这里我们既看到了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一个人身心和谐对于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就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做好良好的心理调适。
相关主题